疫情期間,我和大阪開牛肉麵店的老闆聊了聊

2020-12-24 本格霓虹

從大阪市營地鐵的谷町九丁目車站出來,沿途從居民區穿過,這附近還保留著從前城下町的許多寺院,春日裡院內櫻花飛舞。繞幾個彎,走到另一頭臨街的位置,有一間明顯是剛裝潢好的小店,店門上的牌匾還沒有完全揭開,但也隱隱可以看見兩個字:甘蘭。

位於大阪市中央區的甘蘭牛肉麵

如它的名字「甘肅蘭州」的寓意一般,這是一家蘭州牛肉麵專門店,我在店裡見到了61歲的張鐵林師傅(以下簡稱「張師傅」),他告訴我:原本計劃3月下旬開業的店,因為疫情影響,一推再推,拉麵師傅還滯留在蘭州,起初指望五一之前能有所好轉,如今看來還要再等上一陣子。

此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日本人都把新冠病毒視為流行感冒一樣的存在,並未引發太多緊張情緒。直到3月24日安倍宣布東京奧運會延期,3月29日著名笑星志村健感染兩周後去世,街市中的氣氛才頓時嚴峻起來。就在我見到張師傅的幾天後,4月7日,日本政府宣布包括東京、神奈川、埼玉、千葉、大阪、兵庫和福岡在內的7個都府縣進入「緊急事態「,持續至5月6日才能解除。這期間除了必要的日常生活所需設施,所有的活動都將暫停。也是在這一天,大阪的感染人數達到了53人的新高數據。

進入緊急事態後,大阪街上的禁戒感更強了。許多此前一直持觀望態度的企業,紛紛進入休業或是在家辦公狀態。距離甘蘭牛肉麵1公裡之外的繁華街道頓堀,原本熙熙攘攘的遊客不見了蹤影,平日裡排著長隊的網紅店不少都貼出了「臨時休業」的告示,最受中國遊客歡迎的「螃蟹道樂」也終於在前兩天宣布:「今日起進入為期一個月的休業期。」

只有一些小規模的飲食店依然還在苦苦支撐著,老闆都露出困擾表情:「人還會越來越少,這是可以預測的,但是考慮到店裡打工的人們還要維繫生活,很難做出休業的決定。」再近一些,從甘蘭牛肉麵步行不到10分鐘距離的黑門市場,人們口中的「大阪的廚房」,580米的街道上林立著200家生鮮蔬果店,已經兩個月沒見到海外遊客身影。當地人寥寥無幾,從前大人氣的海鮮串燒,據說每天賣不出10串,一些店主憂心忡忡:營業額減少了9成,再這麼下去,也不知是否能堅持到夏天。

「過了這一個月自肅期,希望疫情能有好轉。」這是日本所有飲食業者的期望,也是張師傅的心聲。從2018年陪同前往蘭州的日本專業人士考察牛肉麵開始,2019年又來到日本調研食材、選址店鋪,他投入了許多心思在這家店裡,他非常有信心日本人一定會喜歡他所堅持的「最正宗的蘭州牛肉麵的味道」,迫不及待地想看看人們吃過之後的反應。

張鐵林和甘蘭牛肉麵的麵點師大力

張師傅的自信是有根源的。他原本經營的「甘蘭香湯麵」是北京夕照寺街上的老店,經常被城中美食家評選入「北京TOP5麵館」的榜單之中。由於附近就是國家體育總局,經常有體育明星坐在店裡,常有人在這裡拍到姚明吃麵的身影,在網上能看到這樣的傳言:「姚明對甘蘭香湯真是情有獨鍾啊。」

2017年,由於租下的店鋪的土地問題,開了二十年的甘蘭香湯麵關門了,留在張師傅微信裡的1000個人,其中有80%的人是老顧客,大家都很懷念:「什麼時候還能再吃到那一口啊?」

如今在大阪甘蘭牛肉麵店的牆上,也貼著一張噴繪畫,上面留著許多北京時代的回憶,人們不僅坐在店裡吃麵,也坐在店外的樹蔭下,永遠坐得滿滿當當的,是一碗麵凝聚起來的街坊氣息。

