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煜,媽媽一根甘蔗都吃完了,你怎麼作業還沒有寫好的?怎麼可以這麼慢?馬上要吃晚飯了。」
「媽,等一下,我還有一樣就寫好了。」
「還有一樣,你在幹什麼的,這麼墨跡……」
這是我在一次下班回家途中遇到的一對母子的對話。孩子三年級,看樣子倒是乖巧,母親剛啃完一根甘蔗,連甘蔗皮都還在家門口堆著,離兒子不遠。這位母親是一邊說著話,一邊從洗手間出來,手裡還是溼噠噠的。
在我們生活中,其實類似這樣的事例很多。晚上父母在客廳看電視,卻對孩子說:「我們要看電視,你要讀書的,不要看。趕緊去房間寫作業。」可是,電視的聲音特別響,在房間學習的孩子根本無法認真看書寫作業。
孩子在成長中,不是靠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就行的。他們需要陪伴,需要身邊有成年人幫扶著他們向前走。對一個孩子而言,監護人的很重要。
當孩子取得了好成績,很多家長會予以獎勵,甚至是物質獎勵。要是考90分以上,帶他去吃肯德基,或者帶他去哪裡旅遊;要是做了什麼不對的事,就會受到嚴厲的批評, 甚至棍棒相加。
其實,在每個孩子的成長中,不論是表揚還是批評,都是對孩子真實感受的一種否定,是不恰當的。他們真正需要的是我們家長的陪伴。孩子陪伴這個角色,只能我們家長做,老師都取代不了。
當孩子取得好成績時,不要實施物質獎勵,這會讓孩子變得功利,做一件事情,他的目的性會很強。疏導是很重要的。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讓孩子知道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是值得高興的還是悲傷的,這都是每一個人生命中可不或缺的一部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每個人都會春風得意的時候,也會有疾風勁雨的時候。主要是要具備一種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心態,去面對這一切。俗話說:「一江出水一江濤,一山更有一山高。」所以,我們要引導孩子取得好成績時不可沾沾自喜,後面還有很多知識,需要慢慢學習,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求學精神;遇到挫折時不能自暴自棄,機會還有很多,下次再努力,一定可以進步。
在孩子成長中,每一次事情的發生,無論是好事還是壞事,都是我們的一個教育契機。我們要是可以抓好並處理好這些教育契機,同時又能做到適當地放手,敢於讓孩子自主嘗試,父母站在孩子身後,做他生命之路上指點迷津的人。那我們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孩子的一生中,會給他指點迷津的人會有很多,但是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與孩子最密不可分的人。古往今來,有很多名人,他們的優秀實際上靠的就是自己的父母。我們耳熟能詳的愛迪生,當初都讓學校退學。是他的母親不放棄,一直引領著他,指導著他,這才有後來的偉大成就。我們更聽說過有的孩子小小年紀就取得了碩士、博士學位。人們會感嘆:哇,這個孩子真厲害。其實往細處想,我們可知,是背後的父母對這孩子教育得好!
所以,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需要我們家長的陪伴。這一步不可或缺。有陪伴,才有孩子健康、快樂、陽光的成長。曾有專家研究過,每一天,不論都多忙,父母都要留出時間給孩子一起共進晚餐,這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莫大的幫助。我們在平時的教育中不要急於表達自己對孩子的評價,而是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使孩子獲得滿滿的正能量,一次比一次有進步,這樣的教育可以成就更優秀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