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的較量,兩個天才主導了美蘇太空競賽?最終成果影響整個世界

2020-12-15 德智體美四開花

在冷戰時期,美蘇兩國為了爭奪航天技術的最高地位展開了太空競賽,在二戰結束後,兩國俘獲了大量德國火箭方面的技術和科研人員,為了保持在航天領域的技術領先和國家安全,兩國展開了以研發飛彈為目的的太空軍事競賽。

二戰末期納粹德國研發了V-2遠程火箭,它不僅是世界上最早投入實戰的彈道飛彈,也開創了現代航天運載火箭和遠程飛彈的全新領域。美蘇兩國對這款火箭早就垂涎已久,為此兩國開始瘋狂爭奪V-2火箭的工程師。

美國一早就將V-2火箭的總設計師馮布勞恩掌握在了自己手裡,蘇聯也竭盡全力的在V-2火箭工廠附近搜索,找到了一批V-2火箭的工程師。然而美國這時又引爆了第一顆原子彈,這讓蘇聯方面開始感受到巨大的壓力,因為美國此時掌握了威力巨大的核彈,還擁有了能夠遠距離投放核彈的技術。

但是美國這時候卻並沒有重用這位總設計師,一方面由於美國在削減軍費,沒有航天方面的預算,另一方面因為馮布勞恩的納粹身份,也使得他在美國得不到重用。另一邊在蘇聯方面科羅廖夫成為了蘇聯航天領域的首席工程師,這場天才與天才之間的較量由此展開。

科羅廖夫仿照著德國的V-2火箭研製出了蘇聯的R-1火箭,並在很短的時間裡又研發出了射程超過V-2火箭的R-2火箭。1953年,科羅廖夫接到了後來成為世界上最早的洲際飛彈的R-7火箭的研發命令。

1957年8月,R-7試射成功,美國這才開始提高警戒,但是這件事並沒有引起西方的關注,直到兩個月後,蘇聯用R-7火箭將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送上了太空,蘇聯成了第一個進入太空的國家,美國終於意識到蘇聯此時已經有辦法隨意的攻擊美國本土的任意角落。

赫魯雪夫的一句話更是讓美國人心惶惶,他說:「蘇聯可以把人造衛星的載重換成核彈頭。」,美國也開始加速衛星發射計劃的進行。1957年12月,美國打算直播自己的火箭發射過程,然後這場受到全世界矚目的發射計劃失敗,火箭發生爆炸,在地面化作一團火球。

但是這次失敗的發射並不是馮布勞恩主導的,美國這時終於意識到了馮布勞恩的價值,這位前納粹工程師終於得到了送衛星上天的機會。在這次發射失敗短短八個星期之後,馮布勞恩就將美國的衛星送上了太空,美蘇雙方的太空競賽終於正式打響。

在五十年代末,蘇聯在太空競賽中一直處於領先地位,1961年4月,甘迺迪擔任美國總統才不過三個月的時間,蘇聯的加加林就成為了人類進入太空的第一人,於是美國這個時候開始計劃在六十年代結束前,搶先登陸月球,儘管這並沒有任何實際意義。

但是這項計劃依舊被蘇聯搶先,1959年蘇聯的月球二號成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登陸月球的飛行器,而美國為了在60年代結束前成功登月,開始了緊羅密布的火箭研發工作,每艘火箭發射的間隔平均只有不到半年。

而1966年蘇聯在太空競賽中的總設計師科羅廖夫逝世,在這之後蘇聯計劃送太空人上月球的N-1火箭發射四次全部失敗,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成功登月,太空競賽由此達到頂峰。

有人認為如果科羅廖夫沒死,那麼蘇聯將成為第一個派太空人登上月球的國家,也有人認為正是毫無意義的太空競賽最終將蘇聯拖垮,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冷戰時期美蘇的太空競賽,為現代航空技術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極大地促進了科技的進步。

