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暴是私刑,別借正義之名!請您參與互動!

2020-12-14 新餘網警巡查執法

信息、語音、視頻

發送、轉發、分享

「活該、丟人、毒瘤……」

有一種指尖上的流行病

正從網絡向我們的生活蔓延

愈演愈烈的「流行病」

還記得今年夏天最火的五條人嗎,前段時間他們又上熱搜了。

網友紛紛跟帖刷屏,各種嘲諷挖苦,說這個樂隊不正經,稱之為「丟人的玩意兒",表示「一生黑」……而這一切的起因,僅僅是因為樂隊分享了一首歌。

無獨有偶,詩人北島也遭遇了網絡謾罵的「迫害」。

他只是像往常一樣,在平臺上發表了兩首詩,隨之,便成為了眾網友口中的 「樂色」和「渣子」。為了攻擊北島,網友們甚至動用了「祖安話」,北島的詩歌底下充斥著「nmsl"這樣最為粗鄙的謾罵。

也許你會覺得,五條人和北島遭遇到網絡謾罵都是因為「人紅是非多」,作為普通人,也許我們可以「逃過一劫」。然而,資訊時代,每個人都可能是網絡暴力的施暴人和受害者。

從惡意P照醜化,到發動水軍造謠煽動群起攻擊,甚至無下限採用人肉搜索,網絡暴力在不斷升級,「祖安文化」就是其中衍生的新型語言暴力。

出圈的「祖安文化」

「祖安」雖然披著「文化」的外衣,卻是名副其實的語言暴力行為。

「祖安文化」最初源於遊戲,玩家們秉持著「遊戲可以不贏,但嘴一定要臭,我輸的是遊戲,他沒的是親媽」的原則,用惡毒的髒話比拼「罵技」。

隨著「文化出圈」,祖安文化入侵校園,瀰漫到中小學生的網絡和現實世界中。

根據騰訊舉報中心對祖安人群的分析,年齡在18歲以下用戶佔比66%,未成年人成了「祖安文化」的主要追捧者。他們構建起一個暴戾、混亂的語言體系,不少孩子甚至自稱「祖安男孩」「祖安女孩」。

對於這些涉世未深的孩子來說,「祖安文化」更像是一種語言遊戲,他們並不知道那是「惡趣味」是「髒話」,反而樂在其中。

「希望全世界的人都來罵我,我享受被所有人關注的感覺。」

「有人罵了我,我就要罵回來,而且要罵得更狠。」

熱衷於「祖安罵戰」的孩子分為兩類,一派是想在網絡上找存在感的,另一派是純粹跟風找樂子的。

「罵人罵贏了很有成就感」,為了這份「成就感」,他們往往陷入「以暴制暴」的語言循環。其中不僅伴隨著各種粗口,還夾雜著大量色情、暴力的表情包和圖文。

「祖安文化」令人詬病的不僅是髒話,還有背後滋生的隱秘暴力行為

未成年人往往無法把握好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界限,一些孩子,一旦在罵戰中處於下風,為了威脅對方,甚至會選擇將對方的信息公布到網上,號召群友一起「爆破」,將線上的罵戰轉化為線下霸凌。這些被暴露個人信息的受害人,隨時會接到各種恐嚇電話、人身攻擊甚至甚至敲詐勒索,很多受害人因不堪壓力而選擇自殺。

誰來為惡意買單?

「我罵你一句怎麼了?」

施暴人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將給對方造成多大的傷害。一句話也許微不足道,但每人一句,受害者要承受的,就是來自虛擬世界成千上萬的惡意攻擊。

這樣的語言攻擊,給受害者帶來了壓力和焦慮,甚至讓他們厭惡自己,陷入抑鬱。據統計,有1/3的人因此自殘,有1/10的人曾嘗試過自殺。然而,很多人對此仍然存以 「抗壓能力太差」「被罵一罵就自殺」這樣的質疑。

「都是網絡帶壞了孩子。」

我們在感慨青少年 「出口成髒」的現象的同時,更應該反思,是什麼造就了「髒話生產鏈條」?

