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劍》趙剛原型杜義德將軍,上甘嶺戰役他是指揮者之一

2020-12-12 票非人的有歷史

文/雙尾貓

前段時間《雷霆戰將》引發大量負面評論,之後又有不少人想起李幼斌版老《亮劍》裡的很多經典角色。其中獨立團政委趙剛,就是一個很富有藝術特色的人物。

不少人說,李雲龍的原型是王近山,從這個角度看,趙剛的原型,我們就可以理解為杜義德。本文就說說杜義德將軍的一些事。

(一)能文能武年輕有為

杜義德將軍生於1912年,因為家貧只讀過8個月私塾15歲就去做學徒工。因為年紀小所以受盡壓迫和欺凌於1929年4月也就是在他17歲的時候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雖然年紀小但是因為作戰勇敢被敵人稱為「尖黃陂」。所以到了1931年的時候已經在紅11軍31師4大隊擔任排長那時杜義德將軍才19歲。

之後又升任紅1師3團3連連長、政治指導員。1932年1月至1933年1月又擔任紅4軍(原紅1軍)第10師30團3營政治委員。因為少年時不幸經歷外加父親被還鄉團殺害,所以杜義德在戰場上可以說是不畏生死敢打敢拼。

之後又參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各次反「圍剿」作戰及西徵入川北等作戰行動。

除了能打,政治工作也非常在行。雖然只是上過八個月私塾但是學習能力強,這也是杜義德將軍被快速提拔的原因。我們再看看下面這段就會知道他的提升速度有多快了。

在1933年1月到7月任紅4方面軍第10師29團政治委員。部隊擴編後又任紅30軍89師政治委員。

1934年改任紅31軍第91師政治委員。在1935年1月任方面軍總指揮部參謀。在1935年5月參加長徵後又任方面軍總指揮部第4局局長。1935年6月-1936年2月任紅4方面軍直屬縱隊司令員。1936年2月-11月任紅軍騎兵師師長。電視劇中杜德勇是帶領騎兵訓練或許來源於此。

從普通戰士轉變為中高級指揮員,杜義德將軍用了七年。

之後杜義德將軍所部編入西路軍,西路軍失敗後隨王樹聲將軍返回陝北。1937年1月入紅軍大學第二期、延安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學習。

《亮劍》中趙剛是北大學生,文化水平比杜義德高,但杜義德上了這個學,也將將能比得上趙剛了。

(二)馳騁抗日戰場

抗日戰爭爆發後,杜義德將軍一度要求上前線參加抗戰。但是上級卻交給了他另一項重要任務。因為紅軍長徵途中大量幹部犧牲。為了培養幹部所以設立隨營學校。根據公開資料:八路軍129師隨營學校成立於1938年2月,由129師原教導團整編而成。

1939年9月,杜義德將軍被任命為隨營學校校的副校長。雖然用不著經常衝鋒陷陣但是任務更重了。

按杜義德將軍的說法這些來自一二九師各部隊,大都是從前線來的,有老幹部也有新幹部。因為人多什麼樣的想法都有,思想比較複雜,如認為進學校學習不如在前線打仗光榮等。」

更難的是這些學員中有不少是文盲、半文盲,連書都不會讀。所以他不得不先給學員們掃盲,教授語文和算術。語文從認字開始算術要求學會加減乘除法,讓學員能閱讀報紙寫日記和做基本的算數。為了激勵學員,對成績好的學員會獎勵香皂、紙、毛巾等用品,雖然看起來不起眼但是在當時也不是那麼好弄到的。

左數第一個是杜義德

隨營學校為八路軍培養了大量的人才,而杜義德將軍本人不過讀過幾個月私塾。其學習實踐能力可見一般。

1942年杜義德將軍轉戰冀南,並被任命為了冀南軍區第二軍分區的司令員兼政委。1942年全年,冀南部隊共進行大小戰鬥2500餘次,平均每天7次。並粉碎岡村寧次發動的「4·29鐵壁大合圍」,保存了有生力量。

1945年5月初,杜義德率部收復南宮、新河兩縣城,6月配合冀中軍區發起子牙河戰役,攻克艾章莊、東汪等敵人頑固據點,至8月底,冀南大片地區獲得解放。

(三)搭檔王近山

王近山和杜義德有過小矛盾。

1935年3月,在嘉陵江戰役中,紅軍為奪取閬中、昭化等城,大部隊開始渡江過浮橋,當時杜義德正好擔任過橋總指揮。時任紅4軍第10師28團團長的王近山帶著一群剛繳獲的戰馬,因為浮橋是竹扎的,不牢固。杜義德大聲說:「人從橋上過,馬從水裡蹚過去。」但是那時的王近山才20歲,正是年輕氣盛的時候,所以非要帶著馬過橋不可。