北京的甘蘭香湯麵

大阪的店鋪稍微比北京大了一些,最多也只能坐下42個人,在張師傅看來,是一間牛肉麵店的理想容量。店裡還貼著一些對日本人來說也不陌生的寫真:黃河、嘉峪關和敦煌,也是和一碗蘭州牛肉麵緊緊聯繫在一起的,一點點的鄉愁。

來到日本這條路其實蘊釀了很久。2014年,張師傅在天津衛視一個叫《非你莫屬》的節目上,看到了正在日本做跨境電商的劉洋,隨後一直關注著這個創業的年輕人。2016年,他得知劉洋創立了新公司「谷町君「,主要開展海外華人在日本的房產投資和移民業務,其中也幫一些中國飲食業者在日本成功地開了店。

2017年北京店鋪關門之後,張師傅動了要到日本的心思,但他除了對自己的牛肉麵有十足把握之外,關於在一個全新的海外市場要「如何開店?怎麼開店?」全然不知。恰好此時劉洋也正在考慮著「要向日本輸入最地道的中華小吃」,2018年秋天,他帶著兩位合作夥伴——日本一風堂的創始人和橫濱拉麵博物館的館長——一同飛到了蘭州和張師傅碰頭,進行了為期兩周的蘭州牛肉麵試吃考察。

「每天都要吃好幾家。早上吃兩家,下午開個會,晚上接著吃。」通過此次考察,張師傅發現:「那兩位日本拉麵的專業人士,本想應該很挑剔,可是第一次來到蘭州,每吃一家都讚不絕口。」得到日本拉麵專家的肯定,張師傅有了新的理解:「他們的意見能代表一部分日本人對蘭州牛肉麵的認可。」蘭州牛肉麵之行結束後,一群人又一起回到了北京,在朋友的工作室裡,張師傅和甘蘭的拉麵師傅又給大家做了兩次自家配方的牛肉麵。兩位日本拉麵專家更加喜出望外了:「你這個味道比我們在蘭州吃過的所有的味道都還要好!」後來,這兩位日本拉麵專家成為了甘蘭牛肉麵在大阪開店的顧問。

大阪甘蘭牛肉麵店內

劉洋選擇這個時候在日本引進「一碗正宗的蘭州牛肉麵「,也是有現實根基的。2017年,「馬子祿牛肉麵」在東京的神田神保町登場,連日排起近百人的長隊,引起了當地媒體和民眾的關注,一股「蘭州牛肉麵」旋風在全日本席捲而來。

「馬子祿把牛肉麵在海外做起來這件事,對蘭州人跑到日本來開店是一個很大的推動作用。馬子祿之後,東京新開了五六家蘭州牛肉麵,都是中國人開的。」此後兩年,且不說東京,神戶和大阪的蘭州牛肉麵也如雨後春筍一般,甚至在鹿兒島這樣的九州偏僻小城都有了「蘭州牛肉麵專門店」的招牌。

加之從前不引人注目的香菜料理這些年也成為日本的一股熱潮,以大量香菜為食材的牛肉麵深受其惠,繼香菜口味的薯片之後,便利店裡也出現了蘭州牛肉麵的身影:2019年春天,日清食品趁勢推出了「香菜口味「的「蘭州拉麵」,銷售狀況十分火爆。

2019年春天,張師傅拿著商務考察籤證來到日本,輾轉各地,將所有的蘭州牛肉麵店都吃了一遍。「各種店參差不齊,一些是日本人開的,一些是東北人開的,一些是福建人開的,一些店也有蘭州師傅。」了解了各自的優缺點之後,他心裡也就有了數:「必須保持蘭州的正宗味道。只要有蘭州人,這家店就能生存下去。」

