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底,全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17.8億千瓦、同比增長7.6%;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容量6.9億千瓦,佔總發電裝機容量的比重為38.7%,同比提高2.1個百分點。全國新增發電裝機容量13372萬千瓦,其中,新增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8988萬千瓦,均創歷年新高。
全年新增水電裝機1287萬千瓦,其中,抽水蓄能200萬千瓦;新增併網風電裝機1952萬千瓦,其中,東、中部地區佔58.9%,同比提高8.8個百分點;新增併網太陽能發電裝機5338萬千瓦,同比增加2167萬千瓦,82.4%的新增裝機集中在東、中部地區,同比提高19.6個百分點。新增煤電裝機3855萬千瓦、同比減少142萬千瓦。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7年分地區發電量及電力消費量統計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
全國全口徑發電量6.42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6.5%;其中,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同比增長10.0%,佔總發電量比重為30.4%,同比提高1.0個百分點。全口徑併網太陽能發電、併網風電、核電發電量分別增長75.4%、26.3%和16.5%;全口徑水電發電量增長1.7%,增速同比回落3.9個百分點。全口徑火電發電量同比增長5.2%,增速同比提高2.9個百分點;其中,煤電發電量同比增長4.8%,增速同比提高3.6個百分點,煤電發電量佔總發電量比重為64.5%,同比降低1.0個百分點。
2016-2017年我國發電結構統計圖:億千瓦時
資料來源:中電聯
一、風力發電
早在1890年,丹麥就研製成了風力發電機,利用風力來發電。1891年就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風電場。但是這一新生事物並未在全世界受到人們的關注,直到1984年,差不多經歷了長達90多年時間,全世界風電裝機的容量也不過27.4萬kW。
到了上世紀80年代後期,由於人們的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逐步認識到以燃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所造成的環境汙染,是危害人類社會生活的嚴重公害,在尋求潔淨而無汙染的能源中,風電才逐漸引起人們對它的重視,開始有了較快的發展。90年代以來,在歐洲和美洲,風電有了迅猛的增長。21世紀以來隨著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風電裝機容量的快速增長,2016年全球風電累計裝機達到486749MW。
2017年全球風電市場新增裝機超過50GW,其中歐洲、印度和海上風電裝機實現創紀錄突破。
2009-2017年全球風力發電新增裝機統計圖
資料來源:全球風能協會
風電是資源潛力大、技術基本成熟的可再生能源。近年來,全球資源環境約束加劇,氣候變化日趨明顯,風電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並在各國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快速發展。
我國可開發利用的風能資源十分豐富,在國家政策措施的推動下,經過十年的發展,我國的風電產業從粗放式的數量擴張,向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的方向轉變,風電產業進入穩定持續增長的新階段。2017年中國風電增速放緩,根據初步統計中國實現19.5GW裝機,而中國的減速被其他市場的增長彌補。全球市場2017年新增裝機52573MW,累計裝機容量達到539581MW。
2009-2017年中國風力發電新增裝機容量統計圖
資料來源:全球風能協會
2009-2017年我國風力發電累計裝機容量走勢圖
資料來源:全球風能協會
2017年 7 月 28 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關於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 」規劃實施的指導意見》文件,要求各地把消納作為可再生能源電力建設布局的前提,發揮特高壓跨區消納作用;同時下發《2017-2020 年風電新增建設規模方案》,提出 2017-2020 年我國新增建設規模分別為 30.65GW、 28.84GW, 26.6GW、 24.31GW,合計 110.41GW。
其中,華北和華東地區是未來的主要發展地區。除此之外,為享受核准時的上網電價,核准未建風電項目對應的新增裝機容量也比較可觀。我國以四類風區為主的非限電區域尚有 84GW 的已核准項目未建設併網,其中僅 2016 年新核准的項目就佔到 32GW。
「十三五」規劃指導意見提出的 2017 年我國將新增風電核准容量為 30.65GW,加上已核准未建設的容量合計 114.65GW。這些項目均處於電價較高,且消納情況良好的地區,投資回報預期穩定。
根據最新的電價調整政策,如果這些項目在2019 年底前沒有開工建設,那麼將無法享受核准時的上網電價。因此,無論是從投資回報的吸引力,還是從電價政策的驅動力來看,上述項目均可支撐 2017-2020 年的併網增量。
