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妹妹外出打工,兩年後19歲的她帶了一個男孩子回家,說要結婚,父親很生氣,當即把那個男的趕出了家門,一天後在苦苦懇求父母無果之後,妹妹離家出走了,這一走就是16年。
我們都知道妹妹是跟那個男孩子走了。幾個月後,妹妹給我打電話,希望我過去參加她的婚禮,她怕我們這邊沒有親人過去,她在那邊被別人看不起,婚禮也太冷清。
我沒有去,那時候我上大學,生活費本來就很緊張,根本沒有多餘的錢買車票去一千多公裡外參加她的婚禮。主要是我也很生氣,電話裡頭,我說她不知檢點,從此以後她就再也沒聯繫過我了。
父母對妹妹的生氣,在妹妹離開一兩年後早就消了,只是他們拉不下面子,每次提到妹妹還是罵罵咧咧的。
我對妹妹本來也沒多少生氣,只是書讀得多了,那時候一直覺得女孩子就應該矜持,要有淑女的樣子。等到大學畢業後談了戀愛,我才明白了,什麼矜持,什麼淑女,都是騙人的,都是書呆子的一廂情願。
十幾年沒聯繫,我知道父母是想妹妹的,自從妹妹走後他們的情緒就很消極,與村裡人喝酒,拉閒話也比以前少了很多。但是父母還是拉不下面子,去找妹妹,每次提起來還是一副怨恨的樣子。
大學畢業後,我曾一度想找妹妹,但由於沒聯繫方式,妹妹早年給我聯繫的座機早就停機了,也不知道具體住址,這種想法也就隨著工作的繁忙和我後來的結婚生子帶來的生活的忙碌擱淺了。
前段時間,母親突然打來電話,哭得很傷心,說是村子裡嫁到外地的一個女孩子出了意外去世了,她一把鼻涕一把淚給我講著對妹妹的這麼多年漫長的思念。
我是第一次聽母親說這麼多話。我從來都是和嚴肅,不苟言笑的父母說很少的話,因為我本來也是極度內向的,當然妹妹也是。
昨天,我和老婆商量了一下,終於決定過段時間端午節的時候,去出發尋找妹妹,我知道妹妹嫁過去的鄉鎮的名字,村子的名字我記不清了,不過有兩三個和我記憶中妹妹說得比較相似。
經過多年思考,關於妹妹這件事我也想了很多。
1、從小良好的家庭教育很重要,大學的薰陶對人一生很有必要。
妹妹沒有上過大學,過早的步入社會,閱歷淺薄,思想不成熟,對待一段感情的到來,不知如何是好。
那些年我們都覺得妹妹被男孩子的花言巧語騙了,但是現在想來,感情就是一場欺騙,主要看是騙一兩年,還是騙一輩子。
沒有上過大學的妹妹,和同樣來自農村家庭沒上過大學的妹夫,這麼多年不知生活的怎麼樣了?是還在外打工,還是在家種地呢?
2、父母和孩子的溝通很重要,決定了孩子性格及父母與孩子的關係。
父母放下長輩的威嚴,和孩子敞開心扉的交流對孩子性格的養成,對父母和孩子的關係的培養都很重要。
當年父母如果不是一味地批評,不可理喻,而是能心平氣和的和妹妹好好溝通,妹妹也不至於在絕望和無助中出走了。
很難想像一向內向的她心裡有著怎麼的委屈與難過需要和親人傾訴呢?
3、對於兒女的感情,絕不能有自己一廂情願的偏見與固執。
固執的以為單純的兒女一定會上當受騙,自己的堅持都是為兒女好。這是多麼愚蠢啊。
這個社會沒有千篇一律的人,每個人都有自己單獨的思想與需求,誰又能強迫誰,誰又能改變誰?
父母真的有權利為兒女做所有的決定嗎?答案是否定的。
4、父母過分的虛榮,愛面子,很容易毀掉親情本該有的溫暖與和諧。
是啊,我那農村的父母他們一生最怕的便是臉上無光,被村子裡的人嘲笑。一味地要強,結果卻導致自己的家庭傷痕累累,其中的痛苦又有誰來和他們分擔呢。
何必呢?窮與富,做自己想做的事,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些村子裡的愛嚼舌根的人終歸是個陌路人。
生活不易,又何必自己給自己那麼大的壓力呢?
唉,說起要去找妹妹,內心還是忐忑的,不知道她原諒不原諒我,不知道她現在變成了什麼樣子,不過無論如何我是一定要去找的,為了父母,也為了我那十幾年都難以安定的良心,我對不起她啊,我的親妹妹!
(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