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正式開幕

2021-01-10 美通社

上海2019年11月7日 /美通社/ -- 2019年11月5日下午,西岸美術館舉辦開館儀式,上海市文旅局局長於秀芬及徐匯區區委書記鮑炳章為西岸美術館揭牌。西岸美術館將於2019年11月8日正式向公眾開放。同時,作為中法兩國高級別人文交流的成果 -- 「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也於當日正式開幕,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先生及其夫人布麗吉特·馬克龍(Brigitte Macron)女士出席項目開幕活動。在當天下午的活動中,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埃馬紐埃爾·馬克龍先生與徐匯區區長、西岸文化藝術委員會主席方世忠一同為「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揭幕。

法蘭西共和國總統馬克龍先生為「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揭幕

 

上海市文旅局局長於秀芬女士及徐匯區區委書記鮑炳章先生為西岸美術館揭牌

作為全球和中國最大美妝集團之一的歐萊雅,成為了「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在美妝領域的獨家戰略贊助商,支持這一中法藝術與美的盛會。歐萊雅中國總裁兼執行長費博瑞先生表示:「藝術是文化的象徵、更是美的體現,而『讓所有人擁有美』是歐萊雅百年來的使命和承諾。自1997年進入中國以來,歐萊雅一直致力於對美的傳播並在中法文化藝術美的交流、促進兩國友好往來中伴演著美的使者,此次對上海西岸美術館及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的贊助,更有旗下高檔美妝第一品牌代表法蘭西優雅風格的蘭蔻品牌的傾情投入。我們希望能通過這一項目,讓更多人能欣賞到中法兩國的精湛藝術與跨國界的大美從而感知美的全球化多元化及包容性,見證中法相與而歡的往來、交流與合作,吸納與共享,進一步促進中法兩國文化藝術美的交流與溝通,美美與共。」

歐萊雅中國副總裁、高檔化妝品部總經理賽雅樂女士代表集團致辭

西岸美術館坐落於上海徐匯濱江,由英國著名建築師戴衛·奇普菲爾德(David Chipperfield)帶領的建築事務所擔綱建築設計,歷時三年建造完成,建築面積為2.5萬平方米。開館後將首先呈獻兩場開幕展覽,展出數百位世界頂尖藝術家的作品,涵蓋各領域的創作。在開幕之日起,西岸美術館推出為期兩周的開幕季活動,帶來包括放映、表演、論壇、工作坊、兒童活動等60場公共文化藝術項目。

西岸美術館館長李忠輝表示,未來西岸美術館將作為國際級文化藝術交流的平臺與載體,以公共性和國際性為原點,依託徐匯的歷史人文底蘊以及近年來西岸在文化藝術方面的發展基礎,致力於突破美術館的固有範疇和傳統邊界,邀請更多元的人群參與現當代藝術的文化體驗。一方面讓更多全球文化藝術精品有機會走近中國觀眾,另一方面向世界展示中國現當代文化藝術的豐碩成果,也期待通過本次與蓬皮杜中心的合作,對公共文化機構運營模式創新形成新的探索和嘗試,為上海全力打響「四大品牌」做出更多的貢獻。

備受關注的交流項目落地上海西岸文化走廊
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籤署五年展陳合作項目

上海西岸位於徐匯區黃浦江畔,曾是20世紀民族工業的發源地之一。2008年,以上海世博會的舉辦為契機,上海西岸遵循「規劃引領、文化先導、生態優先、科創主導」的發展理念,啟動地區城市更新。通過十年的發展,上海西岸已形成11.4公裡世界級濱水公共開放空間。

