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是我國的傳統文化,在古時候,因為科學技術的限制,所以當時的老百姓都是靠天吃飯,古人們也就用十二地支來記錄一天當中的十二個時辰,並且與十二生肖相對應。同時,古時候的人們也是通過馴養家畜、驅趕野獸來保持安穩的生活,所以也就有了十二種動物入選十二生肖,這代表了這十二種動物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就比如說子鼠,子是第一個時辰,對應現在的時間是晚上23點到凌晨1點之間,而在這個時間段只有一種動物還在到處活動,那就是老鼠,所以有了子鼠一說。
但是,十二生肖當中每一種動物我們都在日常生活中見過,只有龍至今也沒有被人發現。那麼古人為什麼會把一種虛構的動物放進十二生肖呢?到底是因為龍根本不存在,還是說其實古時候有龍,只是現在沒有了呢?
龍這種生物按照傳說中的描述是可以騰雲駕霧,而十二生肖裡的「辰龍」也是因為在辰時容易起霧,所以人們會以為是有龍出來活動。
至於從來沒有人發現過龍這件事,有些人認為龍是生活在雲層中的,一般根本見不著,還有些人則認為龍是生活在深海裡的,不會出現在世人面前。
雖然說從來沒有出現過證實龍存在的證據,但是有關於目擊到龍的記載卻是層出不窮,而其中最出名的,就是1934年的遼寧營口墜龍事件。
1934年夏天,營口接連下了1個多月的大雨,遼河水位暴漲,周邊的河岸因為雨水的緣故直接成了一片澤地。
在大雨停了之後,河水退了回去,這時當地人卻在河岸周圍經常聞見一股腥臭味。有些好奇之人想要看看到底是什麼東西散發出來的味道,於是走進了那片澤地,但是在澤地裡面,人們驚訝地發現了一個不明生物。
有四位當地老人回憶了小時候看到的這一幕。當時,蔡壽康、黃振福、張順喜、曹宇文幾個孩子在大遼河上遊玩耍,突然間有人說蘆葦地那邊掉下龍來了,於是這幾個孩子就立刻趕過去看看熱鬧。等到了目的地之後,人們發現這條龍就跟畫裡畫的龍一模一樣,處於畏懼的心理人們還用蘆葦給它搭建了涼棚,並且每天用水給它澆身,然而幾天之後,當地下了一場暴雨,那條龍也隨之消失。
然而就在一個月後,遼河北岸有農民在蘆葦塘附近發現了一種不明生物的白骨,長約10米,頭部左右各有一角。
此事迅速引起了社會上的關注,當年的《盛京時報》也是專門派記者去調查了這件事。並且還有水產學校的教授前往勘察,但是教授認為這屍骸並非龍骨,而是蛟類。
但是因為那個時期的中國長期處於戰亂之中,所以營口的「龍骨」也並沒有保存下來。直到現代,央視才在2004年和2008年兩次對營口墜龍事件做出調查報導,但是這兩次的結論都不相同。
第一次調查時專家認為這只是用鯨魚的骨頭拼接而成的東西,並非什麼龍骨,但是這個結論受到了當年目擊者的實名質疑。於是央視的第二次調查始終不敢定下結論,最後只能以「化石」草草收場。
那麼當初營口發現的古怪生物究竟是不是龍呢?如果真的是龍,那麼為什麼現在卻始終沒有找到這種生物存在的證據,不論是化石或者糞便都沒有發現過?
綜上所述,在小編看來,龍這種生物是虛構的可能性很大,至少龍絕對不會騰雲駕霧。至於十二生肖中的龍還有營口的這個不明生物,小編猜測這很可能就是「龍」這種生物的原型,是一種依託特殊自然條件下存活至今的未發現生物,就好像世界各地的水怪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