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父親的鞋子
李漢榮
那年,記得是深秋,父親搭車進城來看我們,帶來了田裡新收的大米和一袋麵條。「沒上農藥化肥,專門留了二分地給自己種的,只用農家肥,無汙染,保證綠色環保有機,讓孫女吃些,好長身體。」父親放下糧袋,笑著說。我掂量了一下,大米有五十來斤,麵條有三十多斤。鼓鼓襄襄兩大麻袋,不知他老人家一路怎麼顛簸過來的。老家到這個城市有近一百華裡路,父親也是快八十歲的老人了。看著父親一頭的白髮和駝下去的脊背,我沒有說什麼,心裡一陣陣溫熱和酸楚。
父親看著我們剛剛入住的新房,牆壁雪白,地板光潔,說,這輩子當你的爹,我不及格,沒有為你們墊個家底,你們家裡,連一片磚我都沒有為你們添過,也沒有操一點心,也沒幫過一文錢,我真的不好意思。只要你們安然、安分,我就心寬了。我不住地說,爹你老人家還說這話,我們長這麼大就是你的恩情,你身體不錯好好活著就是我們的福分,別的,你就別想多了。
父親忽然記起了什麼,說,嘿,你看,人老了忘心大,鞋子裡有東西老是硌腳。昨天黃昏在後山坡地裡搬包穀,又到林子裡為你受涼的老娘扯了一把柴胡和麥冬,樹葉啦,沙土啦,鞋子都快給灌滿了,當時沒抖乾淨,衣服上頭髮上粘了些野絮草籽,也沒來得及理個髮,換身像樣的衣服,就這麼爭慌慌來了。走,孫女兒,帶我下樓抖抖鞋子,幫我拍拍衣服上的塵土。我說,就在屋裡抖一下,怕啥,何必下樓。父親執意下樓,說新屋子要愛惜,不要弄髒了。
樓下靠牆的地方,有一小片長方形空地,還沒有被水泥封死。父親就在空地邊,坐在我從樓上拿下來的小凳子上,脫了鞋子仔細抖,又低下身子讓孫女兒拍了衣服,清理了頭髮。上樓來,我幫父親用梳子梳了頭髮,這是我唯一的一次為他梳頭。我看清了這滿頭的白髮,真有點觸目驚心,但我又怎能看清,白髮後面積壓了多少歲月的風霜?
第二年春天,樓下那片空地上,長出了院子裡往年沒有見過的東西,車前子、野茅草、蓑草、野薄荷、柴胡、燈芯草、野蕨秧、野刺玫,在樓房轉角的西側,還長出一苗野百合。大家都感到驚奇,有個上中學的孩子開玩笑說,這不就是個百草園嗎?
大家都說,新鮮,真新鮮。也有人說這個院子向陽,有空地就不愁不長苗苗草草。議論一陣也就不再管這事了。
只有我明白這些花草的來歷。它們來自父親,來自父親的頭髮、衣服和鞋子,來自父親的山野。
是的,父親也許沒有帶給我們什麼財富、權力和任何世俗的尊榮清貧的父親唯一擁有的就是他的清貧,清貧,這是父親的命運也是他的美德。
但是,比起他的沒有留下什麼,父親更沒有帶走什麼,連一片草葉、一片雲絮都沒有帶走。他沒有帶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
連我對他的感念和心疼,他也沒有帶走,全都留在了我的心裡。這麼說來,我的所謂的感念和心疼,說到底還是我從父親那裡收穫的一份感情,直到他不在了,我仍然在他那裡持續收穫著這種感情。而他依然一無所有地在另一個世界孤獨遠行。
是的,他沒有帶走的一切,就是他留下的。我看著大地上的一切,全是一代代清貧的父親們留給我們的啊。
何況,我的父親,曾經,他把他的山野、他的草木、他的氣息都留給我們。
他清貧的生命,又是那般豐盛和富有,超過一切帝王和富翁。在他的衣服上拍一下,鞋子裡抖一下,就抖出一片春天。……
父親越去越遠,越去越遠,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
1.這篇散文以「父親的鞋子」為題,用意何在?
