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自駕進藏,我們差點死在這條可怕的丙察察線上!

2021-01-08 福大人愛旅遊

丙中洛——察瓦龍——察隅,俗稱「丙察察」,這是一條連接著滇西與藏東南的簡易道路,是公認的第八條進藏路線,全程沙礫、坑窪、亂石、塌方、流沙、滾石路段散落,這條不是路的路,是目前全部八條進藏路線中最兇險,最原始,當然也是最快捷的一條滇藏聯絡線,被國內最牛X的越野自駕遊愛好者推選為「最艱難的進藏路」。

那一年初夏的一天,我們這群在城市裡苦逼了大半年的普通文藝青年,在怒江大峽谷一次次神秘信號的召喚下,終於從昆明出發,疾馳千裡,撕開了丙察察線越野之旅的第一頁,踏上了那條網絡上被傳為「死亡之路」的線路!事實上,我們真的經歷了好幾次生死攸關和命懸一線,險些掛在這條路上。在此,我也要鄭重提示各位自駕遊車友,千萬千萬不要冒然而行「丙察察」!!

丙中洛小試牛刀

從貢山縣過來,沿途一路蜿蜒,滔滔怒江伴隨著我們的車隊穿梭在高聳入雲的高黎貢山裡。中午時分,車隊正式到達丙中洛鄉。丙中洛是雲南省境內公路的盡頭,著名的茶馬古道的從這裡穿過。站在丙中洛的觀景臺遠望,群山在霧氣藹藹中若隱若現,遍地的玉米已經成熟,黃綠交錯,翻滾著巨大浪花的怒江從小山村的腳下盤旋流過。經過重丁教堂不久,路況逐漸變差,塵土、沙石、坑窪接踵而至。前車車輪捲起的滾滾煙塵滯留在空中不願散去,車裡的我感覺幾乎不能呼吸了,但這並也不影響大家隔窗欣賞美景的情緒。

丙中洛雖然是普通遊客怒江遊的終點,但卻是我們這支越野車隊的真正起點。沒顧得上細細欣賞它優美的風景,我們又該向北挺進了,查看路書,前面將進入爛路地帶。果然,前方的道路開始接連出現一個個急彎,GPS屏幕上開始呈現出如同心電圖一樣的蜿蜒山路,對于越野經驗豐富的我來說,這種路也只是小意思而已。行至石門關,前方兩爿斧劈般慢慢展開的天然石門躍入眼帘,仿若通天巨門一般高聳入雲。關口下的怒江由湍急變為舒緩,江兩岸聳立的石崖,亦如兩扇大門迎接著南下的江水。

站在觀景臺上俯瞰高黎貢山風光,一束陽

行路難,行車亦不簡單。

家家戶戶都有自製、晾曬臘肉的習俗

在通往丙中洛的路上遇見的牛群

大山深處的教堂

秋那桶的下馬威

我們陸續駛過四季桶村附近的一座古老鐵橋,領隊用車臺喊道:「前邊就是秋那桶了,再加把勁呀!」怒江依然不知疲倦地咆哮著,點點民居和農田點綴在峽谷兩側的山麓間。隨著不斷往峽谷深處前行,坐在車裡的人開始不能安心欣賞風景了。一條不是路的路,細如遊絲般地懸掛在怒江邊的懸崖陡壁上。左側是滔滔怒江,萬丈懸崖,右邊是陡峭山崖,滾石塌方,中間一條由沙礫、坑窪、亂石堆積出的八尺見寬的小土路,最窄的地方僅容兩個車輪剛剛通過,稍有偏差,可能就會……這段最後的5公裡山路,我們開得慎之又慎,車輪緊貼崖壁。前導車通過車臺不停地提示著前方路況:注意急彎,注意塌方路面,注意涉水路面,注意路邊礫石,保護胎壁,注意拐彎處的巖壁、石柱,注意頭頂落石……所有駕駛者必須全身心地投入駕駛。此時,我的副駕也早已收好了相機,連大氣也不敢出一下。我從後視鏡回看走過的路,也不由得驚出一身冷汗。

經過緊張刺激的2小時,傍晚時分我們終於安全抵達秋那桶。下車後,大家都是一臉的凝重!儘管客棧溫馨舒適,但依舊無法拂去剛才命懸一線時的那種緊張情緒。在疲勞和焦慮的雙重夾擊下,大家倒頭睡去。

