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浙江富陽17歲男孩小明遇到了一點煩惱。
小明身高1.75米,體重228斤,達到重度肥胖標準,甚至出現了黑棘皮、水牛背、紫紋……
不可否認的是,他已經從「小明」長成了「小日月」……
如果您留心觀察,在我們的身邊可以找到不少像小明這樣的孩子。
關於兒童肥胖,不少家長覺得小時候胖一點沒關係,個子長高了自然就好了;還有家長將孩子的肥胖甩鍋給爺爺奶奶,覺得等過幾年自己接手了就好了;更有一些家長覺得孩子胖一點沒關係,胖才是養得好。
可是,事實真的如此嗎?只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啊!
兒童期肥胖比中年發福危害更大!
「肥胖是會呼吸的痛」,兒童期肥胖最痛!
兒童期肥胖與成年期肥胖一樣,均可導致相關的疾病。
01
心血管疾病
肥胖是兒童罹患高血壓的危害因素之一。而且,血壓變化與肥胖程度有關,兒童肥胖程度越高,血壓一般也會越高。
其次,肥胖兒童的血脂含量也會增加,而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與動脈粥樣硬化關係密切。
最後,兒童肥胖可引起心臟負擔增加,導致心臟功能降低,又由於高血壓和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肥胖兒童易發生冠心病,且出現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的機率增大。
02
糖尿病
研究發現,肥胖兒童存在胰島素抵抗,也就是說肥胖兒童的胰島細胞長期被迫分泌大量胰島素,容易導致胰島分泌功能衰竭,從而出現糖尿病。而且肥胖患兒的超重程度與空腹胰島素值呈明顯正相關,超重程度越大,發生糖尿病的機率越高。小明出現黑棘皮、水牛背、紫紋等症狀,表明其可能已出現如高胰島素血症等代謝問題,若不加以幹預,很可能會進展為糖尿病。
03
睡眠呼吸暫停症候群
肥胖兒童由於過多的脂肪堆積於胸壁和腹壁,胸廓和膈肌的運動受到限制,導致胸廓呼吸運動減弱,肺通氣功能降低。此外,肥胖兒童的咽部常存在腺樣增殖,致使上呼吸道狹隘,呼吸時氣流不暢,尤其在睡眠時表現得更為明顯,可引起鼾,甚至呼吸暫停。
04
哮喘
肥胖兒童由於肺通氣功能降低,以及免疫功能下降,更易患呼吸系統疾病,在下呼吸道感染時,更容易發生喘息、喘憋、呼吸衰竭等。
05
生殖系統疾病
一般情況下,輕度肥胖兒童可只表現為性早熟/延遲,不會影響性器官的發育。但嚴重肥胖可使兒童睪丸和卵巢的正常發育受阻、功能不全和體內性激素水平低下,並影響至成年。而且,性激素水平的升高會加速骨骺線閉合,大大縮短了孩子的自然生長時間,可嚴重影響孩子的最終身高。
06
心理問題
肥胖兒童常因體態臃腫而遭到故意或無意的取笑;在幼兒園和學校,同學常會給肥胖兒童起外號;因為肥胖,部分集體活動無法參與。上述因素的累加可導致肥胖兒童的性格孤僻,產生自卑、抑鬱等一系列心理問題。這些由於肥胖造成的性格缺陷,可影響一個人一生的發展。
如此看來,小胖子的前景堪憂啊!
如何才能避免在成為小胖子的路上越走越遠呢?
3~6歲是預防兒童肥胖的關鍵窗口期!
肥胖的危害著實不能小覷。增重容易減肥難,兒童肥胖更是如此。70%青少年時期的肥胖會延續到成年,指望孩子長大了自己瘦,恐怕比較難,還是做好預防工作來得比較實際。
2017年,北大公共衛生學院和聯合國兒童基金聯合發布的首部《中國兒童肥胖報告》顯示:我國兒童肥胖率不斷攀升,目前主要大城市0~7歲兒童的肥胖率約為4.3%,7歲以上學齡兒童肥胖率約為7.3%。超重肥胖合併檢出率最高的年齡段是7~13歲, 小學時期是超重肥胖的高發年齡段。
如何確定孩子是否肥胖呢?我們可以通過測量孩子的身高和體重,計算體質指數(BMI),即體重(kg)/身高(m2)。
計算出的BMI值和下表對照,很容易就能知道孩子是否屬於肥胖了。
中國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體重指數(BMI)分類標準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慢病管理中心主任米傑在接受人民網採訪時曾表示,3~6歲是預防孩子肥胖關鍵「窗口期」,進入學齡前期後的孩子身高和體重的增生長的速度和體重與2歲以前嬰兒期相比,會有明顯下降,體重增速的下降更明顯。3~6歲也是孩子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家長在這個時期進行幹預是預防兒童期肥胖的關鍵。對於肥胖兒童,總的原則是保證兒童的正常發育,制定與年齡和肥胖嚴重程度適合的個體化方案,使肥胖兒童體重恢復理想狀態,維持至成人期。
兒童減肥,家長謹記「九字箴言」——管住嘴、邁開腿、睡好覺,即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進行適量的運動,保證充足的睡眠。
終於等到你……
「點讚」回歸,和「在看」共享半壁江山……
「分享」「點讚」「在看」,一個都不能少……
趣味健康科普知識怎能獨享?
設星標……
狂點讚……
點在看……
去分享……
您的支持是藥娃成長的動力!
版權聲明
本號為中國藥學會科普官方微信公眾號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聯繫方式:yhlw_cmei@126.com
原標題:《2020年全國科普日丨1米75、228斤,17歲的娃胖出新高度……比中年發福危害更大的兒童肥胖,是時候重視起來咯!》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