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就被稱為「禮儀之邦」,由此可見,人民最注重的就是禮貌。什麼是禮貌?禮貌的範圍廣大,有待人處事的進退禮節,尊師重道,兄友弟恭,以理智的方式互相溝通,設身處地為人著想,這就是禮貌。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讓我們先從說話的禮貌開始。要做到待人謙虛,處處有禮貌,嘴巴常掛著「請」、「謝謝」、「對不起」三句話,別人自然會高興,也會以禮貌、恭敬的態度對待你,這樣就可相處得很愉快。另外,日常生活中的禮貌瑣事,更要細心注意,例如:遇見認識的人要打招呼:別人做事情時不可吵他:別人說話時不可插嘴等等,由這些細節中,即可看出一個人的修養。「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言半句六月寒。」相反的,一個人如果在與人相處時,不懂禮貌,甚至態度粗野,時常口出惡言,說一些不雅的字眼,這樣的人將到處被人厭惡,不但朋友沒了,事業也不成功,豈不是很可悲?
曾經有一個人在擁擠的車潮中駕車緩緩前進,在等紅燈時,一個衣服襤褸的小男孩,敲著車窗問他要不要買花,他遞出兩塊美金,由於綠燈已亮,而後面的人正猛按喇叭催著,因此他粗暴地對著正問他要什麼花的男孩說:「什麼顏色都可以,你只要快一點就好。」那男孩十分禮貌地說:「謝謝你,先生。」在開了一小段路後,他有些良心不安,他粗暴無禮的態度,卻得到對方如此有禮的回應,他把車停在路邊,回頭走向孩子表示歉意,並且又再給了兩塊美金,要他自己買一束花送給喜歡的人,這個孩子笑了笑並道謝接受。
當他回去發動車子時,發現車子故障了,動也動不了,在一陣忙亂後,他決定步行找拖吊車幫忙,正在思索時,一輛拖吊車已經迎面駛來,他大為驚訝,司機笑著對他說,有一個小孩給了我四塊美金,要我開過來幫你,並且還寫了一張紙條,他打開一看,上面寫著:「這代表一束花。」由此可見,禮貌在生活當中佔有一個重要的位置。
禮貌是做人處事最基本的條件,也是與人相處,首先必須懂得。如果每個人做事、說話都有禮貌,大家和平相處,那麼社會一定非常安祥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