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以其精巧的設計理念和運作思維,能夠推進經濟社會相關領域規則體系重構,改變人與人、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之間的協作關係和利益分配機制;同時區塊鏈技術能夠有效解決「雙花問題」,即避免同一筆數字資產因不當操作被重複使用的情況。這為解決數字資產確權和交易流通提供了解決方案,可以突破制約數字發展的數字資產確權和雙花等問題,構建形成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型生產關係。
區塊鏈真正的價值是什麼?
助力數字資產確權,激發創新活力
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資源正變得越來越重要。2019年,我國已經正式將數據作為同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同等重要的七大生產要素之一,推進建立數據要素市場制度。
但由於數據確權難、追溯難、利益分成難,數據還無法實現市場化高效配置和有序流通,嚴重製約數字經濟的發展。
基於區塊鏈的分布式、不可篡改、可追溯、透明性、多方維護、交叉驗證等特性,數據權屬可以被有效界定,數據流通能夠被追蹤監管、數據收益能夠被合理分享,為數據生產要素及其他數字資產的高效市場化配置掃除障礙,有望扭轉當下數據擁有、使用和利益分配日趨集中化的趨勢,推動整個社會和數字經濟向著更加可信、共享、均衡的方向發展,進一步釋放數字經濟創新活力。
驅動網際網路革命,加快價值傳遞
21世紀的頭20年,人類社會經歷了網際網路的全面洗禮和再造,「網際網路+」使得相關行業領域產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人們的生活因網際網路而更加便捷,經濟活動因網際網路而更加活躍,社會因網際網路而更加公平開放。
然而,網際網路主要解決的是信息的傳播問題,信息內容的真假還難以判斷,數字資產的轉移還存在很多制約障礙。網際網路在帶來巨大便利的同時,也充斥著越來越多的虛假信息,甚至成為各種新型欺詐行為的溫床,人們在越來越依賴網際網路的同時,也越來越戒備網際網路。
基於區塊鏈技術可以構建基於技術約束的下一代可信任網際網路,解決傳統網際網路的陌生人信任問題,將會讓數字資產在網際網路上高效地流通。基於區塊鏈技術可以有效保護網際網路上的數字資產和智慧財產權,人與人之間進行資產交易會如同發郵件一樣便捷,人們會因為區塊鏈技術的創新而對高度依賴的網際網路放下戒備之心,網際網路將誕生更多有價值的應用。
各行各業的「標準化」和共識機制
一方面是區塊鏈應用,比如:「區塊鏈+金融」「區塊鏈+保險」「區塊鏈+醫療健康」等。另一方面則是「區塊鏈+物聯網」,即在物聯網場景中加上區塊鏈協議,才能讓物聯網發揮更大的價值。
某種程度上,區塊鏈充當了『價值』的翻譯器。在農業、工業、商品流通和供應鏈傳遞的過程中,很多環節都沒有實現標準化,而這恰恰是區塊鏈的用武之地」
鏈是由網際網路驅動的一種中層框架型技術,也就是說,區塊鏈的定位,是網際網路進一步升級的工具,以就有了「區塊鏈+」的說法。作為一種工具,區塊鏈的重要價值,則在於幫助企業做標準化、幫助資產做標準化。當實現了標準化之後,區塊鏈才能搭建出一個全新的體系,這才是區塊鏈的價值所在。
從「信息網際網路」到「信任網際網路」
區塊鏈是構建信任的機器。
通過推動區塊鏈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可打造便捷高效、公平競爭、穩定透明的市場環境。
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可追溯的技術特徵可在市場機制不完善和誠信體系不健全的地區和領域發揮十分重要的信任機制創新作用。
區塊鏈技術可形成無須中介機構和法律法規為前提條件的自組織和自監管機制,其分布式帳本的不可篡改、不可抵賴、難操控性事實上起到了對各類經濟行為進行技術監管的作用。這有利於解決傳統上中小企業貸款融資難、銀行風控難等問題;通過全程記錄商品生產和交易流通過程,大幅降低假冒偽劣、以次充好等各類市場欺詐行為,解決市場監管難等問題。
區塊鏈形成「共識機制」,能夠解決「鏈上」各個主體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真正實現從「信息網際網路」到「信任網際網路」的轉變。
中國經濟發展中的很多難題有一個主要的共同原因——交易成本太高、違約風險太大!區塊鏈分布式記帳,對解決信任問題將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以往,銀行向企業放貸,很多環節是沒有辦法辨明真偽的,但在供應鏈金融中引入了區塊鏈分布式記帳,企業上遊供應商就可以直接向銀行提供『信用證明』。更重要的,在供應鏈金融的質量控制環節上,區塊鏈同樣能找到用武之地。企業供應商有了分布式帳本,企業的各級供應商就能做到公開透明,並針對倉單形成各方參與的共識機制來認可和確權。
區塊鏈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建立一種價值共識,而這個「共識」,主要基於「價值量化的能力」和「價值安全的過程」兩個方面。先是「價值量化能力」:把一件事通過數位化的方式描述清楚,就是一個價值量化的過程。其次是「價值安全的過程」:通過數位化的方式描述清楚後,還要保護數據不被篡改,並可以隨時隨地地查詢。
這兩個方面疊加起來,就形成了價值共識。所以,區塊鏈在數據互通機制、信用體系的搭建上,必將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區塊鏈+,能加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區塊鏈的部分價值,早以「網際網路+資料庫」的形式發展了很多年。在「網際網路+資料庫」的模式下,「+」到一定程度,就到私有鏈的水平了。然後每一個私鏈進行合併,當私鏈具備了更多共通性和可交換性之後,就變成了公鏈。
目前區塊鏈發展的最大掣肘,在於各個區塊裡的數據不統一。很多網際網路是局域型的,內外網並不互通。「從私鏈走向公鏈」的過程,就是打破區域網和建立數據標準化的過程,另外,雖然發展區塊鏈的意義重大,不是一有區塊鏈之後,以前的商業就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區塊鏈」要發揮巨大作用,有賴於從區塊鏈技術發展出來的通證經濟。
人們曾經認為網際網路是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真正改變我們生活的,是基於網際網路發展起來的滴滴打車、淘寶、美團……這些基於網際網路再發展的商業應用,就是通證經濟,只有通證經濟才能重構商業的業態。
區塊鏈也是一樣的,它是底層的、隱藏在商業背後的,在日常商業形態中,你往往看不到它的存在。而你看到的都是由區塊鏈延展而來的『通證經濟』,也就是區塊鏈在各個商業場景的落地。
聲明:本文由入駐金色財經的作者撰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絕不代表金色財經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提示:投資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本資訊不作為投資理財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