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精品網絡短劇大爆發,從開年的網劇《唐人街探案》,到最近的《不完美的她》《鬼吹燈之龍嶺迷窟》《我是餘歡水》,接下來還有至少10部短劇待播。
這些作品一般都是20集以內的短篇劇集。
短劇趨勢的出現,是對飽受詬病的「注水劇」的反擊。
其實早在90年代,國產電視劇的體量還能一般控制在二三十集左右。
比如百轉千回的《還珠格格》僅僅24集,而被稱為「史詩巨製」《雍正王朝》《康熙王朝》等也不過40多集。
後來由於依據電視劇篇幅體量來收取版權費的模式,製作方通過「注水」將劇集越拉越長。
而播出平臺考慮到廣告投放的需要,也傾向於長篇幅的電視劇。
如今市面上的電視劇,從四五十集起步,多達七八十集的劇集也不鮮見。
倍速觀看已經成為了當代網友追劇的基本禮儀。
網劇的出現成為扭轉這一弊病的希望。
早期的網劇,比如《屌絲男士》《萬萬沒想到》,走的是單集短篇幅的路線,每集僅有5到15分鐘。
到了2015年出現了12集的網劇《盜墓筆記》,後來又有2017年播出的12集網劇《無證之罪》。
不過這些網絡短劇還只是零星的試水,沒有成規模地出現。
最近幾年的網劇體量整體上保持在二三十集左右,像今年這樣扎堆出現12集的網絡短劇尚屬首次。
今年2月份,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劇網絡劇創作生產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中,明確了對「注水劇」的反對。
提倡電視劇、網絡劇的拍攝製作不超過40集,特別是鼓勵30集以內的劇集創作。
接下來,短劇應該會成為電視臺和視頻網站部署的重點對象,「注水劇」的歪風確實該殺一殺了。
劇集變短也是全世界範圍內影視劇的一種趨勢。
英劇3到10集不等,日劇一般為11集,韓劇從以前的二三十集精簡為現在規範的16集創作格式。
前幾年的美劇還恪守著春季檔13集、秋季檔22集的鐵律,這幾年也在逐漸打破。
比如出現了《大小謊言》這樣一季只有7集的迷你劇,在國內大火的《了不起的麥瑟爾夫人》《致命女人》等劇集只有10集。
Netflix的入局更是攪動了網劇市場,還有像《愛,死亡和機器人》這樣每集一二十分鐘的迷你劇。
不管創作篇幅多麼不拘一格,影視劇在總體上都是向短篇幅不斷靠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劉雨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