2019年夏天,張師傅順利拿到了日本的經營管理籤證,此後在谷町君工作人員的陪同下,一直在考察食材和甄選店址。在北京開店的二十年裡,他堅持每天自己採購食材,起初是每個早上五點半騎著三輪車去市場,親自把食材買回來,六點半員工到了開始拉麵,七點鐘開門,八點吃完飯他才去休息。後來條件好了,三輪車改成了汽車,也還是自己親自去。「要保證吃到客人嘴裡的東西,都是我親自看到的,都是我覺得最優質的,這樣才覺得安心。」

來到日本之後,張師傅也繼續親自考察食材:牛肉是沒有問題的,雖然貴一些,但他還是選擇了京都的一家黑毛和牛;從蘭州帶來了拉麵師傅,面也是沒問題的,這樣那樣的麵粉試過一番之後,確定了最合適的;辣椒油也沒有問題,大阪的市場裡能買到朝天椒和燈籠椒,一半一半的比例混在一起,前者強調辣味,後者強調香味——在蘭州,每家牛肉麵的辣椒油炸法都不一樣,甘蘭牛肉麵的辣油是張師傅自己炸的,且一定要選用菜籽油,在所有的植物油裡面,就屬它香味最重。

甘蘭牛肉麵

唯一遇到的問題是香菜:超市裡售賣的香菜不僅特別貴,味道還不夠濃鬱。他又去了大阪許多市場,因為品種差異,也都不太滿意。經過一番尋覓,終於才在京都找到一家種植戶,味道和他在中國使用的那種相差無異,又能保證產量,他才放下心來。

牛肉沒有問題,拉麵沒有問題,辣椒油沒有問題,香菜的問題也解決了,對這碗面的味道,張師傅就沒有擔心了。至於蘭州牛肉麵的靈魂——牛骨藥膳湯底,那是他延續了二十年的秘方,也將原汁原味地在大阪這家店裡重現。

「湯底的調料是用二十多種食材配方而成的,以紅花椒為主,其餘有草果、肉蔻、桂皮、香葉、小茴香、胡椒……等等。」張師傅在蘭州也有一位師傅,一輩子都在做牛肉麵,幫著他調整了許多年,才最終確定了甘蘭香湯麵的靈魂配方。來日本之前,張師傅又去找自己的師傅了,兩人一起商量出來兩套方案:「擔心一開始日本人不能接受,起初將調味料味道稍微調得清淡一些,先抓住常客的胃,半年或者一年以後,再把味道加重到原來的程度。」

甘蘭牛肉麵的一碗湯是這樣煉成的:先把牛棒骨放在鍋底,和牛肉一起放在冷水裡,大火煮開後,分三次去掉浮沫,下調料包小火熬製,三小時後將牛肉撈出,繼續熬製,要一直熬到牛棒骨裡的骨髓熬完全融化,骨頭裡成了空心,湯才算是熬好了。這個過程通常要花八個小時以上。然後要在湯裡加入蘿蔔,作為配角的蘿蔔片也有講究,需要先用開水焯一次,至七成熟,去除辛味之後,用涼水再過一遍,才放進牛肉湯裡煮,如此一來,不僅口感柔和,還能很快入味。

因為這碗湯,張師傅對自家的牛肉麵就有了信心:「只要你來吃過三次,以後就每個星期都會想來吃一次。蘭州牛肉麵的湯底,吃完之後,會給人的胃和身體很舒服的感覺,會吃上癮。」

來到日本這年,張師傅已經六十歲了,這不是一個很多這個年齡的人會做出的看似動蕩的選擇。其實不用開店他的日子也能過得很好,如今兒子自立了,孫子也有了,和老伴兒兩人在深圳、北京和蘭州也都有房產,還有退休工資。只是無論在哪裡生活,他都沒有歸屬感。「從參加工作開始我就忙個不停,一直忙到2017年北京的店鋪關門,多少年來休息時間只有春節的一個星期。如今閒下來了,每個地方待三個月就煩了。」他終於意識到了:自己對任何地方都沒有歸屬感,唯一能有歸屬感的,就是這一碗蘭州牛肉麵。

