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見過他,但你從不記得他。他就像煙火裡的塵埃,藏在絢爛的光芒背後,唱著自己的獨角戲,但他卻十分渴望你能夠,輕聲且真誠地說一句:Hello!樹先生。
荒原之樹:《Hello!樹先生》的鄉土情懷
《Hello!樹先生》的故事發生在一個寒冷且閉塞的小山村裡,「樹」是男主人公的名字,他孤獨且迷茫,在一次意外之後失去了工作,爸爸失手誤殺了哥哥導致了他的家庭破碎,朋友們對他也只是表面上的親密,只有他內心知道自己就像荒原中的一棵樹,無人問津。
導演韓傑將故事背景設置在東北,樹先生所在的小山村一直覆蓋著冰雪,整個環境充滿了冷峻的氣息。但了解韓傑導演的自身背景之後,我們可以發現故事的整體氣質和氛圍卻非常「山西」。
也許是受了此片監製賈樟柯導演的影響,整部電影的風格和賈樟柯的《小武》等這一類鄉土化的電影風格十分相似。都是描寫「小地方中小人物的生存狀態」,充滿了鄉土情懷和個人記憶。《Hello!樹先生》中幾乎還原了一個「小山村」的風貌:充滿風俗氣息的結婚場景和室內布景,選用王寶強這個較為接地氣的演員來飾演樹先生,輔以其他非職業演員的出演等,都讓這個故事的「鄉土化」處理到了較為真實和完美的狀態。
凜冬之樹:《Hello!樹先生》中的「夢境」解析
《Hello!樹先生》這部電影中最為出彩的部分便是樹先生幾場充滿奇幻色彩的夢境,通過這幾場夢境,我們能夠更好地接近樹先生的內心狀態。劇情中樹先生因為父親失手勒死了哥哥而鬱鬱寡歡,這個事件仿佛心魔一樣折磨著他,但是通過夢境中對父親和哥哥形象的展現,其實能看出他對父親和哥哥有著無盡的思念,渴望見到他們。
在樹先生的婚禮前夜,他在夢境裡看到了哥哥帶著女朋友回家,在他的婚禮上手舞足蹈;也看到父親出現在他婚禮的現場,表情如同記憶中一樣不苟言笑。以婚禮為界,樹先生從內心封閉開始走向同自己對話,仿佛在努力去釋懷和解脫。但同時他也走向了另一種「封閉」,也就是和外部世界劃清界限,只做自己世界裡的「王」。
片中有一個鏡頭反覆出現就是樹先生蹲坐在一顆大樹上,俯瞰著樹下的一切並伴隨著自言自語。這顆大樹某種意義上便是樹先生內心視像的外化,他渴望待在這樣一個脫離現實的庇護所裡,帶著戲謔和熱情觀察這個充滿荒誕的世界,在樹上所看到的一切是如此美好,但一旦雙腳落地,美夢便碎成塵土,隨風而逝。
生命之樹:《Hello!樹先生》的「存在」思考
《Hello!樹先生》雖然講述的是一個略帶奇幻的故事,但是在這個外殼下嵌套的,其實是對無數如同樹先生一樣孤獨沉悶,游離於城市與農村之間的邊緣人物的觀照。導演渴望有一道光照向他們,希望有眼睛可以去凝視他們。於是電影中有許多場景將樹先生置於畫面中央,在視覺上給人以孤獨寂寞的感受。
在婚禮之後的樹先生獲得了「通靈」的能力,一夜之間成為了村子裡的「大師」,大家都對他恭敬異常。在這個意義上,韓傑讓樹先生從「邊緣」走向了「中心」,但擁有通靈能力的樹先生卻表現出與世界「格格不入」的氣質,他在「通靈」時還是和「樹上的自己」對話,絲毫不理會現實中的一切。
諷刺的時,這時候「格格不入」的樹先生卻受到了所有人的頂禮膜拜,大家把這種「格格不入」看作是一種「神力」和「仙氣」。而在這之前,當樹先生熱情且真誠對待大家時,別人卻把他當作螻蟻般踐踏。
我們可以這麼理解,樹先生的身份地位從「邊緣」走向了「中心」,但是他的「自我」卻從「中心」走入了「邊緣」。群體中的「樹先生」是遠近聞名的大師,而個體生命中的「樹先生」卻再也無人知曉了,當一個人以「去邊緣化」的姿態進入群體之時必然伴隨自我意志的消解和封閉,只是樹先生成為了一個特例,他封閉的自我意志卻成為他的「神力」,讓他更加「群體化」。我們不禁惋惜,一個人需要「群體化」的生存能力,他要付出的代價或許是撕裂自己,遺忘自己,甚至戲謔自己。影片最後,樹先生站在高崗上,他閉著眼睛,幻想著和老婆的美好生活,可我們知道,當他睜開眼的那一刻,可能這美好就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