熱衷於「祖安文化」的青少年,大多缺乏獨立反思的能力,他們面臨著相似的現實問題,或是缺少父母的關心,或是在學校中被邊緣化,難以找到成就感,試圖用成人世界的方式互撕、開噴、洩憤,並以此彰顯實力。

對於他們來說,網絡成為了發洩情緒的出口,「網絡謾罵」則是一場成年人模仿秀。他們口中的髒話,來源於網絡世界粗鄙成風的語言氛圍,和社交媒體上處處充斥著的語言暴力。

「祖安文化」的根除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講究「情緒自由」的今天,我們仍然呼籲,「道德」同樣重要,別讓言論自由,淪為網暴藉口。

來源:網安在線

相關焦點

  • 男子疑似因情感糾紛被「浸豬籠」 長安劍:私刑絕無正義可言!
    11月20日,有網友發貼稱,廣東電白縣一男子疑似因情感糾紛,被多名男子「浸豬籠」。據視頻顯示,一男子被周圍的人用麻繩綁進竹籠內,扔進水裡,被捆男子當場痛哭求饒。「浸豬籠」的橋段,本應存活在想像裡、在影視劇裡、在舊社會的糟粕裡;而時至今日,實在無法相信,這種舊社會私刑竟然堂而皇之「復活」了。對此,長安君有三句話不得不說——1、洩憤,從來不是動用私刑的理由。多名男子將一男子捆綁後「浸豬籠」,只為了戾氣的發洩和荒唐的「爽感」。
  • 「浸豬籠」的「復活」:私刑絕無正義可言!
    11月20日,有網友發貼稱,廣東電白縣一男子疑似因情感糾紛,被多名男子「浸豬籠」。據視頻顯示,一男子被周圍的人用麻繩綁進竹籠內,扔進水裡,被捆男子當場痛哭求饒。「浸豬籠」的橋段,本應存活在想像裡、在影視劇裡、在舊社會的糟粕裡;而時至今日,實在無法相信,這種舊社會私刑竟然堂而皇之「復活」了。對此,長安君有三句話不得不說——長安君短評1、洩憤,從來不是動用私刑的理由。
  • 動用私刑,住手!
    然而,村民之間有矛盾,本可以通過多種方式解決,但7名村民卻選擇了使用暴力解決矛盾,矛盾不僅沒有解決,還造成了被害人韋某豐死亡。近日,柳江縣法院以故意傷害罪分別判處韋某鳳等7名被告人有期徒刑(1月3日《柳州晚報》)。  顯然,村民使用暴力手段解決矛盾是在濫用私刑。所謂私刑,是指不按照法律程序、法律依據,以自己的處理方式施加給受害主體的懲戒。
  • 輿論不能給「私刑」帶上正義的面具
    (9月24日 揚子晚報網)課間,在學生聚集的走廊上,一名男同學突然被另一名男同學攔腰抱起扔下了四樓,幾秒鐘之後人群才反應過來,紛紛趴在窗臺上看墜落同學的情況,扔人的男同學也朝下看了看,然後便頭也不回的回到了教室。聽上去似乎是恐怖片的劇情,但它的確發生在廣西的這所中學裡,而比起事件本身更令人毛骨索然的是新聞事件下的一片叫好聲。
  • 假借正義之名的私刑,你參與了嗎?
    一直以來,周一圍與朱丹的感情問題,都被諸多網友所詬病,因為周一圍的一些做法或者言語,網友覺得他並不那麼愛妻子,而朱丹在這段婚姻裡,長久以來都是賢妻良母、護夫狂魔的形象,所以很多網友都辱罵朱丹,愚蠢、卑微、作踐自己甚至是精神失常…前兩天朱丹發表了一條微博,很簡短的幾個字,「雪,一直下…請善良…」,並且配上了七張圖,七張朱丹截取的她微博下的惡意評論:看好年底離婚
  • 「清華學姐」事件:以暴制暴是對正義的踐踏
    11月20日,網傳清華美院一名女學生稱男同學騷擾自己,並將身份信息公開至社交媒體,後查監控發現是誤會。該事發酵後,疑似當事女生回應「互相道歉,就此了結」。清華美院一老師告訴記者,目前兩人已經和解,網上大多數信息都是營銷號在進行炒作的,且網傳所謂「自述」並不是男同學所寫。