「我做出的每一碗麵,對待每一個顧客,都是很認真的。對大阪這家店,我的理想的狀態是:最開始中國人和日本人各佔一半,兩年以後,日本人也認可了,日本人也成為了熟客,這是我希望做到的。和在中國的時候是一樣的,也想讓那種在北京親切氣息蔓延到這裡來。」

張師傅始終惦記著,過去在北京的甘蘭香湯麵裡,有兩位經常光顧的日本常客,冥冥之中成為他今天會來到大阪開店的暗示。

「2002年左右,甘蘭在北京有三家店,其中一家在首都經貿大學斜對面,當時有很多日本的短期留學生,一波一波地來到店裡,走的時候都要來合個影。有個埼玉縣的男生給我的印象特別深,他畢業後回到日本,又因為工作被派回了北京,也總來店裡,後來娶了個媳婦是河南人,我們一直保持著聯繫。他當時很想在日本開一間牛肉麵店,我勸告他:你要是不懂你就別開了,這不是一件簡單就能做好的事情。這個日本男生每次吃完面都特別客氣,總是要稱讚幾句,讓我感覺得到了認可。」

「2011年左右,在夕照寺街的店裡又來了一些日本人,是東京一間傳媒公司在北京辦事處的工作人員,每個星期要來兩三次,也就熟識了。有一次聊天中,我開玩笑道:『將來要是有機會,我去日本開店行不行?』大家都非常贊成:『沒問題,絕對可以!「後來這些日本人回了東京,甘蘭的北京店也關了門,斷了兩三年聯繫,去年張師傅又和他們見了一面。得知過去深愛的牛肉麵要在大阪重出江湖了,大家都喜出望外,紛紛表示:「等到開業了,一定從東京專程過來吃。」

等待著甘蘭開業的,除了東京的老顧客,還有大阪的新顧客。兩個月多以來,日本口罩緊缺,市面上依然沒有要補貨的消息。進入三月以後,谷町君的工作人員璐璐利用公司午休的時間,每周三四天在甘蘭牛肉麵店門口免費派發口罩,只發中午一個小時,平均每天能發出去70多個。附近住宅區的鄰居已經成了熟人,每天準時過來拿口罩,偶爾也主動打招呼,關心地問:「什麼時候能開業啊?「

正在門口發口罩的璐璐

璐璐發完口罩之後,張師傅就會給她煮一碗私家牛肉麵,她成為這間店裡的第一個忠實顧客,感嘆無論在什麼時候,這碗面都能讓她產生「一下子回到國內的感覺「。

這天我也和璐璐坐在一起吃牛肉麵,張師傅向我們傳授他吃這碗面的「自我流」:「端上來,先加辣椒油,等到面全都吃完了,湯也只剩下三分之一,再加入醋,喝完剩下的湯。」很多人會選擇面還剩一半的時候加醋,但他覺得牛羊肉的湯,有那種自然的香味。店裡的醋是中國的鎮江香醋,進口價格不便宜,但他個人也更愛這口味,因為它不是那麼酸,還有一點點甜。

甘蘭牛肉麵

「在蘭州出生,在蘭州長大,讀書畢業參加工作,始終吃的都是蘭州牛肉麵,再是外行都吃成專家了。從家裡走到公司的路上,可能牛肉麵館就有十五家,這家味道不好,往前走20米就是另一家,稍微哪個地方不合適一點,店就開不下去。「延續了100年的悠久歷史,蘭州人對於牛肉麵是很挑剔的,張師傅的話來說,那叫「嘴都吃刁了」,他想讓日本人吃到他心中最正宗的蘭州牛肉麵,無論是過去在中國旅遊過的,留過學或是工作過的,只要吃一口甘蘭的牛肉麵,希望他們會覺得:就是記憶裡那個味道。」