大山中間被鑿開,就成了路。如此碎石路

丙中洛至秋那桶沿途的村莊,由於數量極少,甚至還不能稱之為村莊,只能叫散落的農舍。

滇藏界體驗極品爛路

天剛蒙蒙亮,我們就離開了秋那桶繼續北進。路書上說,從丙中洛算起,往北15公裡就能到滇藏界了。從秋那桶到察瓦龍的87公裡,幾乎是整個丙察察線爛路中的爛路路段,其中31公裡在雲南丙中洛鄉,而後面的56公裡則屬於西藏察隅縣。這段路不是路面坑窪,就是飛沙走石,要不然就是傍山險路、水浸路段、亂石路段……車一啟動,我的心就跟著懸了起來。

車出秋那桶,道路愈來愈窄,路面上石塊犬牙差互。時而消失時而浮現的路口冷不丁就會有皮卡、摩託躥出,我們的行車時速開始降低到10公裡以下。數不清的山寨版「第一灣」在我們沿著懸崖峭壁穿行時一一繞過,坐在靠近江面一側的隊員個個面如土色。穿行於「老虎口」之際,附著在峭壁上的石塊仿佛隨時都會朝我們猛砸下來。有兩次會車,為了儘量給對方留出空間,我們的頭車車輪距離百米深的懸崖也就3~100px的距離,瘮人啊!這要是萬一失足,後果實在不敢想像。此時我的車仿佛也像怒江水一樣,開始上下盤旋、跌跌撞撞、左搖右擺……

一個多小時後,路邊漸漸有了藏式建築和經幡,這表示我們已經入藏。果然,我們看到路邊豎著三塊牌子,一塊寫著「滇藏界」,一塊標示「嚴格禁止外國人進入」,最後一塊寫著「你已進入西藏區,山高路險,謹慎駕駛」。從這裡到藏東南的察隅縣察瓦龍鄉還有56公裡。察瓦龍是丙察察線進入西藏境內的第一個鄉,怒江到這裡就開始變得溫和幽藍起來,河道猶如翡翠飄帶一般碧綠。

怒江廢棄的鐵橋——朝紅橋,怒江沿岸眾多廢棄鐵橋之一,也見證了一個時代的生活。

小心翼翼地涉水通過一條不知名的大江支流,前方就是滇藏界了。

傍山險路。

至第四埡口前

賭命大流沙

車隊一駛入西藏境內,就連人際關係仿佛也變得簡單純粹了,每逢會車或遇到牧民,我們都會友善地伸手打個招呼,互道「扎西德勒」。進入藏區,沿途的景色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怒江兩岸的山上開始變得光禿禿的。「大流沙到了,大流沙到了,慢行靠邊停車……」車臺裡傳來讓人揪心的聲音。眼前的情景真的把我震撼到了:遠遠望去,一堵灰白色的扇形碎石流,從高高的山頂直洩到怒江裡,形同瀑布一般,流沙的下半段已將沿岸的道路完全掩埋。隨著風撫過流沙坡,坡面上的石頭紛紛下落,「OMG,太險啦!」

這種大流沙在當地也叫滾石坡,實際上是一種常年的地質災害,稍有風吹草動,大大小小的石塊就會從坡頂沿著扇面飛滾下來,少則數百,多則整個滑坡。當地村民告訴我們,上個月已經有三輛車在這裡被砸爛,還有一輛大貨車被滾石流整個推進了怒江,人車全無……「前進?還是原路返回?」這對於我們來說,是一個嚴峻又無法逃避的選擇題!

經過商討,領隊為我們制定了作戰方案:通過時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當坡面上沒有一絲煙塵時再通過,「煙塵」代表坡頂有風颳起塵土,小石子下滑就會帶動大石塊滾落;車隊要一輛一輛地通過;而且通過時絕對不得鳴笛,絕對不得大聲呼喊,絕對不能停車拍照,要迅速通過;副駕注意觀察右側流沙情況。就在「三個絕對」的方針指導下,前導車牧馬人率先衝入滾石坡,雖然驚起飛落的幾顆石子,還算快速安全地通過了。我前面的車友也一個個跟著成功涉險通過,輪到我們這輛車掛上四驅冒死衝進「石瀑」的時候,才發現因為流沙坡下石子的不斷堆積,路面已成了30度往懸崖方向的傾斜路,坐在車裡明顯感到車在往江水的方向倒去。我們的耳邊不斷傳來石子敲打車頂的金屬撞擊聲,聽得讓人心驚肉跳。「後車,快速通過,快速通過,在落石頭。」「尾車收到,正在衝、正在衝。」伴隨著急促的車臺呼叫,最後一輛車有驚無險地衝過了大流沙。我相信,我們當時幹的絕對是一次賭命的勾當!下午3時許,我們一行終於安全抵達了今天的目的地——察瓦龍。這兒雖然只是一個小鎮子,但食宿無憂,有水有電,且有斷斷續續的手機信號,也是丙察察線上唯一像樣的住宿地了,對於我們這些歷盡艱辛的穿越者來說,察瓦龍簡直就是天堂!