2012年,徐匯提出打造「西岸文化走廊」的品牌戰略計劃。隨後,先後建成龍美術館、餘德耀美術館、西岸藝術中心、西岸美術館等一系列公共文化場館的美術館大道群落,並舉辦西岸藝博會、西岸音樂節等文化藝術活動形成西岸文化藝術季城區活動品牌,2018年起,藉由世界人工智慧大會的舉辦、央視長三角總站的落戶以及西岸藝術季的發展等契機,上海西岸進一步拓展以AI+ART(人工智慧+藝術)為引領的文化線索,深化 「藝術設計、戲劇表演、視覺藝術和新媒體藝術」四條文化主線,推動產業發展,以「雙A」引擎帶動地區能級提升。這與蓬皮杜中心多年來建立的對「建築、視聽實驗、音樂、電影、視覺藝術、設計、表演藝術」文化形態的跨領域研究十分契合。此外,蓬皮杜中心自上個世紀以來,便一直與中國進行著積極的交流與合作。而近十年來上海西岸所呈現出開放與前衛的藝術氛圍也同樣吸引了蓬皮杜中心的目光。

2017年,西岸集團與蓬皮杜中心籤署戰略框架合作協議,並最終於2018年12月19日正式籤署為期五年的展陳合作項目。「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內容包括:

在未來五年內,雙方將以共同策劃為前提,在西岸美術館展開3個為期不少於18個月的常設展和約10個為期半年的特展;同時在法國巴黎蓬皮杜中心也將呈現3場聚焦中國現當代藝術作品的展覽; 雙方將基於當地藝術文化生態,共同組織策劃多場不同主題的特展以及面向不同年齡層觀眾的公共文化藝術項目; 雙方還將就美術館管理人才定期開展互訪、培訓等交流活動。

對此,蓬皮杜中心主席塞爾日·拉斯維涅(Serge Lasvignes)先生表示:「蓬皮杜中心很高興能成為上海西岸文化發展中的一部分。與西岸集團彼此產生合作意向開始,我們就與我們的夥伴建立起了牢固的信任和友誼。蓬皮杜中心一直致力於展示中國藝術的魅力與價值,在未來的五年時間裡,相信我們將進一步加強彼此的聯繫,也勢必促進東西方藝術家之間、文化機構之間產生新的對話。」

同時,作為「西岸文化走廊」裡程碑式文化項目,西岸美術館期待以此合作為契機,探索可複製、可持續的公共文化場館運營模式,創新公眾文化互動的方式。通過五年的各項展覽和活動,留下文化線索和城市檔案,為西岸區域今後更廣範圍的公共文化發展提供內容的積累和實踐的支撐。

徐匯區區長方世忠對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之間這次史無前例的合作表達了期待:「本次合作不僅是中法兩國之間文化交流模式的新探索,也將為國內公共文化機構的運營、為其如何參與塑造城市文化提供先鋒思路,並將成為『西岸計劃』中的標杆性實踐案例,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提供更寬廣的平臺,助力上海文化事業邁上新的臺階。」

數百件世界頂尖藝術作品亮相西岸美術館
國內首次系統性呈獻現當代藝術發展

西岸美術館將在未來五年內呈現3個為期一年半的常設展和約10個為期半年的特展,由西岸美術館和蓬皮杜中心共同策劃。常設展將為觀眾帶來蓬皮杜中心現當代藝術收藏中的標誌性作品,並通過三次主題展覽的互相補充,系統且完整地展現20世紀至21世紀現當代藝術的歷史面貌和發展進程,全面性地向亞洲觀眾提供對西方現當代藝術史的普及環境,並為藝術愛好者提供解讀經典傑作的全新視角。此外,特展將由雙方共同選題,深度挖掘當下全球化語境下熱議的藝術話題,提出最具研究價值的跨領域藝術展覽,並與常設展互為依託。兩者從點到面,通過系統化的內容和跨學科的視野,幫助觀眾實現對於現當代藝術的欣賞、認知,進而加深文化體驗。

