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南方都市報APP
大灣區城市群一體化進程又添助燃劑。
近日,一份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地鐵城際一體化運營規劃——珠三角城際鐵路線網優化的專題研究工作,正式啟動。而隨著2021年軌道交通互聯互通技術標準出臺,大家期盼的灣區城市群內「一票通達」的軌道交通「公交化」運營模式有望變為現實。
這也意味著,廣州將通過廣東省政府的授權委託,通過承接「城際+地鐵」一體化融合運營,突破城市行政邊界,把大灣區城市群變成一個「一小時」即可抵達的「超級大城市」。
這當中,大家最為關注的原廣州地鐵18號線延伸線(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鐵路)、原28號線(佛山經芳村魚珠至東莞城際)等十多條城際線路有望受益。而廣州作為灣區核心引擎的影響力,也由此進一步擴大。
明年1月完成
大灣區「地鐵+城際」一體化運營規劃
近日,廣州地鐵集團在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網站發布四份相關招標公告。本次招標項目涉及粵港澳大灣區地鐵城際一體化運營規劃——珠三角城際鐵路線網優化專題研究一個主專題,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地鐵城際一體化運營管理專題研究、粵港澳大灣區地鐵城際互聯互通技術標準及改造工程研究、粵港澳大灣區地鐵城際一體化生產力設施布局專題研究三個分項專題。
其中,主專題的項目研究內容包括對粵港澳大灣區城際鐵路網與灣區各城市軌道交通線網一體化運營規劃、互聯互通規劃,互聯互通協同運輸技術標準,生產力設施資源共享規劃,建設運營一體化管理機制和服務規劃等方面的全面研究。其他三個分項專題的研究內容主要為各方面的具體細化。
預計2021年1月能完成全部研究工作。
城軌與地鐵不兼容給互聯互通帶來障礙
突破城市行政邊界交通一體化先行先試
公告稱,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戰略指引下,大灣區城市群將發展升級成為突破城市行政邊界,實現區域內社會、經濟、綜合服務設施一體化融合的高端經濟集聚區。
如何突破城市行政邊界?單軌道交通這塊,目前就存在著國家鐵路、城際鐵路、城市地鐵這三種形態。在運營網絡、資源、票務、客運組織上,雖然目前已呈現一體化融合發展的格局,但其實彼此間並不完全「兼容」。
公告中就列出四點不足。這些不足,其實是兩種軌道交通制式在運營機制、運輸組織、調度指揮、車站布局、服務標準、管理規則等方面帶來的較大差異,從而給互聯互通帶來障礙。
城際與地鐵線網存在的四大不足
>城際與地鐵線網功能與通道規劃統籌不足;
>城際與地鐵線網互聯互通存在障礙,過軌運營的行車組織和條件亟待研究;
>城際與地鐵車站管理及票務模式差異明顯,一體化運營服務亟待建立;
>城際與地鐵生產力布局缺乏統籌,線網資源共享不足。
十年前「廣佛地鐵」全國率先突破行政邊界
兩年前省政府委託廣州地鐵承接珠三角城際鐵路運營
城際鐵路採取地鐵運營模式,將線網內各城市變成同一座大城市來運營,讓旅客如同在市內坐地鐵一樣往返於線網內各城市,目前,珠三角城市群內,只有2010年開通的地鐵廣佛線實現。這條國內首條跨越地級行政區的城市軌道交通線路,完全可以視為廣州地鐵集團運營的首條「城際鐵路」。
因此,2018年,廣東省政府決定委託廣州地鐵集團承接珠三角城際鐵路運營,也是順理成章之事。
據公開資料顯示,廣州地鐵集團與廣東省鐵投集團籤訂了《廣東省城際鐵路委託運輸管理總體協議》,廣東省鐵投集團將廣東省控股的:廣清城際廣州北至清遠段、廣州東環城際廣州北至白雲機場T2段、廣肇城際廣州南至佛山西(不含)段及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調度指揮中心等項目,按計劃分階段委託廣州地鐵進行運輸管理。
