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旅行不遠了…
當全世界甚至外太空都在為Space X的「成人禮」歡呼時,它的創始人埃隆·馬斯克卻因為新冠檢測被隔離中。
美國東部時間 2020 年 11 月 15 日 19 時 27 分(北京時間 16 日 8 時 27 分),埃隆·馬斯克的Space X公司迎來革命性的一刻,獵鷹 9 號火箭搭載著載人龍飛船於佛羅裡達州 NASA 甘迺迪航天中心39A發射臺成功發射升空。
龍飛船裡,共有4位太空人,三位來自NASA、一位來自日本JAXA,他們將進入國際空間站待上6個月執行任務。
這次任務也是NASA首次使用私人太空飛行器將太空人送入既定軌道,其中意義不言而喻!
長達14年的「交付」時間
關於Space X的商業載人航天計劃,大家應該都不陌生了。
早在2006年,NASA公布商業軌道運輸服務計劃時,Space X成為兩家中標企業之一,它將為國際空間站提供貨運和載人服務。
直到今年5月31日,Space X第一次成功地將搭載兩名資深太空人貝肯(Bob Behnken)和赫爾利(Doug Hurley)龍飛船送入太空,他們成為國際空間站第63號遠徵隊的成員。8月2日順利返回,結束了為期兩個月的國際空間站任務。
不得不說,這一「交付」時間夠長。
對於NASA來說,這一時刻等了太久,畢竟這些年裡花了太多「冤枉」錢。
自從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退役以來的9年裡,NASA要想去往太空,只能搭乘俄羅斯的聯盟號飛船,聯盟號每個座位的價格高達8000萬-9000萬美元,「船票」之高令人唏噓。而Space X據傳只有5500萬美元,這其中差價…
5月那次載人飛行任務,更像是一次「測試」,而這次則更為「正式」,Space X首次為NASA執行正式任務。其實從名稱也能看得出來,前者叫作Demo-2(Demo-1執行於19年3月2日,搭載傳感器假人),後者稱為Crew-1。
此外,太空人的數量和執行任務時長也有了「升級」。
搭乘龍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的四位太空人包括,來自NASA的51歲空軍上校麥可·霍普金斯(Michael Hopkins)、44歲的海軍飛行員維克多·格洛弗(Victor Glover)、55歲的物理學家香農·沃克(Shannon Walker),以及來自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的野口聰一(Soichi Noguchi)。
相比於上次,兩名太空人在國際空間站待了兩個月,此次四名太空人需要待的時間更久,長達約6個月,直到明年5月返回。
接下來的6個月裡,四名太空人將與已經在國際空間站上的聯盟號MS-17三位太空人一起,共同完成國際空間站第64次遠徵任務,等到明年4月聯盟號MS-17三位太空人離開後,他們將進入第65次遠徵任務。
等到明年Crew-1四位太空人返回時,Crew-2計劃執行,另一艘龍飛船會去往國際空間站。
可回收利用的運載火箭
NASA之所以會選擇Space X作為自己目前的「專屬」太空巴士,除了價格「便宜」,更為關鍵的是執行飛行任務的龍飛船和運載它的獵鷹9號火箭。
先來說說龍飛船。
雖然是Space X至今才執行過2次載人任務,但它的服役時間並不短,距離其2012年首次成功運送貨物到國際空間站以來,已經完成了22次的空間站往返,這些任務主要是運送貨物。
載人版的龍飛船最多能載7位太空人,設計也是滿滿的「馬斯克風格」,與特斯拉的內飾差不多,載人龍飛船內都是精心設計過的觸控螢幕,太空人都是通過觸控螢幕完成操控,用iPad開飛船?
此外,龍飛船還有擁有先進的緊急逃生系統,飛船側面安裝有由8 個發動機組成的推進器,能產生約 1.5 萬磅推力將飛船升高 1500 米。今年1月份,Space X進行了逃生系統測試,造價4.25億的主火箭僅1分40秒就在空中炸成了一團禮花,四枚逃生火箭順利工作。
再來聊聊搭載龍飛船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自2010年起,Space X所有的飛行任務都是獵鷹9號來完成的。
獵鷹9號的最大特點就是成本低,通過超強度鋁鋰合金材料、增加擋熱板等措施多次回收火箭,使得它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
也正是「可重複使用」這一特性,NASA才看中Space X,讓Space X能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畢竟商業航天的最大意義就是經濟性。
據傳,獵鷹9號僅僅花了四年半時間就進行了首次發射,而且只花了3億多美元之後。相較於美國空軍研發同類型火箭阿特拉斯所花費的35億美元,還不足零頭。
目前的獵鷹9號運載火箭Block5版是以液氧和煤油為推進劑,芯一級火箭裝配有9臺梅林發動機,總推力7600千牛,相當於760噸。算得上是世界上服役中最強大的運載火箭。
從「火星綠洲」到太空旅行
2001年,埃隆·馬斯克首次在太空領域「腦洞大開」,誕生出「火星綠洲」的想法,計劃向火星發射一個小型實驗溫室並種植植物。
當時的馬斯克打算從俄羅斯購買火箭,但因價格高昂而作罷,於是,他建立了Space X,自己造火箭來實現這一看起來很「夢幻」的想法。
也許誰也沒想到,Space X今天能以低成本的方式造出最強大的運載火箭,並且做到可回收重複利用,為NASA提供載人航天服務。
由此看來,馬斯克的「火星殖民計劃」也並非不靠譜,他說要在2050年前送100萬人上火星的目標,好像也沒那麼天方夜譚。
實際上,Space X已和美國太空旅遊公司Space Adventures達成協議,最早可在2021年下半年,將四名從未有過航天經驗的乘客送入太空旅行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