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以新冠疫情開端,但在全國人民的努力之下,實現低開高走,並完成了多項科技攻關,下面我們就來按照時間順序盤點一下2020年的中國科技大事件。
2020年1月11日,中國天眼FAST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開放運行。它作為全世界尺寸最大、靈敏度最高的射電望遠鏡,將為中國乃至全世界人民打開更開闊的眼界。4月28日,正式開啟對地外文明的搜索。
2020年4月21日,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與美國科學院院士聯合撰寫文章,該項目組精確測量了位於銀盤上將近200個大質量恆星的距離,並以此得到銀河旋臂的結構、太陽系的位置以及銀河系中心的旋轉速度,並繪製出10萬光年*10萬光年的全新銀河結構圖。
2020年4月28日凌晨,中國長沙,狩獵商用磁懸浮2.0版列車在長沙磁懸浮快線跑出了160km/h的速度,標誌著它完成了最高設計速度的達標測試,也標誌著中國自主磁懸浮技術在中速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2020年6月8日,經過4天的插秧,海水稻在青海省西蒙古族自治州格爾木市河西農場完成了28畝試種植面積的插秧任務。這也是海水稻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首次試種。
2020年9月28日,我國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國和一號完成研發。它也代表著當今世界三代核電技術的領先水平。
2020年10月23日,中國石化在新疆塔裡木盆地的順北油氣田創造:鑽井深8874米的全新紀錄,該記錄刷新了順北55X井保持的8725米記錄,成為亞洲陸上最深定向井紀錄。
2020年嫦娥五號完成繞、落、回三大任務,並成功完成人類首次月球軌道上的自動對接,這也意味著中國在深空對接領域走在了世界前列。
2020年12月4日,中國環流器二號M裝置在成都建成,並首次放電,標誌著我國自主掌握了大型先進託卡馬克裝置的設計、建造、運行技術,也使得我國核聚變堆技術走在了世界前列。
2020年12月4日,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並超越谷歌,實現「量子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