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影視文化的飛速發展,投資界也誕生了一個新名詞:「影視投資」。投資一部優秀的電影,只要上映後票房火爆,可以分到相當豐厚的紅利。然而,廣大人民群眾對電影市場了解並不多,有些騙子往往利用這個名號來招搖撞騙,讓投資者血本無歸。近日,興寧市公安局接到一宗因輕信他人投資影視被騙2萬元的警情。
12月15日,小媛報警稱:其輕信網友投資影視項目被騙2萬元。據了解,小媛在微信上結識了一個陌生網友,該網友自稱是親戚介紹加微信的,並熱情的跟小媛拉家常套近乎,小媛在日常聊天中也放低了對這個「陌生網友」 的警惕心。
有一天,該陌生網友在聊天中跟小媛說到想通過投資拍電影賺點錢,並透露該電影項目一個份額是68000元,收益高達百分之三至百分之五。小媛聽到後很心動,聯繫網友說想要投資,但是身上只有2萬,該網友很「爽快」地說可以借給她48000元湊夠份額,隨後就發了一個微信收款碼給小媛。
小媛毫不懷疑並通過微信轉了2萬元給該網友,並加了其推薦的「恆定文化影視負責人」微信,該負責人給小媛發來了一些拍攝電影的手續和拍電影的認購合同,看到這些「文件」小媛完全去除了對這個投資項目的戒備心,便讓網友與影視負責人籤訂了「認購合同」。
滿心期待坐享分紅的小媛,還未收到一分錢。卻收到陌生網友的消息稱該微信號不再使用,讓其加另外的微信號。加了微信後小媛開始感覺不對勁,就聯繫網友想要回那2萬元,陌生網友又稱要找「影視負責人」,然而所謂的「影視負責人」一直都沒回復。至此,小媛終於反應過來已被騙,趕忙向公安機關報警。
目前,案件在進一步偵辦中。
投資影視騙局揭秘:
騙子往往利用廣大群眾對影視投資不了解的情況,通過廣撒網,深積魚的形式,在手機簡訊、微信、QQ等聊天工具拉攏投資者,並以高回報低風險為由介紹影視投資項目誘惑,同時發一些拍電影的手續或者偽造的電子版合同矇騙投資者,投資者往往不能分辨。隨後發私人帳戶銀行卡號或者微信、支付寶收款碼讓投資者轉帳,轉帳過去後,所謂的影視負責人之類的再也不會回復。
警方提醒:電影投資風險大,何況有可能是騙子精心設下的局,普通個人投資者最好慎重考慮。真正的影視投資項目,不會通過個人帳戶轉帳,都是公司對公帳戶。影視投資項目騙局的特點:號稱高息回報、短期收益、電子合同。萬一遭遇騙局,一定要保存好所有的交易記錄、聊天記錄,及時向公安機關報警處理。
【全媒體記者】張柳青
【通訊員】陳龍
【作者】 張柳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