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沙漠,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首先想到的就是漫天黃沙,會覺得它非常的神秘又充滿危險,不過,即使是在這麼惡劣的環境中,沙漠中也是有著生物存在的。
比方說在護膚品領域比較火的一種植物——蘆薈,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其實是生長在沙漠之中。而且除了我們熟悉的沙漠動物植物,沙漠中的植物也有很多,當然,和地球其它地方的動植物相比,沙漠中的生命總會給人一種滿懷希望、堅韌不拔的感受。
比方說在非洲的沙漠中,就有一種外形好像是一隻「大章魚」的植物,它被稱作千歲蘭,不僅耐寒,而且壽命驚人。
壽命長達千年的千歲蘭
千歲蘭是如今地球植物界中的「活化石」,它們屬於裸子植物門,要知道,從植物的演化史來看,裸子植物可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門類,現代科學研究也認為,裸子植物也是如今地球上到處可見的被子植物的祖先。
要知道,早從侏羅紀時期,地球上最早的被子植物就出現了,所以,裸子植物的出現時間則要更加古老。
千歲蘭生長在哪裡呢?它主要生活在非洲的東南部沙漠地帶,在安哥拉和非洲西南部沙漠中,也能看到它的身影。越是乾旱炎熱的地方,卻可以看到千歲蘭,它似乎生來就是與極端氣候環境做鬥爭的。
說起來,人類第一次接觸到千歲蘭,還是在19世紀中期。當時一名來自奧地利的探險家去非洲考察探險,在安哥拉沙漠中發現了它的身影,這種葉子長達幾十米的植物,一下子就吸引了它的注意。
不過,伴隨著人們抵禦千歲蘭了解的深入,人們驚訝的發現,千歲蘭的葉子長度,竟然可以達到數百米,這可是非常驚人的,就好像是章魚的觸手一般向著四周蔓延。
伴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後來科學家們擁有測定法來看看它們的生命周期,竟然意外發現很多千歲蘭已經在地球上活了數千年。
有觀點認為,至少2億年之前,千歲蘭就已經出現了,而且從裸子植物向著被子植物演化的過程來看,千歲蘭可能就是其中的演化環節之一,即使是放在裸子植物中,它也是非常特殊的,而且千歲蘭還屬於「多肉植物」,這也是非常令人驚訝的。
那麼,既然千歲蘭可以在及其乾旱的環境中生存,那麼是不是意味著它也能在地球任何一處沙漠中生存呢?
千歲蘭來到中國沙漠會如何?
上文中我們提到過,千歲蘭雖然外表奇葩,但是它卻屬於「多肉植物」,要知道,「多肉植物」如今可是非常受人喜歡的盆栽之一,因為它們非常好養活。
說起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事實上「多肉植物」也屬於沙漠植物,它們會儲存水分,然後讓自己在乾旱的環境中生存。
不過,如果查閱資料會發現,雖然如今多肉植物早已經成為「植物寵兒」,但是在我國的沙漠中,卻並不能看到多肉植物的身影。
這也意味著,同樣作為多肉植物的千歲蘭,如果有一天來到我國,也是根本無法在我國沙漠中生存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先看一下我國沙漠的分布情況。我國沙漠形成的地方,都是遠離大陸、周圍有著很多山脈的地方,具體一點來說,就是主要集中在西北部。
大西北有多乾旱,這一點我們經常在新聞報導中看到,自然不必多說,當然,多年來國家對於大西北的改造政策,也讓大西北大變樣,比方說大西北的一些沙漠,例如最著名的毛烏素沙漠,已經馬上就要從陝西的版圖上消失了,因為已經徹底變成了綠洲。
西北部沙漠有什麼特點呢?它不僅遠離陸地,同時也遠離海洋,即使是有水汽被風傳送,也是抵達不到西北部沙漠的,因為在途中就會被周圍的山脈給阻隔了。
接下來,我們看一下千歲蘭的情況:它雖然生長在沙漠之中,但是千歲蘭所在的沙漠,卻是近海沙漠,周圍並沒有山脈阻擋,這就意味著,水汽可以直接傳送到沙漠之中,然後被千歲蘭所吸收,這意味著,雖然千歲蘭是生活在乾旱地帶,但是它也是經常有水汽作為養分補給的,避免它乾旱死去。
而千歲蘭一旦來到我國西北部沙漠,等待它的之後乾旱少雨的黃沙沙漠,沒有了水汽的到來,自然也就很難在我國西北部沙漠中活下去,這也是千歲蘭無法在我國種植的原因。
當然,千歲蘭作為世界三大珍稀植物之一,本身它們的數量也是不多的,而且它們一旦被移植,十有八九都是無法存活的,所以,千歲蘭才會一直生活在非洲的沙漠中,過著「與世隔絕」的日子,經歷成百上千年的時間。
那麼,既然千歲蘭不適合我國西北部沙漠,在植物造林的過程中,又有哪些植物可以在我國西北部沙漠存活呢?讓我們一起接著往下看。
如果大家平時在手機上玩「螞蟻森林」,會發現其中提供的植物,一般都是以梭梭樹、花棒、胡楊等居多,其實,這並不是官方隨便設的植物,而是因為這三種植物是符合我國西北部沙漠需求的,它們可以在其中存活。
拿梭梭樹來說,它是一種高度在1-9米的植物,在我國西北部的沙丘、荒漠、沙地等地方廣泛種植,同時,它也是一種耐高溫、耐鹽鹼化,甚至不怕風蝕、寒冷的植物,而且它還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對於當地居民來說,也是一筆可觀的收入。
所以,多年來梭梭樹才可以在西北很常見,它不僅讓沙漠變綠洲,也極大改善了當地居民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