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奧古斯託
看含蓄中國情
中華民族的文化歷來含蓄。說著「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說著「不思量,自難忘」,說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著愁怨的姑娘」,但就是不說喜歡,不說愛。
但是,不說卻不代表不愛。
在這個不宜出門的時期,在家重溫了一遍《中國機長》,不紅不專,那份愛意卻伴隨著自豪感油然而生了。
然而,有多少人將「愛國」時刻掛在嘴邊呢?「我愛祖國」、「為祖國感到自豪」...這些情愫,就算從來不說出口,14億人的默契也會在某個特殊時刻,越過千山萬水,匯聚為一份綿長的情意,緩緩流淌出來。比如,去年國慶期間因「中國情」匯聚滿座的電影院。
前不久看到有人坦言愛上中國的理由是是同行的英國朋友忽然在博物館感慨,說他很羨慕中國人,四百年前的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他們看不太懂,而一兩千年前的漢字,放到今天,每一個人都能看懂,這個太了不起了。這大概就是「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心靈撞擊。
「愛國」這個情感和當年笑談「愛校」的情感如出一轍,你身在其中而不自知,但凡外人說她半點不是,第一個拍案而起的也是你。愛的含蓄,但也愛的深沉。「艾為心」也是如此。
聽 深沉艾為心
初入艾為工作時,身邊有人問這家公司怎麼樣,我只說「很好看」,現在想來,大概和「今晚的月色很美」是一樣的情愫。
看完《中國機長》,其中一個場景就像烙在我心底了一樣,怎麼都揮之不去。乘務長在駕駛室外面伸手努力夠著二機長的手,把他推進駕駛室。這種場景在電影中並不少見,但《中國機長》中的這一「夠」,不是連枝共冢,不是桃花潭水,而是同齊心,一其力的團魂與不破樓蘭終不還的信念發生的奇妙共振。看著揪心、看著感動,看完釋然。
無數次回想起這個畫面,冥冥之中總覺熟悉。頓感,這和艾為的精神理念是不謀而合的。
「客戶需求是艾為存在的唯一理由,高素質的團隊是艾為的最大財富」,這是我來到艾為聽到的第一句話,也是永遠烙印在心頭的箴言。
在感嘆《中國機長》中每一次飛行前的精細準備時,自己指尖那顆小小的晶片在投入正式使用前,又經歷了多少次反覆的測試;在感慨機長和乘務員相互信任,終使飛機安全降落之時,每一個項目的艾為團隊又何曾不是同舟共濟探尋任何一點可能性;在驚嘆乘務員臨危不懼,全力確保乘客安全之時,面對客戶需求的艾為人又何嘗不是傾囊而出?
愛國情如此,艾為心更如是。在適當的時候,含蓄的情,深沉的愛即便寂靜如海,也終將衝破心門,爆發出來。
發朋友圈或多或少成為了當今中國人表達含蓄的一種方式。對著滾動的字幕曬電影票也好,望著水天相接的日落之處發一句「秋水共長天一色」也罷,不說祖國我愛你,卻總是在字裡行間流露了。就像艾為人對艾為的愛,平日裡發一條艾為我愛你,總顯得突兀,但艾為逢節必過的傳統,讓每一個大大小小的節日都有了一個發朋友圈表達愛意的理由。
「百鬼出沒」的萬聖節
禮物堆成山的聖誕節
充滿歡聲笑語的兒童節
滿滿正能量的植樹節與紅鼻子節
方方正正的贊,整齊劃一的評論,有一種與有榮焉的喜悅和激動。這麼說或許有點誇張了,但這種喜悅確是真真實實的。
愛國這件事情沒有什麼門檻可言。歡迎外國友人來中國遊玩是愛國,在天安門前懷著驕傲看一次升旗也是愛國,在這個特殊的時刻用力所能及的貢獻共同抗「疫」也是愛國……說到底,艾為心這件事情也沒有什麼門檻,我們敞開懷抱歡迎你的到來,你來了,你一定就會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