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金萊(作者原創授權)
在小說《西遊記》第八十六回《木母助威徵怪物 金公施法滅妖邪》中有一個艾葉花皮豹子精,這豹子精佔隱霧山為王,號稱「南山大王」,其故事梗概各位看官也都知道,我也就不費這口舌了。
今天要講的就是這個奇怪的豹子精。為什麼奇怪呢?一個在西天路上的妖怪卻號稱南山大王?難道這還是從南方搬家來的妖怪?除了在這一回有「南山大王」之外,在《西遊記》第十三回《陷虎穴金星解厄 陷雙叉嶺伯欽留僧》有一位「雄威身凜凜,猛氣貌堂堂。電目飛光豔,雷聲振四方。鋸牙舒口外,鑿齒露腮旁。錦繡圍身體,文斑裹脊梁。鋼須稀見肉,鉤爪利如霜。東海黃公懼,南山白額王」的「寅將軍」,這又是一位從「南山」來的傢伙,不過寅將軍是在唐僧的西天路上,那這麼說來寅將軍也是從南山搬來的。這「南山」到底是哪兒?竟然同時有虎豹這種兇殘生物?而且虎豹還「搬家」了?
有的看官就會說了,這都是觀音的把戲,把南山的虎豹調來給唐僧「湊難」,那虎豹哪裡都有,南山的虎豹又有什麼特殊性嗎?
就自然屬性而言,虎豹來自東山、南山、西山、北山都是合理的,況且就《西遊記》而言,東方有孕育孫悟空的「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的花果山;西方有如來佛祖的靈山,而南邊則是「盛世大唐」,那《西遊記》裡為何不關注「東山」、「西山」,卻頻頻關注「南山」?
這其實都是歷史遺留的痕跡!
翻閱資料之後發現在很多詩詞中都出現了「南山豹」這個詞,比如"我垂北溟翼,且學南山豹。"( 李白《經亂後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又有:" 射虎將軍搴繡帽,西園公子南山豹,共跨龍媒銜鳳沼。"( 石孝友《漁家傲·送李惠言徐元集赴試南宮》),你要說這兩首詩的作者抄襲了《西遊記》,那就是瞎扯淡了,這兩位作者創作的時候小說《西遊記》還不知道在哪兒呢。由此看來,「南山豹」這種生物並非《西遊記》作者原創,而且似乎還另有所指。
那「南山豹」究竟來自哪兒?
通過搜索查閱資料發現,原來這隻豹子來自於《列女傳》。在《列女傳》卷二〈賢明傳·陶荅子妻〉中有這樣的文字——
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
就因為這段話,在之後的文字中「南山玄豹」也有了特殊的含義——「文採出眾之人」。因此,在之後的文學歷程中,豹子這種生物也和南山結下了「梁子」。這正因為如此,在中國文學中出現的更多的是「南山豹」,而不是「東山豹」、「西山豹」和「北山豹」。從《列女傳》看出來的不僅僅有「南山豹」這個問題,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關於「隱霧山」,為什麼南山大王的底盤稱之為「隱霧山」?因為《列女傳》有:「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南山玄豹本來就在「霧雨」之山!而《西遊記》中稱南山大王是「艾葉花皮豹子精」也和《列女傳》中的「玄豹」脫不了干係!
前面說了那麼多來自南山的豹子,各位看官是否還記得小孫在開頭不僅僅說了來自南山的豹子,還說了另外一種來自南山的猛獸,那就是「南山白額王」,也就是寅將軍。在講這個之前來說說題外話,在寅將軍在贊詩中有一位「東海黃公」,他是什麼人?
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記載:東海人氏黃公,年輕時練過法術,能夠抵禦和制伏蛇、虎。他經常佩帶赤金刀,用紅綢束髮,作起法來,能興雲霧,本領很大。所以這裡用「東海黃公」來誇大寅將軍的威風。不過這並沒有什麼稀奇的,《西遊記》裡這樣的誇大不少,各位看官也不用感到稀奇。
好了,黃公是誰解決了。接下來我們重點來說說這南山的白額王。為什麼把寅將軍稱為白額王?
其實在小說《水滸傳》裡也有同樣的形容,當武松上景陽岡之後遇到了一隻「吊睛白額大蟲」,這個「吊睛」是現在常說的吊眼,斜向上的眼睛,顯得兇猛。而「白額」就是老虎頭上的白色花紋。所以「白額王」實際上已經成為了老虎的代名詞。那這隻老虎是不是來自「南山」呢?想必答案各位也猜到了,這裡的「南山白額虎」並不是說寅將軍老家是南山,同樣的也是有典故。在《晉書》中有一位大家都很熟悉的人物——周處,他做了一件「名垂千古」的事情——除三害。在這三害中有一位:南山白額猛獸。另外,在許多詩中其實也有南山虎的身影:例如唐代李白有篇《白馬篇》中就有:「弓摧南山虎,手接太行猱」;辛棄疾的《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中也有:莫射南山虎,直覓富民侯。的語句。雖然不敢確定「南山白額王」的典故來自於《晉書》,但是可以拍胸脯地說「南山虎」也是歷史的遺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