  • BBC關注臺灣肉圓家暴事件:以暴制暴易模糊焦點
    中新網1月16日電 英國BBC中文網16日發表評論稱,日前,臺灣一起家暴事件引發網友熱議,甚至有人追到施暴者家中動用「私刑」,但以暴制暴和媒體消費卻模糊了家暴問題的嚴重性。警方表示,「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時代過去了。路見不平,請報警處理。」
  • 喀麥隆:當局承認大屠殺,士兵及「私刑者」殺害13名婦孺
    3名婦女及10名孩童。但政府稱這些人只是停下來「招募了11名當地私刑委員會成員」。這一當地私刑委員會還未確定身份,但據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的調查表明,有武裝富拉尼人參與了襲擊。《基督郵報》去年有過報導,稱有政府行為人鼓勵甚至武裝富拉尼人對支持分離主義的農業社區發動襲擊的指控。在去年,這樣的襲擊奪去兩名聖經翻譯者的生命。
  • 「現代暴力私刑」:美國各界痛斥黑人喬治弗洛伊德之死
    「請……請……請……,我無法呼吸。拜託,夥計。」 旁觀者在拍攝現場時,懇請警察阻止,但沒有其他警察去阻止。當另外三名警官待命時,他的生命從身體中慢慢的逝去,警察跪在弗洛伊德脖子上整整八分四十八秒。弗洛伊德(Floyd)死後,人們在觀看視頻後公開哭泣並哀悼。對於許多人來說,這提醒著黑人歷史上所面臨的殘酷行徑。
  • 兒子同學患精神病攻擊師生 家長持電擊棒動私刑
    校園驚傳私刑教育!據臺灣媒體報導,市議員黃敬平17日踢爆,桃園某中學1名徐姓新生因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開學以來已數度攻擊其他師生。孰料,16日竟有同班學生家長,謊稱輔導人員進入學校,見徐姓同學情緒失控,上前制止遭咬,便當場持隨身電擊棒電暈徐姓同學,雙方紛紛送醫也互告傷害。
  • 新北警方稱"私刑正義"不對 被罵臺當局對家暴無作為
    (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中國臺灣網1月14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新北市蘆洲「肉圓惡爸」只因孩子沒有加到辣椒,便對妻兒暴力相向,引發民眾怒火,甚至被看不下去的民眾打到送醫。針對此事,新北警方呼籲「不管誰做錯事情、態度好壞,都應該由警察機關和『司法』程序處理」。該言論引來一片罵聲,就有網友氣憤響應,「暴力不能解決問題!但可以解決垃圾。」
  • 《鬼影特攻:以暴制暴》影評:麥可·貝爆炸美學呈現的純粹享受
    劇情簡介《鬼影特攻:以暴制暴》是一部在Netflix在線播放的動作電影,由麥可·貝執導,瑞恩·雷諾茲、梅拉尼·羅蘭、本·哈迪主演,劇情講述身懷絕技的億萬富翁找來6名有著共同理念的高手,在假死獲得自由身後組成一支地下特務團隊,自願執行私刑正義,對抗危害社會的兇惡罪犯,而他們這次的任務是要扳倒一位殘酷的獨裁者
  • 香港暴徒打砸"私刑"路人 被痛批像喪屍
    暴徒亂港惡行(圖源:《大公報》)海外網12月11日電 香港的暴力活動已持續數月,數月來暴徒喪心病狂且無視法紀,肆意破壞。這樣正義的人還會站出來嗎?」「愛國無罪」一句話,就觸動了暴徒的神經。9月15日「愛國男」周曉東,在銅鑼灣街頭目睹黑衣人高舉日本國旗,他忍不住向人群高呼:「你知不知道國恥?日本侵略中國,香港也經歷過三年零八個月!」一句正氣的話,卻換來20名暴徒一擁而上將他打到失去知覺的毒手。事發後兩個多月,記者再次聯絡周曉東,他坦言傷勢尚未痊癒,「手指屈起就痛,門牙、大牙被打掉,影響吃東西。」
