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顎窩神經鞘瘤 1 例

2021-01-09 丁香園論壇

近日,來自阿拉巴馬伯明罕大學的 Philip 教授等人發表了一篇病例報導,在線刊登在最近的 AJNR 雜誌上。

患者男性,18 歲,左鼻腔慢性阻塞,無鼻出血。

 
圖 1-3. 水平位 CT 掃描(圖 1)、MRI T2WI(圖 2)和對比度增強型脂肪抑制像 T1WI(圖 3)顯示左側翼顎窩可見一巨大的、可擴增的異質性增強病變。未見流空信號。

翼顎窩神經鞘瘤

神經鞘瘤又稱神經膜纖維瘤或雪旺瘤,通常為單發性神經鞘瘤,是由周圍神經雪旺鞘(神經鞘)所形成的一種良性腫瘤。頭頸部神經鞘瘤主要發生於顱神經,如聽神經、面神經、舌下神經、迷走神經。

其次可發生於頭面部、舌部的周圍神經,發生於交感神經的最為少見,臨床以堅實的結節伴壓痛為主要表現,瘤體生長緩慢,病程較長。翼顎窩神經鞘瘤通常發生於三叉神經上頜支、翼顎神經節、眶下神經和其他小神經。

診斷要點:

巨大的、可擴增的異質性增強病變;無流空信號。

鑑別診斷:

鼻咽血管纖維瘤、橫紋肌肉瘤、腫瘤轉移

治療:

