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碑有很多種,有墓碑、紀念碑、廟碑、功德碑等,一般用來記錄或紀念一些人和事。在古代,常常用來紀念或記錄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以便讓後人銘記,達到流芳百世的目的。今天介紹個石碑,雖然是個半成品,但是如果能夠立起來,那麼其高度能達到78米,總重量31167噸,可以稱為天下第一碑。
天下第一碑位於南京江寧區湯山鎮西北,這套巨型石碑分為三個部分:碑座、碑身、碑額,被稱之為「陽山碑材」或「孝陵碑材」。
碑座高17米,長23米,重16250噸。
碑身高51米,寬14.2米,厚4.5米,重8800噸。
碑額高6.5米,厚10米,寬18米,重3112噸。
如此巨大的石碑,是何時開始製造,又是為何中途停工呢?這樣浩大的工程,巨大的石碑建造目的是?
原來這個石碑是明朝時期朱棣所建,用來紀念明太祖朱元璋,做孝陵功德碑。但是這座石碑的建造歷史,在明朝史書之中並沒有提到,沒有相關記錄。後來,歷史學家在明朝文學家胡廣的私人日記中找到答案,胡廣在永樂年間擔任翰林學士,後來還當上內閣首輔,所以對這個石碑的由來非常清楚。
朱棣當上皇帝後,知道自己得位不正,打著清君側的名號,發動靖難之役,奪取了侄子建文帝的天下。但是還需要從政治上籠絡人心,解決得位不正的問題。
於是朱棣想了個法子,決定為朱元璋建造一個絕世無雙的巨大功德碑,讓天下人看到自己非常孝順。古代提倡以孝治天下,朱棣想讓天下人看到自己才是最孝順的後輩,從而籠絡人心。
朱棣徵集全國數萬名石匠,並且要求限期完工,每個石匠每天要鑿三鬥三升的石屑,派專人進行監工。如此大的工程量和任務,以致於很多石匠累死,或無法完成而被殺。在南京陽山碑材邊上有個墳頭村,埋葬這3000多累死或被殺的石匠。
這個石碑在開工後一年,就慢慢停工了,之後就再也無人提及。這是為何呢?
1、朱棣將國都遷至北京,因而將工程停止;
2、石碑太過巨大,太重,以當時的條件無法進行運輸。在古代,運輸大型石塊一般採用滾木法和冰運法。但是如此重量的石碑,幾乎沒有木材能夠承受這樣的重量。而南京氣候環境,沒有太寒冷的氣候結很厚的冰,冰運也無法達成。
3、朱棣建造這個石碑根本沒有考慮要豎起來。
朱棣建造這個石碑只是政治作秀而已,這樣一個石碑移動起來已經是非常逆天的工程,更何況要立起來。除非是天上神仙幫忙,否則以當時的條件根本不可能。
朱棣在建造過程中讓大臣們現場參觀,參觀完之後大臣們都會寫寫觀後感,各種讚揚。經過傳播之後,口碑就出來了,大家都知道朱棣幹的這件事。一年的時間把建造石碑的熱點抄一抄,沒有價值之後自然就停工了,反正目的已經達到。
而最後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自然沒有人敢寫進正史,畢竟沒有完成的事情,而且有欺世盜名的嫌疑。
清代詩人袁枚看過碑材後,在陽山腳下山門側牆留下《洪武大石歌》:「碑如長劍青天倚,十萬駱駝拉不起」,「材大由來世莫收,此碑千載空悠悠。」
如此大的石碑,以現在的技術手段要拉起來也是不容易的。朱棣這一場政治秀,一張口就勞民傷財,害死成千上萬人。「興,百姓苦;亡,百姓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