  • 內地學生港科大遭"私刑" 目擊者:簡直想要他的命
    原標題:目擊者講述香港科大校園內地學生遭「私刑」始末[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記者 白雲怡 趙覺珵]6日晚間,一名內地學生在香港科技大學校園內慘遭多名黑衣暴徒「私刑」。在雨傘的遮蓋下,多名暴徒將這名學生包圍並揮拳毆打,該學生被打至額頭流血。
  • 造謠、網暴、人肉,網際網路的正確打開方式是什麼
    當然,我也是這樣,喜歡扒別人,別不喜歡被人扒。最近發生了很多值得關注的造謠、網暴和人肉事件。比如今年七月份的時候,一名女子去拿快遞被超市老闆偷拍了小視頻,然後這個小老闆用自己的"聰明材質",編出來了一個知音裡的小故事,這個小故事就給這名女士帶來了很大影響。
  • 原配當街扒光暴打小三|以暴制暴,真的是聲張正義嗎?
    然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原配與品如是相反的,很多原配見到小三時基本上是毫不留情的暴打,扒衣,當街示眾,這樣的視頻也在各大社交網絡屢見不鮮,視頻中的小三被幾名女子強行按倒在地,幾名女子對小三拳打腳踢,下手之狠,恨不得讓小三當場死亡。之前的福建莆田打小三事件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 飛盧小說網:盜版別伸手,正義會降臨
    儘管盜版形勢險峻,但正義也許會遲到,卻永遠不會缺席。12月21日,北京市通州公安分局發布消息,警方破獲一起利用「 黑客」技術手段非法獲取小說網站數據,盜版付費小說以提高自家網站流量從中牟利的案件,4名嫌疑人被刑拘。這次正義的大獲全勝就是對盜版行業的一次警告,「盜版別伸手,伸手就被抓」,用結果奉勸盜版行業趁早收手,還網文行業一片淨土。
  • 吳睿鶇:別以「正義」之名行違法之舉
    (《央廣新聞》)近年來,普通民眾對小偷施暴的新聞屢屢發生,用這種非常「解氣」的手法,固然可以起到一定震懾效果,但掛紙牌示眾,不僅侵犯了這位老人的人身權利,也不利於弘揚社會公平與正義。眾所周知,對於違法犯罪者的懲治,只能由司法機關來執行,而且要履行正常的法律程序,維護違法者的合法權益,最後,方能依法定罪定罰。
  • 活動暖場神器大屏人影互動、網紅體感互動、影子牆
    年關將至,企業年會,客戶答謝會,產品展示會接踵而來,爆款人影互動和人影粒子互動是展會吸引人流的利器,提升活動體驗感,參與感,互動感,科技感,怎麼讓活動有新意,節目有創意,別再熬夜做方案了,正宏慧展為您助力。
  • ...百度貼吧或者添加中國之聲公眾微信進入微社區參與互動,我們的...
    這個環節呢,王主任發了三條朋友圈,這三條朋友圈也是大家非常地關注的,如果說這三條的朋友圈的詳細內容我們能一一去落實的話,大家都會爭相的為您這三條朋友圈點讚。好聽眾朋友們,這裡是正在直播的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兩會特別節目,《做客中央臺》,今天《做客中央臺》的嘉賓是國家衛生計生委黨組成員、副主任王培安,在節目進行過程當中呢,您還可以通過中國之聲百度貼吧或者添加中國之聲公眾微信進入微社區參與互動,我們的嘉賓能在第一時間看見您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