結果杜義德抬手直接開槍,把王近山牽著的兩匹馬打死。最後兩人吵了起來。後來因為被徐向前元帥看到,就把王近山批評了一頓。

結果日本投降後,六縱組建之後,王近山被任命為司令員,杜義德被任命為政委。

雖然二人以前鬧過不愉快但是正好是年輕的時候,所以真正成為搭檔後反而相處的可以。

1946年8月,在被稱為六縱組建後第一戰的蘭封戰鬥中,全殲守軍第五十五師七十四旅二二〇團,蘭封保安團等3000餘人。

在隨後的定陶戰役中六縱頑強阻擊國民黨軍整編第3師,最終在友軍配合下殲滅整3師,活捉師長趙錫田。並繳獲了坦克6輛、大小炮200門、輕重機槍710餘挺、長短槍4300餘支、汽車14臺。

1947年,王近山將軍因為受傷休養,杜義德一人領導6縱,劉伯承元帥曾稱讚:「杜義德又當司令又當政委,才兼文武。」

在1947年時杜義德將軍還有一件事,那就是用了一個月時間,攻克防守嚴密的河南湯陰縣,活捉東陵大盜孫殿英。之後杜義德將軍又參與潛力挺進大別山,和參與圍殲黃維兵團等行動屢立戰功。

在解放戰爭之後,王近山將軍於1951年2月王近山將軍但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兵團副司令員,隨後杜義德將軍於1951年9月起,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3兵團副政治委員。

當時第三兵團此時司令員兼政委陳賡入朝後一直在總部協助司令員主持志願軍全面工作。三兵團的全部工作,實際上是由副司令員(後為代司令員)王近山和副政委杜義德共同主持。

而這兩位在韓戰中打的最有名的戰役當屬上甘嶺戰役,1952年,隨著中國人民志願軍取得了秋季反擊戰的勝利。美軍為扭轉局面增加談判籌碼,發動了以上甘嶺地區為主要進攻目標的「金化攻勢」,企圖改善金化地區的防禦態勢。

當時杜義德副政委與王近山副司令、王蘊瑞參謀長等軍團領導指揮第15、第12軍進行上甘嶺地區的作戰防禦部署。

此戰被稱為國魂之戰,不少文章介紹過上甘嶺之戰。在廣大志願軍戰士頑強阻擊下,歷時43天共擊退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900多次衝鋒。最終志願軍取得了勝利。

杜義德將軍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被中央軍委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作為他戎馬一生的肯定。

