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些年的NBA,在得分後衛的位置上,有科艾卡麥4大巨星。從這個順序不難看出,科比的歷史地位最高,其次是艾弗森,卡特,麥迪。當然這也跟職業生涯的成就有關,畢竟科比是4人中唯一一個拿到總冠軍戒指的,而艾弗森和科比都拿過常規賽MVP。當然要論影響力,即便沒有總冠軍戒指,但艾弗森的影響力依舊不比科比差,這主要還是跟他的性格和經歷有關。
艾弗森的經歷是改變命運的奮鬥史
有很多NBA球員出自單親家庭,或者說從小遭遇了父母離異的情況,麥迪、卡特、艾弗森都是如此。但卡特的母親和繼父都是教師,他從小衣食無憂;而麥迪雖然跟著母親長大,但他的父親經常來看他,從來沒有拖欠過贍養費,麥迪也沒有過過的苦日子。
而艾弗森小時候的日子過的太苦了,他的母親16歲生下他,在他3歲時,他的母親就帶著他離開了父親。而小時候艾弗森所處的環境,不僅家裡沒水沒電,還經常因為外面的下水管道破裂,把家裡弄的一片狼藉。而一出門就可以在光天化日下看到毒品交易和槍戰,從小在這樣的環境長大,讓艾弗森在高中就曾因聚眾鬥毆入獄,這也是艾弗森黑幫背景的原因所在。
聚眾鬥毆,曾經讓很多大學對艾弗森望而卻步;最終是他的母親找到了喬治城大學的主帥約翰·湯普森主動求情,加上艾弗森確實在高中就已經成名了,惜才的約翰·湯普森最終同意了。在喬治城大學,艾弗森逐漸有了穩定的生活,他也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但是因為自己的妹妹莉莎的病情過於嚴重,最終讓艾弗森下定決心提前參加選秀。
當然像詹姆斯、加內特等巨星,他們小時候的生活環境也沒比艾弗森強哪去;但是詹姆斯的身體和加內特的身材,大家不會覺得,他們成為巨星有什麼意外,可艾弗森的身材能打成超級巨星,成為MVP,這完全可以用不可思議來形容。報名身高6尺(1米83),但實際上充其量可能也就1米8的艾弗森,別說在NBA顯得很矮,哪怕放在大街上,他的身材也不突出。但身高的限制,並沒有讓艾弗森停下前進的腳步;即便他的突破很多時候也需要靠速度和爆發力作支撐,但他的胯下運球,酷炫的Crossover是他不停苦練練出來的。
簡而言之,對於大多數有籃球夢的孩子來說,他們或許會把喬丹或科比當偶像,但他們永遠也長不到1米98;但是當1米8的艾弗森,打成了超級巨星,這是一個非常好的勵志故事!
不斷的去追求更高的挑戰
當然1米8在NBA立足,其實也並非個例;而艾弗森也不是一個沒有弱點的球員,比如說他在防守端經常會被對手針對。但是艾弗森一直在跟傳統去叫板,去不斷的嘗試打破宿命。
在他的新秀賽季,他就敢在場上去戲耍喬丹。而在NBA的歷史上,一個新秀敢對聯盟第一人這麼幹,也只有艾弗森。而在艾弗森的職業生涯中,我們也經常看好身材矮小的艾弗森不停的往壯漢們統治的內線強突;也正是因為艾弗森是個鬥士,他太爭強好勝了,哪怕是在傷痕累累的情況下,只要他還能站起來,就會再一次殺入籃下。
對於艾弗森的打球風格,前些年也有人會說他的個人英雄主義色彩太濃了,打球有點毒;但是當艾弗森帶領隊友面對更強的對手,一次次拯救球隊,拿下了4次得分王,1次MVP,展現了要與全世界去抗衡的決心。而為了應對艾弗森犀利的突破,聯盟開始允許打聯防,甚至是多次對聯防細則進行修改,還修改了走步規則時,這再一次說明了艾弗森的偉大。
當然客觀的說,沒有拿到總冠軍戒指,這註定是艾弗森職業生涯的一大遺憾;而在職業生涯後期早早的離開NBA的舞臺,很大程度上也跟他桀驁不馴的性格,做出了拒絕打替補的決定有很大的關係。但反過來說,如果艾弗森真的選擇為了冠軍去抱團,去屈服與打替補,甚至是打醬油去為混一個總冠軍戒指,艾弗森可能就不會得到那麼多人的欽佩了;只有那個充滿著傲氣,喜歡一個人對抗整個世界的艾弗森才會讓人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