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說到選擇,當代年輕人都很有個性,但丁《神曲》中的"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更能代表年輕人的心聲。我們的時代,不想被任何人定義,我們只選擇我們相信的,我們嚮往的。
01
"走自己的路"本來是對的,但在突出個性的同時,我們是否應該回頭看看腳下的路,不忘初心。受中華文明滋養,在中國成長,註定不同於西方文明。作為個人,如何選擇無可厚非,但早在南北朝時期,曾有"飲水為思之源"的說法。"飲水思源",出自《鄭調曲》:"落實到樹思,飲水自流其懷其源"。意在告誡人們不要忘記。
作為青年,這意味著無限的可能。有年輕的天才,變得平庸;有笨拙的少年,成了國家的棟梁;龍鳳中的一些人,大人只停留在啜泣。一個人的成功與自身的努力和天賦有關,也與父母的教育和國家的培養有關。常懷感恩之心的人,不一定期望自己成為國家的棟梁。但不能養成崇洋媚外的氣質。
而我國曾有兩位天才美女,生長在祖國,但畢業後卻移民美國,一位甚至嫁給了美國老頭。他們是田曉菲與黃思路。
02
田曉菲出生在中國的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大學教授,父母都是知識分子。田曉菲4歲就能寫詩,13歲考入北京大學,學習結束後嫁給了美國老頭。
田曉菲從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父親有意培養她的文學素養。所以她四歲時就在報紙上發表了詩歌。此後,他在童年時期出版了5本詩集,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田曉菲的學習成績也很優秀,經常能拿到滿分,有"神童"的稱號。所以引起了北大的關注。
13歲時,田曉菲考入北京大學,連跳幾級,揚名中國。而且,田曉菲進入北大後,每門功課都還能取得優異成績。也順利結束了在北大的學習。在北大90周年校慶時,她寫了一首詩讚美北大,受到大家的喜愛。並曾被選入中學教材,可見田曉菲當時是多麼耀眼。
從北京大學畢業後,田曉菲選擇了去美國留學,並順利被哈佛大學錄取,是當時最年輕的博士生。這樣一個天之驕子,卻做出了讓人無法理解的舉動。
從哈佛大學畢業後,28歲的田曉菲留校做助理,並與導師史蒂芬·歐文相戀。是一個和她年齡相差很大的老人。這份愛不被田曉菲的家人認可,家人試圖拆散這對冤魂。但沒有爭執過的田曉菲,最後只能由她嫁給了美國老頭,定居美國。不僅如此,田曉菲還主動將國籍改為美國,引來眾多網友的謾罵。
田曉菲的丈夫在哈佛大學是個不小的人物,既是博士生導師,又是哈佛一所學院的院長,所以田曉菲的跨國婚姻,就不那麼簡單了。後來,田曉菲也成為了哈佛的教授。
史蒂芬熟悉中國文化,中文也很流利,據說和田曉菲也很投緣。在這方面,確實很難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評判別人。只能說是"人各有志",在我國,賦予公民改變國籍的權利。也因為這裡不乏堅定自己民族的愛國人士。
03
北大另一位才女黃思路曾入選中國少年榜。她年輕的時候很有才華。後來,她也在美國定居。
黃思路長得好看又好學,還被邀請上了中央電視臺的《對話》節目。節目中還出現了黃思路和輟學學生韓寒的身影。相比之下,黃思路是另一個家庭的孩子。後來,她也順利考上了北京大學。
不僅學習成績優異,黃思路小學是全國十佳少先隊員之一,所在中學入選中國少年榜,作為小記者赴日本採訪。特別喜歡鋼琴,考下了鋼琴十級證書,從小就很有靈氣。
考上北大的她還是很優秀的,也善於社交,是很多人的女神。在北京大學期間,她獲得了三個學士學位。可見她是多麼的優秀。從北京大學畢業後,黃同學選擇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深造。兩年後,他獲得了碩士學位。之後,我在美國的一家公司工作。
之後,黃並不想回到中國,而是與一名美國白人結婚,並將國籍改為美國。
如今回顧央視《對話》節目,不禁讓人感慨。曾經的天之驕子變成了美國公民,而作為反面教材,擁有百萬粉絲的韓寒也是知名作家,他的電影也成為經典。
結語
在這一點上,兩位女性不能苛責,但種種清楚,相信讀者心中有一種平衡。人生的路,如何選擇,都無可厚非,關鍵是問問自己的心,回顧一下自己身後的腳印,看看自己有沒有偏離初衷,有沒有偏離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