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長的十月送算過去,可以愉快地看電影了,《風平浪靜》在之前就聽說過,而且還是黃渤監製的,所以還是很期待的,不過在看過了之後,感覺黃渤的確有把《一齣好戲》裡的黑色劇情和社會諷刺帶到這部電影裡,只是在情節以及人物的設定的方面不盡如人意,導致在感官方面完全不如《一齣好戲》。
先說劇情,與其說《風平浪靜》是敘事篇,不如說是一個個人傳記,記錄了主人公宋浩悲慘的一生,看透了宋浩就看透了這部電影。影片展現了一個可憐卻也可恨的人生。宋浩本是保送生,卻被權力剝奪了資格,陰差陽錯間背下了命案然後潛逃十五年。十五年後回來結婚生子卻一直籠罩在別人的權力陰影下,最後選擇了自殺。為什麼說是可憐又可恨,宋浩本身是有良知的,這和李唐不一樣,他因為不公失去了保送資格,他會帶著歉意去陪萬小寧,他會想逃離李唐的掌控,甚至不惜自殺。但是形成這一切的原因又在於他自己,沒有擔當的責任心。如果當年捅人之後去報警,萬小寧父親就不會被自己父親補刀從而拖累了兩家人,在被李唐抓住把柄陷害後,覺得扛不住了就自殺,卻不想想老婆和剛出生的孩子,可謂是一步錯步步錯。相比之下,宋浩他爸倒是心理素質過硬,為了隱藏兒子傷人乾脆補刀,在李氏父子的掌控下硬撐了十五年,然而終究還是受到了制裁。
電影的情節設置我覺得有些牽強,十五年前的宋浩殺人就是,不曉得李唐家具體門牌就算了,看見個門開的就進去,結果裡面的主人還有點失心瘋,然後就捅人了,總感覺過於巧合。然後這個命案十五年沒破也就算了,後面萬小寧被撞死,警方居然看不到什麼動作,這可是十五年後的命案啊,片名叫《風平浪靜》,但不是叫你出現了命案,兩個當事人居然沒受任何影響,要知道萬小寧和李唐是有糾葛的,警方隨便查查就能查出來,難道說李家的勢力已經可以完全控制警方了嗎。另外全篇沒有一點警方追查宋家和李家交易的過程,結尾處直接說所有人受到了制裁,宋浩給警察老丈人的材料是啥也沒說,我充分懷疑這就是為了過審加的,這故事就是徹頭徹尾的悲劇,隻手遮天的李家沒有收到制裁,被利用的宋浩選擇了死亡。
所以說,看這部電影不舒心的另外一個原因還是因為主人公。《一齣好戲》中,黃渤在無人島建立了社會,當看到有船經過時他經過思想鬥爭最後決定帶大家離開無人島(至於深層理解另說),可以看到黃渤這個角色的轉變。但是在《風平浪靜》裡,宋浩完全沒有一絲改變,以前無擔責,撇下父母潛逃,現在還是無擔責撇下妻子自殺,當觀眾滿心以為他要在沉默中暴發時,他選擇了消亡,我不禁在心裡發出了兩個字「就這?」。況且李唐開他的車子撞人,在車裡留下了很多證據,宋浩居然都想不到保留,說到底還是怕自己被李唐揭發去坐牢,懦弱到如此的主角,觀眾很難產生共鳴,從而影響了影片的風評。至於其他人物也是,潘曉霜前期完全沒戲份,十五年後突然跳出來說什麼也要白貼給宋浩,這完全沒鋪墊;萬小寧純粹的工具人,本來還以為會有殺人犯和受害者女兒之間的故事,比如宋海勸萬小寧從良之類的,結果萬小寧中期掉線,後期一上線就被撞下線了,完全看不明白這人物到底是幹嘛用的,李唐就不說了,純粹惡人一個,倒是宋爸刻畫的可以,他雖然被李家控制,但是也享受到了好處,最後隱忍十五年,準備去澳洲從而脫離控制,可惜最後還是被導演安排了。
總的來說,《風平浪靜》想講述一個悲慘的故事,順便諷刺以下社會,然而情節和人物的不夠完善導致整部影片看下來只有一種憋屈感,要說有什麼思考麼,大概就是有權利真的能為所欲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