相關焦點

  • 亮劍中李雲龍四位上級的原型分別是誰?兩位元帥、兩位大將
    在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主要有四位上級:抗日戰爭時期的副總指揮、師長、旅長,以及解放戰爭時期的司令。那麼,這四位人物的歷史原型分別是誰呢?副總指揮即八路軍副總指揮彭德懷。旅長叫他做廠長他就做廠長,叫他背鍋他就乖乖的背鍋(就是字面意思,李雲龍是真的背了一口鍋,非引申義),可見這位旅長的威望之高。陳賡大將在抗戰時擔任129師386旅旅長,386旅是八路軍的王牌旅,戰鬥力相當強悍,亮劍中那場李家坡之戰,在歷史上就是關家堖之戰。在關家堖之戰中,我軍之所以能把岡崎大隊包圍在關家,就是被陳賡率領386旅趕到此處的。
  • 《亮劍》趙剛的履歷很說明問題
    亮劍裡面的趙剛同志,從華野二師政委調升縱隊政治部主任時,師長李雲龍就表示大為不滿,一方面是老搭檔分開固然捨不得,另一方面正如李大腦袋所說:「那政治部主任有什麼當頭,要是升你做縱隊政委,那我不攔著」,可見政委和政治部主任的級別之差還是很明顯的,儘管兩者都可以稱為「縱隊首長」。
  • 指揮上甘嶺戰役的五大名將都是誰,他們後來成就如何
    上甘嶺戰役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美軍是飛機大炮,中國志願軍是血肉之軀。可是事實證明,中國志願軍的血肉之軀擋住了美軍的飛機大炮,還有生化細菌戰。上甘嶺戰役被載入世界戰爭史,志願軍創造了一個奇蹟。那麼,這場舉世聞名的戰役到底是誰指揮的呢?很多人都說王近山,李德生,秦基偉等等。其實,指揮上甘嶺戰役的至少有五大名將。
  • 為什麼美軍無法打贏上甘嶺戰役?因為上甘嶺陣地上人人皆英雄
    上甘嶺戰役是唯一收錄在美國軍事院校教科書中的中國戰例,為何美國人會如此重視這場戰役?因為美國人不僅吃了虧,而且徹底見識到了一個民族崛起所迸發出的能量。用秦基偉將軍的話來說:「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
  • 看世界如何評論上甘嶺戰役
    而上甘嶺戰役的兵力密度,不僅比韓戰一至五次戰役大得多,而且也是其它三大戰爭中任何戰役所罕見的。上甘嶺戰役後聯合國軍遺留下來的炮彈殼炮火的密度,也創歷史空前。雙方集中了438門大炮,「聯合國」軍105毫米口徑以上的炮達300門,志願軍75毫米口徑以上的炮有138門,「聯合國軍」還動用了3000架次飛機和170輛坦克。
  • 上甘嶺戰役的4個功臣師長,他們都是誰?1955年授予什麼軍銜?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的英勇作戰得到了世界的認可,特別是在上甘嶺戰役中,僅在3.7平方公裡的地方,展開了43天的英勇作戰。1952年10月開始,由於志願軍的參戰,美軍節節敗退,為了扭轉當前的局勢。聯合國軍司令詹姆斯·奧爾沃德·范弗裡特制定了「攤牌行動」,決定佔領上甘嶺高地,正好可以卡住志願軍的咽喉,起到抑制作用。
  • 「兩百個將軍,同一個故鄉」!他們誕生於「將軍縣」紅安,戎馬一生...
    解放戰爭,他出任太行軍區司令員,作為晉冀魯豫軍區第9縱隊司令員和15軍軍長,率部參加淮海戰役、渡江戰役,挺進大西南、轉戰11省,屢立戰功。在著名的上甘嶺戰役中,面對聯合國軍空前猛烈的火力攻擊,秦基偉指揮第15軍包括後來參戰的第12軍,與敵人進行了整整43天的生死搏殺。
  • 《亮劍》獨立團被山本偷襲,為何說趙剛的責任最大?只因他犯了個...
    《亮劍》獨立團被山本偷襲,為何趙剛責任最大?他犯了個致命錯誤!《亮劍》這部劇應該很多人都看過,在劇中李雲龍因為接二連三的重創日軍,比如擊潰坂田聯隊、全殲山崎大隊、全殲觀摩團等等,所以李雲龍就被日軍第一軍司令筱冢義男給盯上了。
  • 雷霆戰將王雲山原型是誰 王雲山和李雲龍是同一個人嗎
    雷霆戰將即將播出,很多人在看了預告和簡介之後,對王雲山的原型人物感到很熟悉,覺得和亮劍裡面的李雲龍很像。那麼雷霆戰將王雲山原型是誰?王雲山和李雲龍是同一個人嗎?  雷霆戰將王雲山原型是誰  王雲山的原型是王近山將軍,在《雷霆戰將》中,王雲山是八路軍獨立團團長,沒有文化,但卻有軍事頭腦,他脾氣火爆,敢打敢拼,善出奇招,屢次重創日軍。
  • 15軍上甘嶺一戰成名,成唯一空降軍,背後是甘當配角的12軍
    十幾年後,15軍有幸成為我軍唯一的「空降軍」,不能不說,上甘嶺戰役給這支後起之秀加分不少。 上甘嶺戰役從1952年10月14日開始,到11月25日結束,歷時43天。15軍從開始到11月5日,打了23天;之後12軍4個團先後參戰,一直到12月15日。 鏖戰上甘嶺,讓李德生和二野第一王牌,在12軍史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 抗美援朝記憶:上甘嶺戰役紀實(下篇)
    11月5日,兵團在《對597.9高地及537.7北山作戰部署》中作出決定:為便於指揮,決定組織五聖山作戰指揮所,由我軍第12軍副軍長李德生負責,統一指揮第3l師和第34師反擊作戰和第29師之配合行動(31師、34師擔任反擊,29師擔任防禦)。該指揮所歸第15軍軍長秦基偉直接指揮。