相關焦點

  • 太空競賽有多精彩?蘇美兩個天才各顯神通,猶如「神仙打架」
    可是當二戰結束之後,馮·布勞恩所創造的技術成為了世界打開太空的鑰匙,為此在二戰結束後,美方專門派遣人員去尋找馮·布勞恩,最終將馮·布勞恩帶到了美國。和美國擁有同樣嗅覺的還有蘇聯,可惜蘇聯卻晚了一步,只拿到了一些設備,錯失了馮·布勞恩這位天才。
  • 天才與天才的對決是什麼樣的?這部紀錄片也太酷了吧
    更因為它激起了每一個人的求(ba)知(gua)欲(xin):天才與天才之間的對決是什麼樣的?可能一不小心就改變了世界呢――《天才爭霸戰》(又名:美國英才)American Genius這部紀錄片記錄了改變世界的八場對決。主角不同常人,每一個都是天才,天才的對手還是天才。
  • 與愛迪生較量,被遺忘的天才——「科學怪人」尼古拉·特斯拉
    可以說,當今世界的科學發明體系仍然建立在特斯拉留下的遺產之上。除了在科學上卓有建樹,他還是一名詩人、哲學家、音樂鑑賞家、養鴿專家。 特斯拉的科學地位如此顯赫,甚至整個科學界都為他臣服,那為何他當時並未名聲大噪,而似乎是被「遺忘」了?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天才? 神還是怪人?
  • 美蘇冷戰怎麼結束的,星球大戰計劃,起到了什麼影響
    一直到1947年,美蘇兩個聯盟在國際上展開了冷戰。所謂的冷戰,就是在意識形態上進行對抗。這種狀態持續了幾十年,對國際環境造成了深遠的影響。可是戈巴契夫上臺之後,經過總結髮現了一個問題:依照蘇聯當時的實力,根本就取代不了資本主義,兩種制度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分出勝負,共存才是唯一的出路。
  • 31歲的「天才少年」蔣方舟已泯然眾人:殊途同歸,天才也註定平凡?
    這些年少成名的孩子,面對整個世界的時候,都戴了一個面具,戴上面具的他們,說成年人想要聽到的話,做成年人想讓他們做的事。 因為只有迎合了大人,才能獲得有條件的愛,獲得一絲絲讚美與溫和。 從小就懂得向大人的世界獻媚的孩子是悲哀的,他們活得太懂事,也就太壓抑。
  • 15歲中國天才女孩成全球頂尖科學家,刷新世界對中國的看法!
    俗話說「長江後浪推前浪」,在如今這個文化信息共享的時代,出現了許許多多的天才人物,如16歲的「詩詞才女」武亦姝,在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節目中,打敗眾多天才,脫穎而出,榮獲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之後又以613分的高考成績考入清華大學;還如「少年科學家」談方琳,在15歲的時候就榮獲了「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一等獎和主席獎
  • 天才的宿命
    這段劇本跟真實世界裡的一段往事頗為相似。在1972年西洋棋的世紀冠軍之戰中,美國17 歲天才棋手費舍爾打敗蘇聯棋王鮑裡斯·斯帕斯基,成為第十一位西洋棋世界冠軍。中學沒畢業就輟學的費舍爾成為所有世界冠軍中唯一一個沒有讀完中學的人。棋藝近乎完美,性情極為怪僻,行為令人費解費舍爾對比賽和比賽條件的固執貫穿於他整個職業生涯,在世紀對決中與蘇聯對手斯帕斯基的比賽中再次表現出來。
  • 為什麼所謂的天才少女和神童最終淪為人們談論的笑料
    天才少女曝出是某位成功學家幕後推手,目的打造出一個爆款吸引人們眼球進而賣課。而神童「裸跑弟」獲得所謂的南京大學畢業,其實是一個自考的大專,目前已經回歸到學校恢復普通人的學習生活。而其父親則被媒體披露為了搞培訓兜售課程牟利,原理跟一天作詩2000首的天才少女邏輯一樣。
  • 豆瓣高分電影推薦:《天才少女》看美國隊長如何拯救數學天才少女
    今天同大家介紹的是一部在豆瓣上評分8.3分的影片——《天才少女》。它是由美國福斯探照燈公司出品的劇情片,由馬克·韋布執導,克裡斯·埃文斯、麥肯娜·格瑞絲、珍妮·斯蕾特、琳賽·鄧肯等聯合主演。這一次克裡斯·埃文斯不再是擁有超能力可以拯救世界的美國隊長史蒂夫·羅傑斯,可是他依然拯救了一個小女孩的一生。
  • 頭腦天才之間的「天才戀愛」!
    不論是日常對話中的暗中博弈,還是遊戲互動中的直接交鋒,白銀御行與四宮輝夜都展示出兩個頭腦天才的之間的較量是多麼驚心動魄,策略、戰術、陷阱、誘導,無所不用其極,為了讓對方低頭向自己告白,獲得名為「戀愛」的戰爭勝利,兩個人都費盡心思、絞盡腦汁,只為了在兩人的交往中獲得高位。然而,事實上不管是誰獲得了勝利,都會直接發展成兩人交往成為情侶。
  • 新龜兔賽跑:馬斯克與貝索斯的太空競賽
    而人類史上與太空的標誌性關聯始於1969年的美國:由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主導的「阿波羅計劃」順利實行,阿波羅11號成功載人登上月球,實現了人類的一大步。然而緊接著「挑戰者號」和「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災難使得14位太空人喪生,「阿波羅」之後NASA一蹶不振,美國人民對太空逐漸失去了興趣。