出滇入藏。

車隊遭遇大流沙,隊員們顧不上危險,爭相拍攝。

當地的孩子為了得到過客們的食物和紀念品,不惜冒著危險走到道路中央攔車。

跨鐵橋告別怒江

據客棧老闆說:2009年10月察察線沒有貫通之前,從察隅到察瓦龍是不通車的,所以察隅縣的領導到所轄的察瓦龍鄉檢查工作,只能繞道滇藏或川藏線,走上千公裡的路才能到察瓦龍。估計今天的察察線行程,走起來也不一定比丙察線輕鬆多少。察瓦龍到察隅195公裡,需要翻越三個4500~4900米的埡口,還要穿越原始森林、高山草場、亂石區。多數人走察察線會選擇兩天通過,但我們卻是「少數人」,所以必須在12小時內趕到察隅。今天的天氣不錯,我們的車隊繼續在大峽谷中行進。逆怒江而上,左邊依舊是滔滔怒江水,萬丈懸崖,右邊是怪石嶙峋的峭壁,面前依然是沙礫,坑窪,亂石堆積的道路。碰到高低起伏厲害的地段,我根本沒法看到前面的路,有些轉彎處往往也看不到路面。如此路況,相比昨日有過之無不及!我雙手緊握方向盤不敢有絲毫大意,在一連串的持續顛簸跳躍中,我的座駕都快散架了。

隨著海拔緩緩提升,怒江水變得更加清澈碧綠起來。翻過一片峽谷,道路從亂石轉向泥濘,沿途開始出現大大小小的馬幫隊伍。騾馬悠哉悠哉的在泥路上前行,並很有經驗的給車輛讓路。這些在茶馬古道上常年行走的馬隊,要從這裡把採集到的松茸和藥材運出大山,運到林芝去。馬幫們都很質樸,每次相遇,大家都會友好的揮手。通常在問路的時候,雖然與馬幫的言語不通,但他們還是會努力地給你指路。

離開察瓦龍大概20公裡後,我們的車隊來到了怒江大橋邊。隨著最後一輛車通過這座鐵橋,我們也要告別幾天來一直相伴左右的滔滔怒江了。這座怒江上的軍用鐵橋仿佛是個地理環境的分水嶺,車隊一過橋,周圍的山勢又發生了更為明顯的變化,荒蕪悽涼的大山變得有了生機。隨著海拔不斷緩降,鬱鬱蔥蔥的植被終於取代了光禿的山巖,碧水灣比比皆是,看準遠方的森林,車隊急速而去。

走在又窄又險的石頭路上,仿佛頭頂上的巖石隨時會飛落到我們的車上。

丙察線上如此鋼混形式的大橋不止一座,而有很多座。

穿越藏東南的熱帶雨林

我們的眼前逐漸呈現出亞熱帶的原始生態景象,滿目松蘿、藤蔓,空氣中瀰漫著陣陣松香。一束陽光從稀疏的樹冠間射了下來,輕輕地灑在地面的落葉和菌類傘蓋上。不遠處蒼老樹幹上深厚的苔蘚孢子,以及筆挺高大的冷杉樹叢,還有車旁譁譁流淌的溪流,讓人頓生「就此別過,在此獨活」的念頭。車友們再也不顧領隊的提示,紛紛停車搞起了藝術創作。說實話,在原始森林裡開車,真是種美妙的享受,甚至讓人心曠神怡。大家暫時忘記了道路的艱險,所感受到的只有溼潤的空氣,緊張的神經似乎也放鬆了下來,我們終於可以盡情地享受大自然賜予的美景了。這兒哪是西藏,我看到的更像是西雙版納的熱帶雨林!

