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國家看起來擁有著豐富的,取之不盡的石油,好像表面上很富有。但是除此之外,他們一無所有。離發達國家的標準還遠了去了。未來當石油被開採到一定程度或者世界上的能源,已經不再依賴石油時,阿拉伯國家返貧的可能性非常大。有時候富不過三代,也適用於一個國家。
發達國家的標準並不在於人均GDP高,而且還包括許多多的指標,包括人均教育水平、整體國家科技水平、國家軍事水平、國家的貧富差距、國家財富的創造來源,最重要的是國家發達程度的持久能力。看一看除了賣石油,阿拉伯國家還能剩點啥?
如果拋開人均gdp,其實阿拉伯國家的貧富懸殊非常之大。極少部分的人佔據了整個社會財富的絕大多數,而整體的國民佔據的是非常少的一部分,僅僅這一點就不符合發達國家的標準。發達國家需要的是中產階級佔主流,普遍國家都進入到小康及以上的生活水平。但是這些國家財富都被所謂的王室和權貴佔有了,國民只佔有了極小的一部分。
另外整個國家科研水平低下,軍事水平也很low,教育水平在全球也很低,所有一切都依靠著石油儲藏。假如石油價格像今年年初一樣,在二十幾美美元一桶。其實國家很快就變得貧困了,產業的單一化不能保證他們的持續發展。就如同當年的鄂爾多斯或者山西的煤礦地區一樣。當煤礦被保護不準開採之後,生活水平不又回去了嗎?即使在當年可以被開採的時候,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仍然是比較差的嗎?
所以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看,阿拉伯國家的富有是不能被持續的。這也是為什麼一直沒有將其歸入到發達國家行列的原因,這也是現在阿拉伯國家想轉型,但一直不成功的困惑。其實主要在於國民意識,以及他們的擺脫不掉的信仰方面的天生矛盾。
這就同當年西方殖民主義幹的事一樣,他們在東南亞廣種橡膠林,在橡膠之前以及全球資源調配的情況下,這些地方還很富裕。但是當殖民主義者被趕走之後,橡膠價格也是持續下降,單一化的發展模式就造就了絕對的貧困,最終不借就是返貧了嗎?
當然最近的例子就是委內瑞拉了。國際石油禁運之後,國家就很快進入到破產階段,人們的生活水平一下子就進入到世界倒數行列了。
總結一下:有時候上天沒有給天然的財富或資源,其實是一件好事。這樣可以培養出自己的競爭力,自己可持續的一套發展模式來。躺在祖宗留給的遺產上,可能很快吃光,又一次落入貧困。
覺得好,請給予點讚、評論和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