  • 《天才之擊》:天才之間的相互碰撞,便是世界顫動的瞬間
    全場肅靜,場上迴蕩著網球撕裂的聲音,曾經這是屬於貴族神聖而高貴的運動,如今已經是整個人類為之吶喊歡呼的標誌之一。運動的崛起伴隨著天才的誕生,天才之間的相互碰撞,便是世界顫動的瞬間。今天為大家推薦由安德魯·道格拉斯執導,羅傑·費德勒、拉斐爾·納達爾、伊夫·阿勒格羅、保羅·安納孔等主演有關網球的紀錄片——《天才之擊》。一個是網球場上的藝術家,欣賞他的每一次回擊,陶醉在他曼妙的舞步中,見證他的每一次比賽,感覺一切都結束的太早。
  • 大愛《天才基本法》,想擁有同款爸爸——老林,天才「拍檔」
    本期的一本好書分享,小書帶大家走進數學的世界,也許它並沒有那麼多的「感情戲」,但是即使是小書這樣的數學超差的看了,都像打了雞血。話不多說,這本書叫——《天才基本法》作者長洱(晉江文學城)。講的親情,愛情,現實,理想……言情文,卻又超脫於言情,與小書以往看到的完全不同。
  • 美成立專門部隊負責太空「軌道戰」 專家分析: 一輪太空軍備競賽已...
    據美國媒體報導,為了不斷強化太空實戰的能力,近期,美國太空軍成立了一支專門負責太空「軌道戰」的部隊,命名為「太空三角洲9隊」。而且在未來,美軍的X-37B空天飛機項目也將納入其指揮體系中。究竟這支「軌道戰」部隊是負責執行什麼樣的任務?它的存在又會對世界局勢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 嫦娥登月背後的新太空競賽
    此次嫦娥五號的奔月之旅不僅是對中國航天技術的一次重大驗證,也再次將「太空競賽」的話題拉回輿論討論中。 不過與以往不同的是,再次活躍的太空競賽不再是美蘇冷戰期間那種劍拔弩張的比試,現代版太空「搶地盤」背後是更加現實的利益變現盤算。
  • 太空競賽 2.0: 這一次,為了商業,也換了主角
    他是橫跨二戰和美蘇冷戰的航天傑出人才,是太空競賽 1.0 時代的輝煌譜寫者。他曾在納粹時期研製出「V-2」飛彈,被公認是現代火箭和飛彈之父。 在他逝世後的幾十年間,世界格局風雲變幻,太空軍備競賽也因蘇聯的解體而告終。儘管月球再無人類留下新腳印,但衛冕者山姆大叔已經開始琢磨如何去徵服火星。 眼下,航天擂臺迎來了新的世紀對決,一場由商業引擎驅動的太空競賽開始了。 接捧薪火的埃隆·馬斯克,註定要被載入史冊。他一手創立的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 SpaceX,把航天史上的若干個「不可能」變為「可能」。
  • 比安奇:馬拉度納是無可爭議的天才,他和梅西標記了兩個不同時代
    直播吧2月25日訊 北京時間2月26日凌晨,本賽季歐冠八分之一決賽首回合, 巴薩將在客場挑戰那不勒斯,近日1986-87賽季帶領那不勒斯奪得意甲冠軍的功勳主帥奧塔維奧-比安奇接受採訪,談到馬拉度納和梅西等相關話題,他表示:馬拉度納是無可爭議的天才,他和梅西標記了兩個不同時代。
  • 宅在家做什麼系列:天才電影——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天才是上帝的寵兒,他們在某一方面擁有著常人可能一生都無法企及的高度,也有著常人無法理解的執著,他們一樣擁有著喜怒哀樂。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幾部天才電影,帶你一起走進天才的世界!01美麗心靈影片講述了數學家約翰因發明的博弈理論而享有國際聲譽,但他卻大受精神分裂症的幹擾,甚至一度被關進了精神病院,在深愛他的妻子不離不棄的鼓勵與幫助下,約翰最終潛心研究,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的故事。
  • 世界各國的天才,英國是牛頓德國是愛因斯坦,那麼誰是中國代表?
    人類歷史上從來都不缺少天才,因為人類的基數很大,發展的時間也非常的漫長,不過也正是因為這樣,人類才能夠不斷的前進,成為地球的主宰者,甚至一步步的走向太空。近幾個世紀以來,人類的生活變化非常的迅猛,這主要是因為人類的科技和技術進步得非常快,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那些不斷湧現的科學家。
  • 雙年選|評《天才基本法》:以有涯隨無涯,勝已
    如果說從同時期同類型的網文中,人們最終看到的是智力帶來的階層,與想像中的跨越階層,那麼《天才基本法》中,則是人們因共同的熱愛而相知,情感激發的奮進與堅定,引導人們不斷彌合階層、攜手向前。這部作品雖然以「天才」為名,講述的卻是天才、地才與庸才三個群體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