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提起廣東話(粵語),最熱門的梗,應該就是那句「各個國家有各個國家的國歌」
讓廣東人用粵語念這句話,就會變成「咯咯咯」~~
身邊的廣東人每次被cue到這句話的時候,總是非常配合地給外地朋友表演「咯咯咯」,引得大家開懷大笑。
畢竟,強者從來不介意用自己的特色,博人一樂,因為我們對自己的粵語文化,充滿自信~
嗯,是時候讓大家知道粵語的真相了。
01超越方言,成為語言
四川話,湖南話,上海話,河南話......
每個地區的語言,都有不同的特色,我們一般將某個地區通用的語言,稱之為方言。
而粵語,已經超越方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為語言,(你沒看錯,是語言,不是方言),在海外,它被稱之為唐話。
唐人街
粵語,擁有完善的文字系統,可用漢字書寫,是除普通話外,唯一在外國大學有獨立研究的中國漢語。
粵語在香港、澳門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同時,也是澳大利亞的第四大語言,美國和加拿大的第三大語言,紐西蘭的第二大語言。
02古漢語的「代言人」
除了語言影響力大,粵語還保留了大量古漢語的特徵。
粵語,發源於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
中國歷史上第一本官方的權威發音韻律書——宋代的《廣韻》,裡面標註的文字發音,就與現今的粵語高度吻合。
也就是說,現在的粵語發音,更加接近於古代的實際用語。
萬一一不小心穿越去了古代,會粵語的人,完全不用擔心無法溝通,說不定還能憑藉微弱的歷史小知識,混個一官半職咧,哈哈!
03詩歌中的韻律美
由於粵語中,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的特徵,所以,用粵語念古代的詩詞,尤其是唐詩宋詞,其實是更加原汁原味、充滿韻律美感的!
隨便挑2首來看看:
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
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尾音都是押韻的,可以請個會粵語的朋友讀一讀)
李白《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裡江陵一日還。
(間:粵gaan 普jian) (還:粵waan 普huan)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山:粵saan 普shan不押韻 )
如果有興趣,可以找懂粵語的朋友,幫你念一念,看是不是更加押韻,更加朗朗上口呢?
最後,來開個腦洞。
如果古裝劇都用粵語來演,是什麼效果?比如,評分超高的《琅琊榜》,這段經典對白:
普通話
蕭景琰,你給我站住!
你有情有義,可你為什麼就是沒腦子!
粵語
「蕭景琰,你同我企系度!
你有情有義,但點解你甘冇腦架?」
似乎,好像,還有點期待?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紅紅火火恍恍惚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