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年到來之際,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WLF)對部分參加第三屆WLF的「小科學家」做了回訪,聽他們對2020年的總結、對新年的展望,連續刊發四篇推送。今天登場的是來自杭州第二中學的李依庭。
李依庭在小科學家論壇做報告 圖|WLF獨家
以袁隆平為偶像,用科學造福人類
因為參加第三屆WLF並分享「讓大閘蟹的膏更厚」的研究,李依庭被媒體廣為報導,登上微博熱搜,成為科學小明星。對於自己是不是走紅,李依庭並不在意;但能激發大眾關注、討論生命科學,她很開心。
李依庭積極參與論壇討論 圖|WLF獨家
「我的研究項目比較專業,原先別人不太了解。但這次宣傳之後,身邊的同學們就會非常願意聽我講我的研究。英才計劃招收新學員的時候,也邀請我去做了宣講,組織學弟學妹報名參加。讓大家更了解生命科學,嚮往參加這些活動,這讓我很有成就感。」李依庭說。
「讓大閘蟹的膏更厚」,是媒體對於課題的通俗解讀;它的正式名稱是《中華絨螯蟹精巢連接蛋白innexin的分子克隆與分析》,研究無脊椎動物精子發生的安全性,精子如何能正常成熟,對解決男性精子活力下降的問題具有借鑑意義。
李依庭從小喜愛小動物,聽外婆講述了袁隆平的事跡之後,她更將生命科學樹立為理想,決心以後從事相關工作。「我一直把袁隆平當做我的偶像。希望我的科研成果,未來也能夠為人類造福。」李依庭說。
聽取有益的批評,無視無端的揣測
媒體的廣泛報導,也給她帶來了一些爭議。有人懷疑中學生是否能做出這麼專業的研究,甚至有人揣測這又是一起科學家給子女掛名貼金的事件。
對此,李依庭回應說:「作為一個高中生,我研究這個項目肯定存在不夠完善的地方。如果是指出我研究的問題、怎麼樣更好地開展我的實驗,我欣然接受。」
李依庭接受記者訪問 圖|WLF獨家
李依庭介紹說,自己的家庭很普通,與科研毫無關係。研究課題是在入選英才計劃之後,結合導師的研究領域和自己的興趣確定的。「我的導師是浙江大學精子實驗室楊萬喜教授,實驗室主要研究的動物就是中華絨螯蟹。具體課題是我自己閱讀了一些文獻,和導師交流後定下來的。」她說。
作為英才計劃的優秀學員,李依庭參加了第三屆WLF,並在小科學家論壇和科學嘉年華上展示了自己的研究。她認為這次參會收穫滿滿,不僅與頂尖科學家面對面交流,也遇到了許多志同道合的科研小夥伴。
「WLF給了我們互相交流的機會。我學習生物,對物理、數學並不是特別的了解。但是通過和小夥伴的交流,我對其它學科的魅力也有了更充分的認識。我跟很多人加了微信好友,時不時交流一下。希望新的一年,還能在科研的道路上共同進步。」她說。
背景資料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邀請了數十位來自全國各地的「小科學家」。他們多數是中學生,幾乎都是各學科奧賽的國獎選手,或是中國科協英才計劃的學員。小科學家們參加了科學T大會、小科學家桌布論壇、科學嘉年華等活動,與頂尖科學家交流,向公眾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