手術切除。


相關焦點

  • 一文搞懂複雜解剖:翼顎窩
    翼顎窩 位於顳下窩內側、眶尖後下方的狹小骨性間隙,由上頜竇後壁、蝶骨體、蝶骨翼突、顎骨及顳下窩圍成。上部較寬廣, 下部逐漸狹窄, 移行於翼顎管。
  • 影像解剖丨翼顎窩的CT影像解剖
    來源:Neurosurgery    翼顎窩 位於顳下窩內側、眶尖後下方的狹小骨性間隙,由上頜竇後壁、蝶骨體、蝶骨翼突、顎骨及顳下窩圍成。 上部較寬廣, 下部逐漸狹窄, 移行於翼顎管。
  • 神經鞘瘤怎麼治療?開刀還是藥物?
    在臨床當中神經鞘瘤的主要治療方式還是以外科手術為主,但是也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不同類型的神經鞘瘤,它所採取的手術方式也是不同的,對於一些外周神經鞘瘤來講,手術是第一選擇,可以通過切開皮膚找到神經鞘瘤,然後在神經上將其切除的方式進行治療,如果壓迫神經非常的嚴重,或者是已經侵襲神經
  • 成都民生耳鼻喉專家為過敏性鼻炎小夥巧施高選擇性翼管神經切斷術
    高選擇性翼管神經切斷術,也被認為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過敏性鼻炎的方法,有效率在95%以上。  近日,成都民生耳鼻喉專科醫院收治了一名過敏性鼻炎患者小姜,小姜長期有鼻塞、鼻癢、流涕等症狀,於半年前病情加重,雙側反覆交替性鼻阻,伴鼻癢,打噴嚏,流清涕等情況,每遇冷空氣及刺激性氣味後症狀更加明顯,嚴重影響到了日常生活,小姜強烈希望能改善自己的過敏症狀。
  • 三博石祥恩:淺談神經外科醫生畫圖
    二是顳下窩內的頜內動脈,位於顴弓根下內,頜內動脈於翼外肌上下頭之間,脂肪墊襯託,符合手術視野, 第三是顳肌瓣翻轉,有顳深動脈走形顳肌深面。該圖有專業書籍和學術報告引用,文章被引次數52次。【圖一】頜內動脈搭橋示意圖:額顳開顱顴弓離斷,顳肌外翻顯露翼顎,移植橈動脈,行頜內動脈與大腦中動脈M2段搭橋。
  • 被誤診+首次手術不徹底,罕見滑車神經鞘瘤最後如何成功全切?
    病例分析  滑車神經鞘瘤臨床中少見,由於不典型的臨床症狀及影像學特點,診斷上較為困難。神經鞘瘤是由周圍神經的Schwann鞘(即神經鞘)所形成的腫瘤,亦有人稱之為神經瘤,為良性腫瘤。臨床最常見的是聽神經瘤,是發生於前庭神經或蝸神經,其他顱神經的神經鞘瘤少見很多。滑車神經是唯一連於腦幹背側的腦神經, 外徑細 小, 行程較長。
  • 深圳16歲高中生突然雙腿無力像踩棉花,一查才知是骨髓裡長了瘤
    於是爸爸媽媽帶著他到了另一家醫院,在那裡,他做了脊椎的核磁共振,檢查結果顯示他的胸椎部位有一個腫瘤,懷疑是神經鞘瘤。神經鞘瘤是一種常見的椎管內腫瘤,通常生長在脊髓外部、硬脊膜下方,在所有的椎管內腫瘤中,神經鞘瘤大約佔比25%-30%,但這種病的患者年齡多在30-40歲,像小方這樣年輕的患者比較少見。
  • 北京劉氏腫瘤研究院:神經纖維瘤是怎麼引起的?
    ,臨床醫學上一般覺得神經纖維瘤歸屬於常染色體顯性基因遺傳疾病,大部分狀況下考慮到為存有顯著的基因缺陷,進而造成神經嵴體細胞生長發育出現異常,導致好幾個系統內臟器官作用損害。  臨床醫學上一般能夠分成二種種類,神經纖維瘤一型和神經纖維瘤二型,具體表現為在全身好幾處可能會出現皮膚牛奶咖啡斑,而且在外展神經非常容易出現散在多發性的神經纖維瘤,通常建議根據手術治療的方法開展摘除,大部分病人能夠獲得非常好的治療效果。
  • 石家莊、瀋陽30位優秀神經外科醫生
    從事神經外科專業近30年,擅長顱底外科、鎖孔技術、惡性腦膠質瘤、垂體瘤、聽神經瘤、腦膜瘤、急重腦外傷的診斷與治療。先後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三等獎1項、省科技獎2項。現任中華醫學會神經外科學分會腫瘤學組委員、遼寧省細胞生物學學會腫瘤細胞生物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等。
  • 腦轉移瘤鑑別診斷有哪些?
    腦轉移瘤的鑑別診斷有很多,一定要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評判。首先來講,顱內的腫瘤就是一大類的鑑別診斷。有的需要與腦膜瘤,膠質瘤,神經鞘瘤,顱咽管瘤,脊索瘤。脈絡膜乳頭狀瘤等相互進行鑑別。腦轉移瘤鑑別診斷的方式和病種有很多,一定要完善相關的檢查,結合患者的實際情況共同進行評判,這樣才能夠有效地減少漏診和誤診的概率。你想要的神經外科(腦外科)知識,我都會製作並上傳,歡迎關注。只專注於神經外科(腦外科)領域。
  • 我國第一具翼龍化石骨架——魏氏準噶爾翼龍頭骨顎區研究進展
    NEW RESEARCH 4月1日,PeerJ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汪筱林團隊關於魏氏準噶爾翼龍的頭骨顎區研究進展,補充了準噶爾翼龍的形態鑑別特徵,為翼龍的系統發育分析提供了更多信息,也提供了其生活習性方面的證據。
  • ...實力——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自主完成椎管內外巨大神經鞘瘤切除術
    紅網時刻懷化4月26日訊(通訊員 王豔卿)4月24日,患有椎管內外巨大神經鞘瘤的石先生,在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二科接受高難度手術治療後恢復良好,順利出院。3月24日,不堪其擾的他來到了懷化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外二科尋求診治。入院後,醫生檢查發現患者四肢的淺感覺減退以及四肢乏力,以右側為甚,頸椎核磁共振等檢查發現頸椎3、4節區域有一4*3*2cm的巨大腫塊,診斷為椎管內外巨大神經鞘瘤。腫塊不僅引起了椎管狹窄,壓迫了椎管內的血管和神經,而且椎管外的組織也發生了位置改變。
  • 鞘內注射讓17歲罕見病女孩「動起來」
    脊髓性肌萎縮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種罕見的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患者往往因軀體、四肢肌肉逐漸萎縮,而最終喪失行動能力、難以完成呼吸和吞咽等基本功能。近日,17歲的女孩小珍因脊髓性肌萎縮,在蘇大附一院神經內科接受基因修飾藥物鞘注治療,將為改善身體機能帶來希望。
  • 小心遇見偽裝成「頸椎病」的神經鞘瘤
    「腫塊大約為核桃大小,觸碰該腫塊時,病人手臂的麻木感加劇,結合病人主訴,高度懷疑是神經方面的腫瘤。」接診醫生、腫瘤一科副主任醫師馬雲表示,隨後的B超檢查提示左側鎖骨上門實性腫塊,神經鞘瘤可能,立即建議郭先生住院治療。面對這一結果,郭先生「懵了」,治療了好些年的頸椎病竟然治錯了。
  • 塞魯米替尼治療無法手術的叢狀神經纖維瘤患兒療效顯著
    他們研究了塞魯米替尼治療無法手術的叢狀神經纖維瘤患兒的療效。相關論文於2020年3月18日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對於1型神經纖維瘤患者,尚無針對無法手術的叢狀神經纖維瘤的標準療法。 研究組進行了一項開放標籤的臨床2期試驗,以確定塞魯米替尼對叢狀神經纖維瘤患者的客觀緩解率並評估臨床獲益。
  • 顱咽管瘤的手術治療方法有哪些?
    顱咽管瘤的手術治療方法也非常多,有開顱腫瘤切除手術或者是用鼻蝶入路顱咽管瘤切除手術,也有神經內鏡腦室腫瘤切除手術等等各種方式,有的還需要結合血管內介入栓塞的技術共同進行治療。所以這個就一定要看顱內腫瘤的相應具體情況,才能共同去判定它是有何種的手術治療方法,而且從單一的開顱腫瘤切除手術這一類上來講就有很多的方法,一般顱咽管瘤生長在中顱窩底,但是也有可能會侵蝕到前顱窩底,這樣的往往都需要進行開顱手術,如果單純局限在中顱窩底,可以採取經鼻蝶入路內鏡的方式,不同的腫瘤都有不同的手術治療方法,只有選取最適合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