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氣是什麼?
這個問題一直就沒有一個籠統的答案。
有人說:有權有為有存款、錦衣玉食、香車豪宅……這些就是福氣帶來的實質性好處,是福報的「實相」。
然而對於佛家而言,福氣的本質應該是:端莊厚重,謙卑含容。事有歸著,心存濟物是富相。看一個人有沒有福氣,從一個人身上的品質,從其內在涵養上就能略知一二。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是一個自帶福氣的人,可怎麼才能修煉出一身福氣呢?其實,「人若有福,看為人便知」——真正有福之人,做人往往有這3個優點,有一個都值得賀喜。
01隱忍不發
「福氣」一詞說不清也道不明,然而可以篤定福氣只有心靜之人才會擁有,心浮氣躁的人很難獲得。
靜心,一直以來都是人身難得的修養和氣質,一個冷靜恬雅的人給人的感覺是清涼睿智,沁人心脾的。想要達到靜心的境界,遇違逆而隱忍不發,就得修「清靜心」。
佛家常勸誡世人,做任何事情不要隨便起心動念,要學會隱忍不發。因為無論是生活還是修行,總會遭逢不順或窘迫,懂得隱忍不發,靜心的那個人,才能達到別人所到不了的高度。
懂得隱忍、靜心的人,其內心看得開,看得遠,智慧充盈。他們把精力、時間用來鑽研思索問題,而不用於鑽牛角尖,讓事態亂了人心。成全了浮躁,破了規矩,修行也好,生活也罷,自然也無法圓滿,多生不適了。
縱觀古今中外,凡能成就者,無不懂得「隱忍」二字的禪機奧義,他們善於隱忍,並能在隱忍中蟄伏精進,在忍辱中給自己創造否極泰來的機遇。
如「兵神」孫臏遭遇敵人迫害選擇裝瘋賣傻,最終死裡逃生,作下《孫子兵法》;又有司馬遷受宮刑而忍辱不發,破後而立,創下了千古流芳的世家絕唱《史記》。
倘若這些人受辱之時直言反駁會是如何下場,肯定不會有名留青史的文章供世人傳閱。正因他們忍一時之苦痛,在忍辱中發千年之威名,終得以成就。
同樣,修「隱忍」也是惜福培福最好的法門,若能在為人處世中寬容他人過錯,不為蠅頭小利斤斤計較,不為一時得失結惡緣,以海納百川的雅量容天下難容之事。
在現實生活中,有沒有心胸如此寬大的人呢?答案是肯定的,因為能容,所以他們最終也將變得不普通。
故此,君子慎動,吉人寡言,人要懂得隱忍,隱忍不是讓我們在忍讓中甘於沉淪,而是學會用隱忍的方式消除糾紛與矛盾,獲得清淨自在。
否則為瑣事紛爭纏繞在世俗中不可脫身,作繭自縛且折騰人生,福氣福報,又該何去何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