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這一年又走到尾聲了。隨著城市發展和現代化進程的推進,現在過年的年味似乎比小時候淡了不少。過年、過春節對於人們來說,大概只是多了一個長假期。小時候過年小孩子們都歡天喜地,放鞭炮、煙花,十分熱鬧,家裡總是準備著各種特色的賀年美食,玩累了吃幾口,過年就是這麼高興。說起賀年美食,不得不提江西人過年一定會吃的美食——餈粑。
在江西的農村裡,每逢過年都會製作餈粑。江西人叫打餈粑為打麻子。這種美食對於江西人來說意義十分重大,因為只有吃了餈粑才算過了一個完整的年。大家都知道餈粑是用糯米做出來的,但是做餈粑的過程相當不簡單,甚至還有一點累。經過無數次舂搗後,原本蒸好的糯米飯變成了一團糯米麵團,把糯米糰搓成合適的大小,再拿去蒸一次,就可以食用了。
在江西南昌,過年除了吃餈粑以外,糊羹也是絕對不能少。對於南昌人來說,過了農曆年廿四,之後每天都是過年,這時人們忙著家家戶戶走親戚,在外打工賺錢的人也會在除夕前趕回來。傳說中大年初七就是女媧娘娘造人的日子,也叫做人日,所以南昌人在這天會吃糊羹來慶祝這隆重的一天。傳統的糊羹是用七種不同的葉菜做的,寓意步步高升。人們又把糊羹叫做「福羹」,在過年時候吃糊羹,也有把福氣吃進肚子的意思,保佑老人健康長壽,孩子聰明伶俐。
江西人愛吃酒,同時作為魚米之鄉,魚也是年菜中必不可少的美食,於是人們把釀酒後得到的酒糟和魚做成了一道美味的酒糟魚。把晾曬至半乾的魚和酒糟一起封存在酒罈子裡,十多天以後,魚肉吸收了米酒的香氣,在烹調的時候加入一些酒糟,讓做出來的酒糟魚酒味更香濃。做酒糟魚的關鍵在於酒。年份老的米酒香味濃鬱,口感醇厚,色澤如蜜,被酒糟醃製成棗木紅色的魚肉細膩滑爽,辣中帶點鹹味,酒味醇厚。吃魚的時候會粘到一些酒糟,吃著吃著就會有點微醺,讓人陶醉。
(圖片源於網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