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活「產業棋」 奏響「富民曲」
崇信縣推動牛產業高質量發展
每日甘肅網11月18日訊 據平涼日報報導(記者李旭 張凱麗)「窯洞養牛成本低,環境乾淨整潔,牛也長得好。加上政策扶持,我很有信心堅持下去,帶動身邊人多養牛、養好牛,讓日子越過越好。」11月14日,崇信縣錦屏鎮平頭溝村養殖戶朱海萍告訴記者。
今年41歲的朱海萍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她從2017年開始在窯洞內養殖紅牛,在政策幫扶下,由最初10頭牛發展到如今150多頭,收入也逐年攀升,從剛開始的兩萬多增加到如今年收入24萬元。
崇信縣依託群眾有養牛傳統、氣候適宜、飼草豐富等基礎優勢,在發動龍頭企業養、大戶養和群眾自發養的同時,把傳統農耕文化與現代養牛技術緊密結合,全面推行成本低效益高和牛長勢好、坐膘快、疾病少的窯洞養牛模式,建成了錦屏鎮平頭溝——姚窪、黃寨鎮甘莊——茜窪等窯洞養牛示範帶5條,累計改造廢棄窯洞821孔,飼養紅牛3500多頭。
走進崇信紅牛繁育場,在一排排標準化的廠區內,紅牛個個膘肥體壯、肢健蹄堅、毛光色亮。區別於普通農戶分散養殖,崇信紅牛公司實行管理區、養殖區、飼草區和糞汙處理區「四區分離」,推廣基礎母牛「五級管理」模式和科學配方飼餵,引進胚胎移植、凍配新技術對崇信紅牛進行品種改良培育,形成「崇信紅牛」的獨特品牌。同時,公司還藉助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技術,實現了機械化操作、標準化飼養、科學化飼餵、智能化管理。
「公司從成立之初的零頭牛到目前的2000頭牛,從租賃場地養牛到有自己的飼養基地、牛畜,從1個工作人員到目前的60多人,依靠的是各項政策的支持。現在我們存欄基礎母牛480頭,年出欄犢牛320頭,今年的銷售純利潤在70萬左右。下一步,將繼續擴大養殖規模,把養殖過程中探索出的行之有效的飼養管理方法向全縣推廣,帶動更多農戶發展養殖紅牛,讓紅牛產業做大做強。」崇信紅牛產業開發服務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文忠虎表示。
崇信縣按照「扶大、扶優、扶強」的原則,每年列支1000萬元牛產業發展資金,從基礎建設、規模養殖、飼草種植等方面重點扶持,對農戶當年每改造1孔窯洞並飼養紅牛3頭以上的,每孔窯洞補助10000元,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利用廢棄窯洞飼養的紅牛基礎母牛每頭補助3000元。建立蘭州大學綠源牧草公司科研工作站、紅牛繁育場專家工作站,培育了袁佔梅、朱勝利等「土專家」「牛狀元」30餘人。同時,崇信縣堅持把龍頭企業作為帶動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先後招商建辦了伊順祥清真牛業公司、綠源牧草公司和紅牛種群擴繁示範基地等一批肉牛養殖、屠宰、飼草料加工龍頭企業。全縣按照「遠抓蘋果近抓牛、當年脫貧抓勞務」產業扶貧思路,探索形成「託管代養」「寄養代繁」「資金入股」「多元合作」四種模式,帶動全縣935戶貧困戶養牛3935頭,建成標準化養殖小區41個,修建養畜暖棚341座,創建省級標準化養殖示範場4個、市級標準化養殖示範場13個,形成了紅牛產業發展的「蝴蝶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