2019年11月8日,西岸美術館首個常設展「時間的形態 -- 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一)」(The Shape of Time­ -- Highlights of the Centre Pompidou Collection vol. I)將正式向公眾亮相。「時間的形態」匯集了來自蓬皮杜中心的百餘件重磅作品,以20世紀和21世紀為主線,向公眾介紹蓬皮杜中心在藝術收藏方面的定位和歷史,以及相關藏品同歐洲乃至整個西方社會的重要淵源。展覽共分為十一個章節,展出包括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克裡斯蒂安·波爾坦斯基(Christian Boltanski)、蔡國強、亞歷山大·考爾德(Alexander Calder)、馬克·夏加爾(Marc Chagall)、威廉·德·庫寧(Willem de Kooning)、索尼婭·德勞內(Sonia Delaunay)、馬塞爾·杜尚(Marcel Duchamp)、阿爾貝託·賈科梅蒂(Alberto Giacometti)、法布裡斯·海博(Fabrice Hyber)、克裡斯蒂娜·伊格萊西亞斯(Cristina Iglesias)、瓦西裡·康定斯基(Vasily Kandinsky)、保羅·克利(Paul Klee)、胡安·米羅(Joan Miro)、瓊·米切爾(Joan Mitchell)、彼埃·蒙德裡安(Piet Mondrian)、巴勃羅·畢卡索(Pablo Picasso)、傑克遜·波洛克(Jackson Pollock)、格哈德·裡希特(Gerhard Richter)、白髮一雄、趙無極等在內的近百位世界頂尖藝術家的作品。通過「時間」這一線索,檢視跨度長達一個多世紀的藝術發展路徑,為觀眾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來了解視覺藝術對於時間的認知和表現。

與此同時,同期進行的首個特展「觀察 -- 蓬皮杜中心新媒體典藏展」(Observations -- Highlights of the Centre Pompidou New Media Collection)將以跨學科的討論方式聚焦新媒體藝術發展。在西岸美術館90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內展示來自蓬皮杜中心館藏中的15位藝術家16件創作於1972年至2017年期間的精選作品,並將特別關注中國藝術家對於該領域的討論和貢獻。參展藝術家包括彼得·坎普斯(Peter Campus)、克勞德·克洛斯基(Claude Closky)、崔岫聞、萊涅可·迪克斯特拉(Rineke Dijsktra)、哈倫·法羅基(Harun Farocki)、丹·格雷厄姆(Dan Graham)、莫娜·哈透姆(Mona Hatoum)、池田亮司(Ryoji Ikeda)、瓊·喬納斯(Joan Jonas)、提耶利·昆採爾(Thierry Kuntzel)、布魯斯·瑙曼(Bruce Nauman)、託尼·奧斯勒(Tony Oursler)、黑特·史德耶爾(Hito Steyerl)、張培力、周滔。值得一提的是,蓬皮杜中心的新媒體館藏創建於1970年代中期,比1977年由倫佐·皮亞諾和理察·羅傑斯設計的蓬皮杜中心正式落成還要更早。館藏中包括了近3000件含影像、視覺裝置、聲音及涉及互動數碼科技等新媒體作品。

此外,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也將共同策劃,持續不斷地推出立意鮮明、形式豐富的公共文化藝術項目。自開幕之日起,西岸美術館將推出為期兩周的開幕季活動,帶來包括舞蹈、音樂、表演、論壇、工作坊、兒童活動等60場公共文化藝術項目。包括馬迪奧·切薩裡(Matteo Cesari)、朱莉·史蒂芬·陳(Julie Stephen Chheng)、丁乙、梅瑞燕·古爾芬克(Myriam Gourfink)、託馬·朗弗朗士(Thomas Lanfranchi)、齋藤麗(Lei Saito)、安妮·德納斯塔斯 + 賽琳娜·科寧工作室(Studio Anne Denastas + Selina Konig)、卡斯柏·託普利茨(Kasper Toeplitz)、吳珏輝、張培力、趙磊等藝術家,以及蓬皮杜聲學暨音樂研究協調院(IRCAM)和上海音樂學院都將精彩亮相。