  • 李德生:志願軍第3兵團第12軍副軍長,最終鎖定上甘嶺戰役勝局
    抗美援朝時,他歷任志願軍第3兵團第12軍第35師師長、副軍長、第一副軍長兼參謀長,率部參加了第五次戰役、金城以南地區防禦作戰和上甘嶺戰役。李德生溘然長逝之後,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審核播發《李德生同志生平》,高度評價了他波瀾壯闊的革命一生,其中特別提到:「在上甘嶺戰役第三階段,他奉命統一指揮在前線作戰的第12軍、15軍所屬部隊,機智靈活,浴血奮戰,反覆爭奪,擊退敵人數百次猛烈進攻,贏得了上甘嶺戰役的最後勝利。」
  • 上甘嶺戰役中的「喀秋莎」
    「戰士最愛你,敵人最怕你」——  上甘嶺戰役中的「喀秋莎」  ■張鴻宇上甘嶺戰役由此打響。  10月14日至20日,是上甘嶺戰役的第一階段。7天7夜的鏖戰中,雙方反覆爭奪地表陣地,戰鬥異常殘酷。  在這種情況下,志願軍首長果斷決定,將21師209團配屬給參戰的15軍,歸15軍軍長秦基偉統一指揮。  10月19日,209團接到命令:今晚全團投入上甘嶺戰鬥。
  • 電影《上甘嶺》中衛生員王蘭的原型之一吳炯——永遠難忘「一條...
    和她一起聊天的老人們大多不知道,這位年近九旬的老人,是電影《上甘嶺》中衛生員王蘭的原型之一,曾在上甘嶺戰役中榮立二等功。吳炯的老家在原四川忠縣。1950年,家鄉迎來了解放軍,她報名參軍。在部隊,吳炯學習了醫護知識,成為一名衛生員。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她堅決要求上前線:「戰鬥就有流血犧牲,我要去救助傷員。」
  • 《亮劍》是根據歷史改編創作的,那麼其中的角色的原型都是誰?
    2005年,抗日「神劇」《亮劍》橫空出世!記得當年初看這部日本人終於說日語了的抗戰片真的是讓我眼前一亮,隨後發現劇情也是極其精彩,為此我是被迷得不要不要的,只要是電視臺在放《亮劍》那就必須「幫一幫場子」!而且我相信這樣的人應該也不只我一個吧!
  • 上甘嶺戰役:15軍軍長秦基偉,帶領志願軍們拿命換取兩個小高地
    另外一次就是韓戰了,參與的國家有十數個,其中最激烈的一場戰鬥無疑是上甘嶺戰役。一場勢不均力不敵的戰爭:這場戰爭美軍的指揮官,是由以彈藥消耗出名的詹姆斯奧爾沃德範弗裡特擔任的。為了對付僅有4.3萬人的志願軍隊伍,他調來了300餘門大炮、170多輛坦克、3000多架飛機,對著只有3.7平方公裡的小高地,發射了190多萬枚炮彈、5000多個炸彈。炮火密集度遠遠高於有人類歷史上戰爭規模最大之稱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高水平。
  • 日本天皇:我的乖侄啊,《亮劍》中觀察團戰役原型,真實戰況如何
    《亮劍》是我國一部收視率極高的抗日戰爭影視劇。其中主角李雲龍一戰消滅日軍戰場觀察團的橋段至今仍讓人記憶猶新。實際上,歷史上確實有一支日軍觀察團被我軍所消滅,最終只有三人成功逃跑。《亮劍》中的日軍觀摩團在電視劇中這起戰鬥的起因是日軍特種部隊山本率部偷襲我軍指揮部,日軍派出了一個全部由軍官構成的觀摩團前去參觀學習。沒想到半路上就被李雲龍給消滅了,山本的偷襲也因此而取消。電視劇中的李雲龍原型是王近山將軍。這場戰鬥也是王近山將軍所打響的。
  • 上甘嶺戰役不止有一個「黃繼光」!更多壯舉披露
    按照他的設想,上甘嶺在金化以北不到3英裡處,雙方工事間隔只有200米。如果奪下這些山頭,將迫使中朝軍隊後撤一千多米,改善金化以北的防線態勢,從而在即將召開的第七屆聯合國大會上獲得國際外交的主動,並在板門店談判中取得更多的籌碼。範佛裡特是美軍中最不吝惜炮彈的將軍,逢戰必先用炮,用則揮霍到瘋狂,以至於美軍用他的名字造了個名詞——「範佛裡特炮擊量」。
  •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最愛武器:牛過衝鋒鎗,靠它暴打美軍101空降師
    這場戰役我方最終取勝的原因是什麼?難道是像韓國軍隊,爭先恐後的送人頭?亦或是與美軍一樣去尋找所謂的「山地戰」專家指揮整場戰役?這些都不是聰明的志願軍所採用的戰術。上甘嶺戰役能夠勝利是志願軍對環境的準確把握,從地形地勢以及天氣狀況出發制定了最利於我軍作戰的計劃,我軍憑藉手雷、流動迫擊炮以及火炮將上甘嶺陣地牢牢攥在手裡。
  • 血戰上甘嶺
    秦基偉將軍在回憶上甘嶺戰役時說:「上甘嶺戰役不僅從軍事上打垮了敵人的攻勢,也打出了我軍的指揮藝術、戰鬥作風和團結精神。打出了國威軍威。以後有人說過,美國人真正認識中國人,是從上甘嶺開始的。」 警衛連上去了,勤雜人員上去了,連他的警衛員也被攆上去了。「上甘嶺戰役中,捨身炸敵群、炸地堡,像黃繼光那樣捨生忘死,與敵人同歸於盡者,四十五師就有三十多位。電影《上甘嶺》公映時,感動了全國人民,崔建功卻在電影放映時離席而去。「不是不想看啊,而是不忍看啊,我們師傷亡了那麼多人啊,你說我能看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