我吃過張師傅的牛肉麵,又帶著滿滿的一罐辣椒油回了家,也和附近住宅區裡自肅在家的鄰居們一樣,在疫情中,也期待著甘蘭牛肉麵開業的那一天。

相關焦點

  • 關於漲價和砍單,幾位遊戲店老闆聊了聊他們的看法
    現在大家都會看淘寶,以前很多客人也會拿著 UCG 和電軟雜誌標註的價格來店裡問……這門生意有點像股票,便宜我就多進點貨,貴了就少拿點貨。阿飛則開始經營自媒體,開網店剩下來的庫存變成了「佛系買賣」。  事實上,商業經營中催生的厭倦感,恐怕也是他們選擇退休的原因之一。老番坦言,正版銷售確實有黑暗的一面:「我開完店兩年沒玩遊戲……過年前幾天《生化危機2 重製版》江蘇到貨,進貨價 335 元,實體店鋪賣到 490 元。因為淘寶物流過年放假,網店有貨也賣不出來,一個數碼港就咬死了 490 這個數字。」
  • 牛肉麵改名字了???
    今天老孟跟大家聊一聊:首先,毫不掩飾的講,在內地各個城市的大街小巷裡開的蘭州拉麵,70%的麵館是青海人開的,剩下的還有甘肅臨夏的,為什麼這麼肯定呢?老孟在長沙市上的大學,做我土生土長的青海人,酷愛吃麵,毫不誇張的說,長沙市嶽麓區的大小蘭州拉麵館,我幾乎是天天吃了個遍,拉麵館老闆都認識,全是青海化隆縣的。
  • 男子牛肉麵咬出半截針頭,要求終生免費吃麵,老闆:不否定是他帶的
    楊先生:我去吃飯的時候,我吃了估計有七八分鐘左右的時候吧,然後我就是否嘴裡感覺什麼東西咬到了,然後我就吐出來了。吐出來之後,然後開的是一個折斷的針頭。楊先生當時點了一碗特色牛肉麵,他還保留著吃出來的半根針頭和牙籤差不多,粗細長度大概在2釐米左右。
  • 何炅的牛肉麵店,一碗牛肉麵60塊,吃的是名氣?
    明星開的店自然不同尋常,反而有著它獨特的優勢,因為明星效應,開飯店的明星就相當於自己給自己打廣告,還不用給自己廣告費的那種。而且,一聽說自己喜歡的明星開了家飯店,相信不少粉絲都樂意去照顧生意。但在最後結帳的時候,竟然一共需要支付180元,意思就是,平均一碗麵的價格大概是60塊左右,而上面也僅僅只有5~8片牛肉而已,看似非常的豐盛,實則並不那麼的實惠。
  • 臺兒莊非常出名的黃花牛肉麵,一天賣100斤面,你嘗過沒?
    北方人愛吃麵,所以街頭巷尾總少不了各種麵館,之前我們也記錄過很多出名的麵館。像臺兒莊黃花牛肉麵在棗莊當地比較有名,在市中、薛城等也有好幾家店,但是黃花牛肉麵並不像蘭州拉麵一樣有大體相同的門頭、裝飾、做法。黃花牛肉麵的門頭裝修各不相同,做法應該大同小異,味道卻相差萬裡。
  • 疫情期間,各大高校都在聊什麼?
    日本疫情還沒有緩解的跡象,但開學已經不能再延期啦!有的大學甚至並沒有延期…也不知道大學群聊內部,都是怎麼安排的?日本疫情初期,各個大學的應對都還挺到位,畢業典禮,入學儀式,以及各種活動基本都停辦了。早大明明停辦了畢業典禮,學生卻還是聚集在大隈講堂拍照,在高田馬場喝酒,丟臉丟上推特熱搜。
  • 疫情過後,新手小白可以開一個寵物美容店嗎?
    因為自己養狗,也喜歡狗,所以一直有開一個寵物店的想法。但是對寵物只知道一些皮毛,其他一些專業的什麼都不懂,真的可以進入這個行業嗎?把我這些天對這個行業的了解記錄下來,寫下這個給和我情況差不多的人一個參考,僅供參考,歡迎共同探討。
  • 俠客|我在大理,與蒹葭老師聊了聊民宿和旅遊