毗鄰濱江的文化綜合體
打造開放式和生活化的美術館參觀體驗

西岸美術館坐落在被評為「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的徐匯濱江公共開放空間,是構建區域乃至城市公共文化空間的重要平臺,旨在打造一個社區性的、有溫度的跨學科文化中心。西岸美術館致力於呈現為面向所有人開放的公共文化場所,吸引更多人走進美術館、使用美術館,進而享受美術館生活,與所有參與者共譜嶄新的城市文化圖景。

西岸美術館由英國著名建築師戴衛·奇普菲爾德帶領的建築事務所擔綱建築設計,歷時三年建造完成,總建築面積為2.5萬平方米。西岸美術館內部展示空間除了三個主要負責呈獻常設展與特展作品的展廳外,還包括一個特別項目空間「展廳0」,以及由多功能廳、盒子、智造展廳(其中包括工作室、遊樂場、兒童工坊)組成的地下一層。

「展廳0」將主要關注各個國家年輕當代藝術家的交流,逐步建立開放的藝術生態環境,由中西方持衡的視角對現代性問題進行不斷討論與探索。西岸美術館地下一層空間的三個各具不同優勢的功能場所也將在蓬皮杜的共同策劃下,結合地域展開公共文化藝術項目。例如,環境沉浸式舞蹈演出《噪升》,將由14名中國舞者與舞蹈編導本人和一名法國舞者聯袂出演,以原創聲音裝置(120個振蕩器群)為音樂背景的沉浸式舞蹈演出。在整個表演期間,觀眾可以自由進出。

西岸美術館被分設兩個入口,參觀者不僅可以選擇從龍騰大道正門口進入美術館,也可沿著西岸濱江步道走上美術館外部的開放式臺階,拾階而上或至下進入美術館的不同區域。貫通龍騰大道與濱江步道的這一設計,也恰好連接起美術館內部與戶外濱江,營造共享功能空間,形成鼓勵交流和體驗的開放式參觀動線。而美術館的主體建築 -- 三個承載著展覽功能的建築體量被設計呈風車型旋轉排布,並通過中央的雙層通高與門廳聯繫。該布局滿足了建築的各個部分均可獨立運營的可能。美術館的外圍則由半透明的、玉石般的玻璃包裹,使其在白天和夜晚的光線下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而下沉式水景庭院、臨江景觀露臺以及周邊濱江步道都將成為西岸美術館的空間有機體。

這一系列的設計為西岸美術館與觀眾之間的互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從空間層面協助美術館打破傳統的運營體系。公眾不僅可以選擇前往美術館觀賞展覽,也可在書店、咖啡館、餐廳、酒吧等作為沿江獨立配套服務進行休閒。西岸美術館通過綜合體的設置,期待觸發不同人群對於藝術的好奇心,拉進公眾與文化藝術的距離,將此打造為參觀者輕鬆訪問的文化休閒目的地。

