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正在加載中...
《我是車手》這個比賽完結了,一共四集,我也一直跟了四站。主辦方易車說,這是驗證一個車評人能力的比賽,我倒不這麼認為,因為車評人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但這個比賽的確能很好地驗證駕駛技術。
到底怎樣才算技術好?有人覺得賽道圈速快就是技術好,但本次比賽,其實每一場大家的圈速都在伯仲之間,第一名到最後一名圈速差在0.5秒左右,最多也不過一秒,所以圈速只是賽道駕駛一個簡單的入場券,而真正決定勝負的,在於鬥車。
了解對手,了解車輛,應對衰減和機械故障,適應溫度和天氣的變化,利用每一條賽道的特性進行攻防,這些才是賽車的難點和魅力。
雖然《我是車手》沒有積分制,但如果有,最後一站的教主和曾穎卓,也是毫無疑問的第一和第二名。相比其他幾位選手,他們發揮更穩定,更少被外在因素影響自身發揮,曾穎卓三場第三,一場第二;教主除了第一場的碰撞以外,全是第二第一帶回,而他們倆的確就是擁有最豐富參賽經驗的。
而其他三位的技術更多是用特定一臺車,在特定賽道自己鍛鍊出來的駕駛技術,而且基本沒有參加正式比賽的經驗,所以如果碰上運氣好,就能拿到不錯的名次;如果運氣不好,可能落差就特別大了。
可能我們會看見NANA的車幾乎每一站都有故障,但這些都算不上是致命的機械故障,從圈速來看也僅僅慢了1秒左右。所以說賽車運氣重要,但經驗能讓你更好應對Bad Luck。
你們也可能會問,震哥的技術是不是不如其他幾位,我倒不這麼認為。首先他近年都致力於摩託車賽事,對於汽車場地賽並不是特別熟悉,而且相比其他幾位,他的鬥心明顯弱很多,因為他不需要用這個比賽來證明自己。由此可見,賽車要進步,就是靠練習和爭勝的心。
參加完這次賽事後,我也明白到賽車沒有捷徑,雖然每個人天分不同,起點不同,但只要不是方程式車手,其實都是可以透過後天鍛鍊達成的,但前提你得有充分的時間和準備好足夠的金錢。
有人會覺得玩賽道,玩賽車離自己好遠,但這也是目前唯一合法、安全的汽車競技方式,如果熱衷於汽車的性能和速度,這就是唯一途徑,如果真的覺得燒錢,可以先從卡丁車或賽道日玩起,但其實也不是一筆小的開支。
五菱VS勞斯萊斯,最神奇車友聚會!
視頻正在加載中...
賽後NANA問我是否對她的成績失望,其實並沒有,因為在她的眼中我看到了那顆不服輸的心,這次沒踏上頒獎臺,也就是為了下次的回歸。
鬥心,才是一直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