    與蒹葭認識時,我還在非屋做裝配式建築,疫情期間寫文章思考|從非屋「梁山·泊」項目談鄉村建設中人、錢、地的閉環模式 發到一個文旅群中,他加了我微信,聊非屋裝配式建築在雲南文旅中的應用場景。而後,疫情升級大家繼續宅在家中影響了國內文旅、民宿,大理的民宿主開啟了預售自救模式,我貪便宜順便買了他民宿的預授權,想著總有時間來大理會用上。
  • 食客新歡:「牛品客」一個中央廚房統一運營的牛雜店牛肉店連鎖加盟...
    幾天後,那客人帶了幅字到牛雜店送給老闆。原來他是祖籍潮汕的香港人。小時候父親帶他回潮汕老家探親,囑咐他要永久記得自己是潮汕人,不能忘本。客人幾十年來一直回味著父親的囑咐和親戚請他吃過的潮汕土黃牛牛肉和牛雜的味道。這次來廣州談個1000多萬的合同,甲方負責人也是潮汕人,但談得很不順利。那天路過聞到熟悉的味道,吃過後,回味了當年在潮汕老家吃過的味道。「生意不成情義在」,想到甲方負責人可能多年沒吃過潮汕土黃牛的牛雜,就打包了幾份送過去。甲方負責人吃過後,大嘆:這就是小時候老家的牛雜味道!!
  • 牛肉餃子怎樣調餡?20年餃子館老闆教您做法,不柴不腥鮮嫩多汁
    以前老是包豬肉餡的餃子吃,現在豬肉的價格翻倍的往上漲,豬肉是越來越吃不起了,同樣的價格,還不如吃牛羊肉的營養好,今年我家吃牛羊肉的時候明顯比吃豬肉的時候多了,今天給孩子包了很多牛肉餡的餃子,除了當天吃的,還凍了幾盒在冰箱裡,吃的時候花幾分鐘一煮,方便快捷,有些朋友不會調牛肉餡,我的牛肉餃子也是最近才開始鮮嫩多汁,這還要感謝一位朋友,通過這位朋友我認識了位餃子館的小老闆
  • 到蘭州的第一件事,是去吃一碗頭鍋牛肉麵
    青翠的蔥花,妖豔的紅油,剛剛誕生的風情萬種的拉麵,人們臉上透著幸福和滿足,即便走出麵館,又要被生活操上一遍,又如何?磨溝沿牛肉麵 去吃頭鍋牛肉麵,那麼有儀式感的一件事,我決定找一家當地人常去的店。除了拉麵的味道,更是感受老百姓的日常煙火。這家店從老闆娘母親那裡傳過來,已經有50多年的歷史了。
  • 姚晨疫情期間和友人聚會,不戴口罩熱聊,被指違反規定在室內抽菸
    疫情期間,姚晨經常在社交平臺轉發防疫消息,起到了很好的偶像榜樣作用。疫情還沒有結束,姚晨變迫不及待的出門和友人聚會,剛好被娛記拍個正著,引來諸多質疑。4月13日,有娛記放出疫情期間,姚晨和友人聚會的照片,照片中姚晨和友人相談甚歡,在室內眾人熱聊期間,更是摘下口罩,把保持安全距離的防疫措施全都拋之腦後。娛記是在北京朝陽某飯店拍到姚晨和友人聚會,當天姚晨和友人一起現身某飯店,姚晨和身旁的一位友人手拉手,可是這位女友人並沒有戴口罩。
  • 牛肉麵第一辣,饒師傅脾氣變好了
    惠濟一路饒記牛肉麵不用說話,只需要頭一點、眼神一個交匯,老闆熟練地二兩面入滾水,燙的軟一點,入碗後砸上滿滿一坨滷得熟爛的牛腩在饒記牛肉麵館,隨手就能拍到食客正在大快朵頤@李先生喜歡這裡的牛雜麵,必須要放香菜和香蔥。吃的時候一定要先喝一口辣湯,真的很爽。反正我每次來,連湯都要喝個見底。一碗麵吃完,整個人感覺毛孔都被疏通。
  • 美食探店:三裡屯3.3美食之老張牛肉麵
