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傳來的情人節是公曆2月14日,而中國的傳統情人節並非農曆七月初七,而是正月十五。農曆七月初七是中國傳統節日七夕節,又稱乞巧節、七姐節、女兒節,總之絕非情人節。
近些年來,有心人藉由牛郎織女的傳說故事,硬生生的把七夕炒作成了中國的傳統情人節,這實在是一種張冠李戴。在古代七夕與男女愛情無關,而更傾向於女子的專屬節日,在七月初七這一天,女孩子們除了拜七姐祈求巧藝,還會坐看牛郎織女星祈求姻緣,但是不能出門,一切都是女孩子的獨自狂歡。
在未婚女子三步不出閨門的古代只有在正月十五這一天才被破例允許出門看燈遊玩,所以少男少女們或趁機尋覓意中人,或在燈光掩映幽會下互訴衷腸。元宵節的浪漫、喧鬧與愛情緊密相連,多少文人騷客曾借元宵節之夜抒發愛慕之情。比如歐陽修的「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再比如辛棄疾的「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兩首驚豔世人的千古名篇描寫的都是元宵夜的情景,並且都與愛情有關。
正月十五古稱上元節、小正月、燈節或元夕,今稱元宵節。在「破鏡重圓」典故中,樂昌公主與徐德言在元宵夜破鏡重圓;越劇《荔鏡記》中江南才子陳伯卿與黃五娘,在元宵夜賞花燈時一見鍾情;川劇《春燈謎》,貧寒書生宇文彥與節度使之女韋文鳳也在元宵夜猜燈謎中互生愛慕。除此之外,京劇大師荀慧生的《元宵謎》也是講述男女愛情故事。正月十五這天造就了無數的神仙美眷愛情佳話,因此被公認為中國的傳統情人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