2.根據文章前三段文字,簡析父親的形象特徵。
3.畫線的句子好在哪裡?請賞析。
4.作者在文末說「父親越去越遠,越去越遠,他留下的草木,永世芳香」,聯繫全文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5.「那麼,我們這些自以為是地活著的人們,又能給世界留下什麼呢?我們敢於踐踏一切的鞋子裡,除了欲望的釘子和冷酷的鐵掌,還有別的可以發芽開花的種子嗎?」這段文字原是全文倒數第二段(省略號部分),有人認為可以刪去,有人認為不可刪去,你以為呢?請說明理由。
【答案】
1.①「父親的鞋子」既是文中的重要物象,又是行文的線索,串起了全文的敘事、議論和抒情。②以小見大,尋常的物象背後寄寓了深刻的人生意蘊。
2.①深愛孩子,不管路途遙遠和自己年邁,進城給兒子送大米和麵條;②樸實善良,為沒給兒子買房出過力而感到內疚,連撣身上的塵十也要到樓下去。
3.運用對比、比喻的手法,讚美父親的生命儘管清貧卻意義豐盛,給我們留下豐厚的人生啟示,語言精練,韻味悠長。
4.①父親也許沒有帶給我們什麼財富、權力和任何世俗的尊榮,卻給我們留下了美德和深厚的感情;②父親雖然遠去,卻永遠活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一生緬懷不盡;③以「草木」作比,喻父親美德永世芳香,形象生動;④呼應前文關於春天院子裡長出花草的描寫和議論,深化題旨。
5.示例一:不可刪去。①以父親的人生態度來反觀我們自身,用對比的方式深化文章對於人生價值意義的思考;②緊扣「鞋子」這個物象,用形象的筆觸批判現代人正在喪失自己純樸的本性,使得文章更具思想的力量。
示倒二:可刪去。①全文的敘述比較樸實,抒情和議論也傾向於內斂和含蓄,而這段文字批判的鋒芒過於顯露,與總體風格不夠協調;②含蓄的表達反而能夠給予讀者更廣闊的審美空問,涵詠之問,意味更加深遠。
1.本題考查理解含義和作用的題,具體而言屬於題目作用。小說的標題作用:①主題、人物、情節;②線索、懸念;③象徵、雙關。思考全面、抓住要點,緊扣文本、具體分析,語言規範,表述鮮明。
答案①屬於結構思路方面的作用。「父親的鞋子」串聯了記憶裡與父親相關的很多情節,比如要到樓下打掃、到沙土,後文小區裡生長的各類花花草草都與父親的鞋子有關係。可見,「父親的鞋子」是文中的重要物象,也是行文線索,推動情節發展,且融合了敘事、議論和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
答案②屬於內容主旨和語言修辭上的作用。小小的鞋子裡裝滿了父親的愛,可見作者塑造人物時使用了以小見大的方法,平凡普通稀鬆常見的鞋子背後寄寓了深刻的人生意蘊:生命儘管清貧卻可以意義豐盛,永世芳香。
2.本題考查概括分析人物形象和塑造性格的能力。具體方法包括:1.可以藉助聯想與想像,讓作品中的人物在自己的頭腦裡活起來,讓作品中的人物走到我們面前與我們做心靈的對話。2.從人物描寫切入,看人物性格的具體表現。比如魯迅先生的《祝福》,我們從祥林嫂的肖像描寫中就可以看出她的命運變化和性格特點。3.可以從環境切入,看人物性格成長的背景。小說中的環境是指人物成長、活動和事件發生、發展的場所,它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氣氛,推動情節,揭示人物的精神世界,烘託人物的思想性格。可以說環境是人物性格成長的基石。4.緊扣小說文體知識去答題。小說的三大要素是人物、情節、環境。人物是小說的核心,情節是小說的骨架,環境是小說的依託。小說中的人物,可以通過人物的肖像、動作、語言、心理、神態等方法來進行描寫。
要解答本題首先圈定答題區域,即「文章前三段文字」。先用四字短語概括出性格特徵,然後結合文本事例分析。比如答案①「深愛孩子」②樸實善良屬於概括的「面」, ①「不管路途遙遠和自己年邁,進城給兒子送大米和麵條」 ②「為沒給兒子買房出過力而感到內疚,連撣身上的塵十也要到樓下去」屬於具體的點,「簡析題」一定要點面結合。
3.本題考查賞析能力,具體包括解讀文本內容主旨和鑑賞小說的藝術手法。賞析內容一般包括淺層和深層含義,主旨大意指的是主人公的性格心理以及作者的情感態度;另外要看是否運用了什麼獨特的修辭手法(比喻、擬人、排比、誇張、通感等)。總而言之賞析題要結合小說原文中的具體語句來分析語言運用的準確、簡練、生動、深刻,揭示表達的情感態度和藝術效果。答題基本格式:表達技巧(運用對比、比喻的手法)+具體內容(讚美父親的生命儘管清貧卻意義豐盛)+表達效果(給我們留下豐厚的人生啟示,語言精練,韻味悠長)。
4.本題考查理解能力。具體指理解主要句子的含義和作用,思維角度包括內容主旨、結構思路、語言修辭。「父親越去越遠」,委婉表達了父親的離開,「越去越遠」四字短語的反覆,表達了對父親離開的不舍和懷念。這種深厚的思念隨著時間推移轉化為有形可見的與父親有關的「草木」,人雖然離開了,但是精神永在,啟迪教育著我們,即「永世芳香」,結尾運用比喻修辭,生動形象具體可感。結構上與題目、開頭、上文緊相照應,結構嚴謹,真摯感人。
5.本題考查探究能力,歸根到底屬於段落作用題。某一情節或者結尾合理性的探究:明確是否合理,分析理由從表現人物性格、情節、主題等方面來回答;如刪去了就情節不完整了,不能很好表達主題了等話語。
示例一:①以父親的人生態度來反觀我們自身,用對比的方式深化文章對於人生價值意義的思考,屬於修辭角度;②緊扣「鞋子」這個物象,用形象的筆觸批判現代人正在喪失自己純樸的本性,使得文章更具思想的力量,屬於人物性格和主旨情感層面。
示倒二:①全文的敘述比較樸實,抒情和議論也傾向於內斂和含蓄,而這段文字批判的鋒芒過於顯露,與總體風格不夠協調,屬於語言風格方面;②含蓄的表達反而能夠給予讀者更廣闊的審美空問,涵詠之問,意味更加深遠,屬於表達效果。
理解現代文閱讀標題的內涵及作用題目要注意從以下幾個方面解題:
1.標題是否交代時間、地點、環境;
2.標題是否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3.標題是否是文本的線索;
4.標題是否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務;
5.標題是否推動了情節的發展或推動了故事情節的轉折;
6.標題是否一語雙關,是否對主題的表現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他是名利場中的異類
讓日子在舞蹈與音樂裡變得富有美好
現代文閱讀:牛鈴叮噹
失去人間美好東西之人,才有福氣
現代文閱讀:哦,香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