相關焦點

  • 法國蓬皮杜中心特展登陸上海西岸美術館
    2020年11月10日,上海西岸美術館與法國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推出的特展「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在西岸美術館正式拉開帷幕。據了解,「設計與奇思」中大部分作品來自蓬皮杜中心館藏,同時展出的還有12位中國設計師的創作,包括來自由馬巖松主持的MAD建築事務所的骨椅、由設計師張雷用柔弱宣紙糊出的扶手椅「飄」、設計師陳旻用竹皮演繹出中國風的「杭州凳」,其他參展的中國藝術家和設計師還包括邵帆、周洪濤、楊泓捷等。
  • 蓬皮杜中心亞洲的首個合作項目,西岸美術館開展
    西岸美術館(West Bund Museum)於2019年11月8日正式向公眾開放,並開啟與法國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Centre Pompidou)籤署的為期五年的展陳合作項目。「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是蓬皮杜中心在亞洲的首個合作項目。西岸美術館坐落於上海徐匯濱江,由英國著名建築師戴衛·奇普菲爾德(David Chipperfield)設計,建築面積為2.5萬平方米。
  • 11月在西岸看展,逛成扁平足也不稀奇
    「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 在全新的西岸美術館(West Bund Museum) 正式 「西岸美術館與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陳合作項目」 是蓬皮杜中心在亞洲的首個合作項目。 11月8日開始就向公眾正式開放啦!
  • 83家場館吸引觀眾841萬人次,上海市美術館大數據發布
    、以上海飛機製造廠廠房為基礎改造的西岸藝術中心等,並與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中國香港西九龍文化區等建立了合作關係。今年徐匯濱江美術館大道(上海龍美術館、上海餘德耀美術館、上海劉香成攝影藝術中心、上海油罐藝術中心、西岸美術館)累計接待觀眾近93萬人次。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⑥ | 藝術特展真的「網紅化」了嗎
    此後,原上海飛機製造廠廠房被改建為西岸藝術中心,除了每年舉辦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藝術與設計創新未來教育博覽會外,一些品牌發布也選在此處,西岸藝術中心對面,上海攝影藝術中心在2015年建成開館。2019年3月7日,「草間彌生:愛的一切終將永恆」展在上海復星藝術中心開幕。現場圖。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⑥|藝術特展真的「網紅化」了嗎
    作為民營資本的「天協文化」在10年間也引進了多場國外一流藝術家的真跡展,其中包括「印象派大師·莫奈特展」「蓬皮杜現代大師展」「西方藝術500年」等,也一度引領城市展覽藝術新風尚。2011年天協文化「畢卡索中國大展」開幕儀式上,張曼玉出現在展廳。
  • 從「尋海派」 到「望國際」,上海市美術館展覽季今啟動
    12月16日,「2020年上海市美術館展覽季」活動正式啟動,作為「1+16」美術館市民共享計劃重點內容之一,展覽季活動分為「頌中華」「探先鋒」「尋海派」「賞館藏」「品大師」「望國際」六大主題,貫穿元旦、春節假期,持續至2021年3月。
  • 2020年全球第一個大型線下藝博會,西岸博覽會贏在何處?
    11月11日,第七屆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如期在西岸藝術中心拉開帷幕,被疫情擾亂的藝術界迎來今年首次規模盛大的線下博覽會,全球頂尖畫廊、藝術家最新力作、收藏家與藝術愛好者齊聚一堂,不僅為藝術市場注入一針強心劑,也讓人不由得重新評估西岸博覽會的地位與影響力。
  • 暢遊西岸櫻花季,4.5折福利聯票帶你逛9展,品美食,來來來!
    補貼100元讓更多市民參與到公共文化活動中正值西岸櫻花季西岸文化藝術季·春夏聯票正式上線一票盡享四館九展賞櫻花 看展覽來西岸 一次玩個夠每年只開放兩周的風景你,還不來看看?·春夏聯票1票覽盡4大場館9場展覽@龍美術館(西岸館)@餘德耀美術館@上海攝影藝術中心@西岸美術館6家餐廳8.5折鉅惠4251 法南之家、Cafe