    小編帶著新一期的美食探店欄目又來了。上一期我們去品嘗了北京的傳統小吃豆汁兒焦圈兒「下午茶」,各位有沒有去試一下,是不是獨特的酸爽味道讓你感覺很上癮?這一期小編帶您去逛一下北京屯裡的3.3商業綜合體,並且推薦一家這裡好吃的麵店給您。閒話不多說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三裡屯3.3吧,3.3大廈位於北京最繁華的三裡屯酒吧街中段,是去太古裡南區和北區的必經商業綜合體。
  • 魏新:老馬的牛肉火鍋
    其實那一架不該打,和他也沒有任何關係,但十幾歲的少年,都免不了年少輕狂。那時他還和人「單挑」,儘管身體單薄,但從未吃過虧,因為在他面前,「單挑」的人根本不敢真動手,基本上都是抱著頭挨上幾下,就認輸了。再見面,就是二十多年之後。他還記得,當時在小院子裡,我去的時候,在屋簷下,和他聊了幾句劉德華的歌。
  • 日本小企業如何挺過疫情,大阪朋友說,有低息貸款和政府助成金
    而因為對日本應對疫情,有了一個更前線的了解,所以,現在就結合周末電話問候,給大家做點抗疫實況報告。這次出場的,就是此前寫過的,阿布旅行手記的日本合作車隊、同時也是去年6月底,G20大阪峰會服務車隊的老闆Jack。Jack對小編說,雖然車隊已因疫情停運,員工工資停發,但他按照政策,剛剛申請下來了一筆特殊時期的低息貸款。
  • 日本快餐的隕落,牛肉飯為什麼不靈了?
    吉野家的歷史說來話長,曾經是一家牛肉飯專門店,創始於1899年,一個名叫松田榮吉的大阪人,在日本橋一帶的水產批發市場開了一家小飯館,賣牛肉飯和天婦羅。 1965年,仍然只有一家店的吉野家,實現了1億日元的年銷售額(月均830萬)。高峰期沒有位子坐,客人們甚至都站著吃飯。 在100多年前,吉野家靠著牛肉飯打天下。當初為了賣出更多的牛肉飯,創始人松田瑞穗決定去掉原有的魔芋絲、大蔥、竹筍、豆腐等食材,只保留牛肉和具有甜味的洋蔥,讓製作效率大大提高。
  • 大家好,我是動漫曇花澗,本期就和大家來聊一聊最新的劇情
    大家好,我是動漫曇花澗,本期就和大家來聊一聊最新的劇情。相信緊追元尊更新的小夥伴都知道,最新的劇情中周元帶著一波隊伍進了石龍秘境,緊接而來的就是聖族法域大佬淵泉的追殺,本來有機會將周元一夥一網打盡,但是無奈劇情限制,淵泉只能讓自己的小弟赤鎏追殺周元,筆者可以肯定淵泉最後一定會後悔當初沒有追殺周元。
  • 趙記耙牛肉——個性老闆用匠心做好一鍋特色耙牛肉系列和黃辣丁
    其實這家店老闆趙先生,也想每天24小時都營業,但他的經營理念不允許,每天早上店裡看不到他,堅持每天到市場去採購新鮮食材,已經成了他生活和工作習慣,賣食材店鋪都知道他,選擇食材要求特別高。趙老闆是土生土長的江北崽兒,曾經到參軍到部隊,從事過多種職業,在家裡空閒之時,喜歡擺弄鍋碗瓢盆,紅燒牛肉做特別好吃,在親戚的鼓勵下開起了「趙記耙牛肉」。
  • 我採訪日本朋友,聊了聊他們眼中的中國與日本
    從去年3月份開始,我開始了這份工作,擔任大阪大學留學生會館的管理人。我從學生時代開始,就非常關心世界和平。我在大學的法學部專攻國際法。當時,在和各國學生一起舉辦的國際學生會議中,經常組織一些能夠促進互相理解和友誼的活動。所以,我現在在這樣的大阪大學留學生會館,和150位非常棒的學生一起,也照顧著150位學生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