去年3月,廣州地鐵集團宣布珠三角城際接管計劃
2019年底接管:廣清城際、珠機城際(拱北-橫琴),新白廣城際(白雲機場-廣州北)
2020年底接管:廣佛南環(廣州南-佛山西),佛肇城際(肇慶-佛山西),新白廣城際(新塘-竹料)
2021年底接管:佛莞城際(望洪-廣州南),莞惠城際(小金口-道滘),新白廣城際(白雲機場-竹料),廣佛東環(竹料-廣州南)
2022年底接管:琶洲支線(蓮花-琶洲),穗莞深(深圳機場-新塘),廣珠城際(珠海-廣州南)
2023年底接管:珠機城際(橫琴-珠海機場)
據這次公告顯示,目前,廣州地鐵集團正積極籌備廣清城際等線路的運營接管工作。如此看,第一步接管計劃未能在2019年底前完成。
據《廣東省2020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顯示,廣清城際廣州北至清遠段,要今年才能建成。而廣清城際廣州白雲至廣州北站和清遠站到職教站,這兩段計劃要2024年建成。
新白廣城際(白雲機場-廣州北)要2021年才能建成。
最快能接管的,應該是珠機城際一期(拱北-橫琴—長隆)。據廣東鐵投近日消息,該線路已進入通車倒計時階段。
3條已運營9條在建城際鐵路
將按新技術新服務標準進行改造
據悉,2019年,廣州市組織開展了新一輪城市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修編工作,其中新增了廣州都市圈快線網絡層次,構建了以廣州為中心,通達周邊大灣區城市中心的1小時軌道經濟、生活通勤圈。
2019年6月11日,廣州地鐵集團註冊成立全資子公司——廣東城際鐵路運營有限公司。9月6日上午在廣州正式揭牌。
去年9月6日,廣州地鐵集團全資全資子公司廣東城鐵運營公司揭牌。
如果說,成立廣東城鐵運營公司,標誌著廣州地鐵探索「地鐵+城際」一體化運作邁出堅實的一步,那招標公告的發布,則是廣州地鐵力求突破的關鍵之舉。
特別是公告中提到,要研究制定「城際+地鐵」線網互聯互通系統技術標準,建立「城際+地鐵」線網協同運營服務標準,是「城際+地鐵」一體化運營的最大保障。
公告稱,將針對已運營3條、在建9條線城際線,結合制定的標準研究改造工程方案,保障城際網與地鐵網設施共享、過軌運行等互聯互通條件,實現區域內互通互聯、換乘便捷、一票通達的目標。
過軌運行、一票通達,意味著未來我們大灣區將仿效東京都市圈的軌道交通網絡——日本國鐵JR、東京地鐵、私營鐵路之間軌道互通,列車可以在彼此間直接運行,乘客無須下車換乘。
這意味著,未來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城際出行,將如同坐公交一樣方便。從廣州入閘進地鐵到大灣區其他城市出閘,全程只買一次票(刷一次卡)。
廣州地鐵集團負責人此前在接受採訪時也用「三個一」進行過描述。未來將構建「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的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運營模式。
說明:以官方最終公布線路為準。
廣州「關係網」越來越大
18號線延伸線等有望地鐵化運營
今年3月上旬,廣州市政府網站公布2019年重點工作落實情況。原廣州18號線延伸線已改為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際鐵路,原地鐵28號線改為佛山經芳村魚珠至東莞城際。
這兩條備受大家關注的兩條跨市地鐵線改為城際項目後,大家甚為擔心影響速度。如果按此次公告的要求,無論是18號線延伸線、28號線,還是往珠江口東岸城市方向聯通的廣州地鐵22號線,都有望實現城際與地鐵一體化的貫通運營。
此前,有消息稱,未來廣州會有17條地鐵與佛山連接,5條地鐵與東莞銜接。如果「城際+地鐵」一體化運營後,廣州在大灣區內的「關係網」無疑越編越大,而廣州的影響力也將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