  • 一周觀展指南|見證「全球藝場的上海時間」,不僅僅在西岸
    11月,正值上海藝術季和第二屆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西岸藝術與設計博覽會、蓬皮杜合作項目「設計與奇思:裝飾之自然本源」、「摩耶精舍:張大千的園林」等分別在徐匯濱江的主要藝術場館開幕,見證了「全球藝場.上海時間」的主題。
  • 浦東美術館開幕大展敲定
    隨著陸家嘴集團與英國泰特美術館昨天籤署合作文件,浦東美術館——這座黃浦江畔即將落成的文化新地標拉開運營工作的序幕。  浦東美術館位於陸家嘴中央商務區,總建築面積40590平方米,建築地下二層、地上四層。項目於2017年9月開工建設,計劃2021年初竣工,2021年年中開幕。泰特美術館是建於20世紀的英國國家博物館,主要展示英國藝術和當代國際藝術,現在已成為一個由四家美術館組成的系統。
  • 「高壓—杜尚獎·法國當代藝術現場」展在紅磚美術館開幕
    杜尚獎·法國當代藝術現場2017年5月27日,中國北京策展人:阿爾弗雷德·帕克芒助理策展人:黛芬妮藝術家:卡德爾·阿提亞、拉蒂法·艾霞克茜、西普裡安·加亞爾、多米尼克·岡薩雷斯-弗爾斯特、洛朗·格拉索、馬提厄·梅席耶、朱利安·佩維厄、塔提亞娜·圖薇 主辦:紅磚美術館協辦:法國國際藝術傳播委員聯合會支持:法國駐華大使館和法國文化中心展覽時間:2017.05.28 - 2017.08.27展覽地點:北京市朝陽區順白路 紅磚美術館
  • 餘德耀美術館牽手洛杉磯郡博物館,張大千展奈良美智展將來上海
    今天晚上,上海餘德耀美術館宣布:餘德耀秘書官、洛杉磯郡藝術博物館LACMA和卡達博物館群開展一項跨國合作,三家機構將聯合開發、共享展覽和項目。三館牽手為上海的藝術未來擴展了宏大的想像空間,對中國的當代藝術生態更是錦上添花。這是繼續蓬皮杜中心牽手西岸後,上海美術館的又一重量級跨國合作。
  • 藝術的「上海時間」①|美術館群何以在浦江兩岸持續崛起
    浦江兩岸,無論是近期的西岸藝博會、Art021,還是「唐招提寺文物」、莫奈、蒙克、蓬皮杜合作展陳等一系列重量級大展,都讓人看到今年全球藝術界久違的「春天」,見證著上海的大氣與多元。疫情之下,浦江之濱,藝術的盛況何以不減。「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近期深入探訪上海濱江美術館群,探尋藝術的「上海時間」與背後。
  • 回到美術館的孩子們:兒童節有藝術觀展,也有沉浸體驗
    疫情散去,一度消失在博物館、美術館的孩子們,也將被重新請回繽紛的展廳。獲悉,兒童節期間,上海明珠美術館、西岸美術館、龍美術館、遼寧省博物館、蘇州美術館、北京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等均推出多種活動和展覽,邀請孩子度過特殊年份中有意義的節日。 明珠美術館:連續三天對少兒免費開放 疫情期間,明珠美術館的做法十分暖心。
  • 一周觀展|東京觀文徵明特展,廣州讀倫勃朗到莫奈
    外婆橋與好白相展期:2020年1月10日—1月17日(外婆橋) 2020年1月18日—1月31日(好白相)地點:羽瓦臺美術館(長寧區紫雲西路9號虹橋公園內2號樓)由上海書畫院攜手羽瓦臺美術館合作的這一展覽分為「外婆橋」和「好白相」兩個主題(子展覽
  • 你等待了很久的「解鎖6月上海看展好去處」終於來了
    西岸美術館展覽 | 時間的形態 —— 蓬皮杜中心典藏展(一)展期:2019.11.08-2021.05.09地址:上海市徐匯區龍騰大道2600號票價:80元(周末票)「時間的形態」作為西岸美術館首個常設展,匯集了來自蓬皮杜中心的百餘件館藏作品
  • 北丘當代美術館正式開幕
    (原標題:北丘當代美術館正式開幕) 北丘當代美術館「2020·空間
  • 震後五年:一座「牆外」美術館|博物館社群
    第二個外館「藝術盒子(ArtBox)」是美術館與克萊斯特徹奇理工學院合作並由後者設計製作的,整組安置在市區商業中心空地上的鋼製貨櫃風格模塊空間。美術館在此舉辦了為期一年的展覽,目的是「將藝術送回市區中心」。布局緊湊的場地、交錯的視野和自然的光線,給布展增加了技術難度,但也給項目管理帶來了新的工作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