假定 2019 年底之前開工的項目在 2020 年底前完工,則即使不考慮 2018-2020 年計劃核准的 79.75GW 容量,2018-2020 年每年平均需完成或超過 30.45GW,較 2016-2017 年有較大增長。如果考慮 2018 年-2020 年核准的項目,則新增裝機增速將更快。風電裝機發展前景廣闊。
二、太陽能發電
國家能源局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53.06GW,其中,光伏電站33.62GW,同比增長11%;分布式光伏19.44GW,同比增長3.7倍。截至2017年12月底,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到130.25GW,其中光伏電站100.59GW,分布式光伏29.66GW。
對比近幾年數據可以看出,2017年光伏發電裝機情況呈現以下幾個特點:2017年,中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為53.06GW,同比增加18.52GW,增速高達53.62%,再次刷新歷史高位。此外,2017年的新增裝機還是2016年的1.5倍、2015年的3.5倍、2014年的5陪和2013年的4倍,由此可見2017年光伏新增裝機出現了大幅快速增長。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截至2017年底,中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達到了130.25GW,而此前太陽能「十三五」規劃的目標僅105GW,已經提前並超額完成了「十三五規劃目標」。按照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預計到2020年底,中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將有望達到250GW。
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
三、生物質發電
作為可再生能源利用的一種形式,生物質發電是利用生物質所具有的生物質能進行的發電。主要的發電形式有以下幾種:直接燃燒發電、氣化發電、垃圾發電(包括垃圾焚燒發電和垃圾氣化發電)、沼氣發電以及與煤混合燃燒發電等技術。作為新型能源利用方式,生物質能發電技術日趨成熟,這一技術主要通過生物質轉化為可燃氣體燃燒後產生能量,進行發電。
我國生物質能發電的工業化生產起始於2004年,前期發展速度較慢,發電規模較小,2005年底以前,我國生物質能發電總裝機容量約200萬千瓦,主要是農業加工項目產生的現有集中廢棄物的資源利用項目,其中以蔗渣發電為主,總裝機量約為170萬千瓦,其餘是碾米廠稻殼氣化發電等。隨著《可再生能源法》和相關可再生能源電價補貼政策的出臺和實施,我國生物質能發電投資熱情迅速高漲,啟動建設了各類農林廢棄物發電項目。我國生物質能發電技術產業呈現出全面加速的發展態勢。
在各種政策的支持下,我國在生物質能發電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截至2017年底,全國共有30個省(區、市)投產了747個生物質發電項目,併網裝機容量1476.2萬千瓦(不含自備電廠),年發電量794.5億千瓦時。其中農林生物質發電項目271個,累計併網裝機700.9萬千瓦,年發電量397.3億千瓦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339個,累計併網裝機725.3萬千瓦,年發電量375.2億千瓦時;沼氣發電項目137個,累計併網裝機50.0萬千瓦,年發電量22.0億千瓦時。生物質發電累計併網裝機排名前四位的省份是山東、浙江、江蘇和安徽,分別為210.7萬、158.0萬、145.9萬和116.3萬千瓦;年發電量排名前四位的省份是山東、江蘇、浙江和安徽,分別是106.5億、90.5億、82.4億和66.2億千瓦時。2017年各省(區、市)各類生物質發電併網裝機及發電量如下:
2017年各省(區、市)生物質發電併網運行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
2017年,全國生物質發電替代化石能源約2500萬噸標煤,減排二氧化碳約6500萬噸。農林生物質發電共計處理農林廢棄物約5400萬噸;垃圾焚燒發電共計處理城鎮生活垃圾約10600萬噸,約佔全國垃圾清運量的37.9 %。
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
四、天然氣發電
在環境保護方面,天然氣發電優勢很明顯:天然氣發電二氧化碳排放量約為燃煤電廠的42%,氮氧化物排放量不到燃煤電廠的20%。在電力系統,天然氣發電因為啟停方便,是很優質的調峰電源。另外,建設燃氣電廠佔地面積一般僅為燃煤電廠的一半左右,能夠在用電緊張的城市負荷中心建設電廠,以實現就地供電。
2013年年底,我國天然氣發電裝機已達4277萬千瓦,發電量達1143億千瓦時,佔總發電量的2.19%,已經超越核電,成為第四大電源。
2016年在經濟增速放緩,電力需求疲軟,煤電、水電等平穩發展的情況下,燃氣發電量和裝機容量卻出現小幅增長。2016年燃氣發電量1881億千瓦時。發電裝機容量2016年為7011萬千瓦。
2017年,全國電源新增生產能力(正式投產)13372萬千瓦,火電、水電、風電、太陽能和核電分別新增4578萬千瓦、1287萬千瓦、1952萬千瓦、5338萬千瓦和218萬千瓦,同比分別增長4.3%、2.7%、10.5%、68.7%和6.5%。
受煤電供給側改革、嚴控新增裝機的政策指引,2017年煤電裝機新增容量同比減少約3.6%。2017年火電新增裝機容量4578萬千瓦。其中,煤電3855萬千瓦,燃氣528萬千瓦。
資料來源:中國電力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