這片原始森林路近50公裡長,儘管道路泥濘,但已無險可言。我們在這裡時走時停,震撼的美景消耗了大量時間。出了原始森林不久,車隊來到「伐木場」。看著一堆堆被砍伐的樹木,我的心裡感覺很不舒服,看這些樹的年輪至少也要有一二百年了。別看小小的伐木場只有幾間不起眼的木板房,這可是察察線上重要的補給點呢。我們今天行路還算順利,並不需要停留,後面的路上還將有三個埡口正等著我們,天黑之前無論如何都要走到察隅,否則就得露宿荒野了!

伐木場距離察隅縣還有100多公裡,我們要開始翻山越嶺了。隨著海拔不斷攀升,高山草甸替代了原始森林。這個過程中,我們完全體會到了就連當地人都認可的「爛路」。碎石、泥濘、毛毛細雨,讓我們的攀爬過程變得小心翼翼。就這樣,我們一路顛簸搖晃,一路迅速拔高,一路冒雨前行。氧氣越來越稀薄,燃燒不充分讓好幾輛車的車尾都拖著青煙,燃油添加劑也形同沒有,好在我們及時趕到了第一個埡口——齊馬拉山口(海拔4710米)。登頂前的一道彎完全是靠小油門慢慢轟出來的,駕駛技術嫻熟的領隊叼著根牙籤,猶如藤原拓海的老爹一樣酷,過彎時全部一把到位。我的車打滑似的躥上沒有護欄的山坡,遠處的山坳在霧氣中朦朦朧朧。

在接連而來的另外兩個埡口,大家越發小心謹慎。下了最後一個埡口,迎接我們的是一彎清晰的彩虹……平緩的山坡上是大片的草甸,圓木建成的圍欄,順著彎彎曲曲的土路一直伸向遠方的森林,藏式民居錯落有致地分布在路旁,牛群、羊群在上坡上時隱時現……我們終於哆哆嗦嗦地走上了鋪裝路。此時,我幾乎無法適應正常的公路了,下車換人的時候右腳還在不停地顫抖。領隊什麼也沒說,只是拍拍我的肩膀笑了笑。下午6:00,在我們還猶豫著是不是該直接殺到然烏的時候,GPS已經把大家帶到了察隅縣城!

離開察瓦龍,向原始森林進發。

丙察線伐木場裡的簡易小客棧。

從察察線上第一個埡口(齊馬拉山口)回看我們剛剛走過的路。翻越完察察線上全部的埡口,我們將要到達終點——察隅。

路書:

昆明(杭瑞高速)—460公裡—永平(杭瑞高速、S228)—380公裡—貢山縣—45公裡—丙中洛—14公裡—秋那桶—87公裡—察瓦龍—55公裡—伐木場—25公裡—目若村—103公裡—察隅縣

常識:

1.丙察察線夏季(7、8、9月)和冬季地質,災害、惡劣天氣頻發,不利於旅行。

2.丙中洛的德拉姆瑪璜客棧、茶馬古道客棧和玉洞賓館,察瓦龍的四川飯店、麗江飯店,伐木場客棧,目若村家庭客棧等都可作為備選住宿地。

3.進入丙中洛,需要購買門票,每人100元,其他地方的門票暫不收取。

4.丙察路段下車遊玩拍照的時候,務必要注意頭頂山壁上的落石和腳下的河谷深澗。

5.丙察路段可以收到手機信號;察察路段信號很差,時有時無。目若村村長家裡有衛星電話,通話收費2元/分鐘。

6.如需露營,應帶好相關裝備,可在風景優美的日東農場宿營。

特別提示:

1.「丙察察」近300公裡加油困難,穿越前應在貢山縣加滿油。全線越野路段多,車輛時速低,油耗大,應攜帶備用油。

2.穿越丙察察線,四驅越野車型為佳,低底盤車勿試。穿越時最好跟隨車隊同行。拖車、救援、維修、GPS、備胎等相關工具必備。

3.雨季的丙察察線,沿江公路滑坡、亂石、塌方、泥石流、水毀路等情況多發。

4.「丙察」段雲南境內路好走些,進藏後特別是過電站之後路況複雜;「大流沙」(或大滾坡),須在中午12點前通過,午後山頂易颳風、石落。

5.走「察察」段需要翻越三個海拔4000米以上的埡口,路面是鋪裝路和土石路交錯路面。

相關焦點

  • 最全13條進藏路線圖!
    所有的進藏路線中, 318是名聲最大的那條。 我們對西藏和雲南的嚮往, 在這條路上都能看到! 大理、蒼山洱海、雨崩…
  • 開著汽車去拉薩,自駕西藏路線之318川藏線。
    如果能開著愛車自駕西藏,去看那巍巍的雪山和神聖的布達拉宮,這是每一個車友都有的夢想。為了實現我們的夢想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各條進藏的路線。我們自駕進藏可選擇的路線有7條,可以說每一條路線都著有不同的風景,都能看到不同西藏,每一條路線都是一場視覺的饕餮盛宴,也都有著各自不同的艱難險阻。
  • 最全9條進藏路線,條條風光美到極致,有些仍鮮有人知
    【朝聖 滇藏線】2/「公路越野」——丙察察線地圖丙察察,這三個字並不是一個地名,而是丙中洛、察瓦龍鄉、察隅的簡稱。- 這是一條頂級越野之路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這條線路時,耳邊都會響起「這是世界上最難走的進藏公路」的聲音。它是中國越野愛好者們最嚮往的路線,充滿著挑戰與未知。
  • 哈弗首戰最難進藏線路「第九線」
    說起進藏路線,不少人會想到川藏線318國道,國內著名的自駕路線之一,此生必必駕318可不是浪得虛名。當然進藏線路不止這一條,川藏南/北線、滇藏線、青藏線、新藏線、唐蕃古道、丙察察、雜多線共有8條線路選擇。
  • 自駕穿越最艱險的進藏古道克裡雅,我們會經歷什麼?
    由於疫情的緣故,為慎重起見,此次探路小分隊大多為新疆本地人,勘路結束後如能走通,將向各位發布具體信息,召集第二次的勘線隊伍,一起體驗這最艱險的進藏古道!去年12月,「進藏第九線」第一階段勘線隊伍在克裡雅的起點普魯村留影。
  • 「和田·進藏第九線」自駕遊在新疆于田縣發車 135名自駕遊愛好者...
    今天,135名自駕遊愛好者再次在于田集結,整裝待發,重走英雄古道——「進藏第九線」,向英雄致敬。9月19日下午,「和田·進藏第九線」紅色自駕旅遊線路發車儀式在于田縣體育場舉行。135名自駕遊愛好者集結于田,整裝待發,重走英雄古道——「進藏第九線」。
  • 少有人走的它,據說才是真正的文成公主入藏線?|進藏第八線路書
    這條線路就是當年文成公主的另一條進藏路,也是第三極終極越野拉力賽這兩年賽道的一部分,我們把它定為「進藏第八線」。目前,進藏九大線路裡除了正在勘線的第九線,今天提到的進藏第八線,以及有200多公裡砂石土路的丙察察外,另外六條已全部為硬化柏油路面,非特殊情況,小橋車都可以全程無憂。
  • 探索自駕川藏中線,尋秘薩普冰川10日!
    川藏南線、川藏北線、滇藏線、青藏線、新藏線、丙察察、唐蕃古道…幾大進藏線路大家都耳熟能詳!!而有一條進藏路線,連常年的老司機也未必走過,川藏線大家都知道有南北之分,在G317川藏北線和G318川藏南線之間的路,不北又不南的,那就是夾在川藏南北線中間的【川藏中線】
  • 哈弗H9官方車隊首次穿越「進藏第九線」
    如果說新疆到西藏,是從一個天堂到另一個天堂,那"進藏第九線"就是橫亙其中的天險要道,這條難度堪比"珠峰級"的進藏線路,被許多極限車手、越野達人視為探索未知、挑戰自我的"終極目標"。日前,哈弗H9官方車隊以重走英雄路、致敬無畏精神的方式向"進藏第九線"進發,完成了自主汽車品牌官方車隊首次穿越"進藏第九線"的挑戰,讓全世界看到了哈弗H9的硬核實力和越野精神,進一步擴展了品牌的"越野版圖",並且為萬千深度越野車手開闢了新的
  • 第一次進藏必看,西藏吃喝住行全攻略,再不瘋狂我們就老了!
    從西寧走青藏線進藏,這也是對大部分害怕高原反應的人最舒適的一種方式。青藏鐵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之一,也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上最美的鐵路之一。我第一次進藏乘坐的是晚上八點半從西寧出發的Z6811,全程21小時40分。夜裡火車都在青海境內,聊聊天,睡睡覺,一睜眼,就看到了玉樹的日出。
  • 丨進藏第九線·英雄古道
    -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 172 篇 原 創 路 書-克裡雅古道,橫亙在西藏和新疆的崑崙山脈深處,自古以來就是「冬夏不可行,困難異常」,這條線上有峽谷、絕壁、達坂、火山、高原湖泊,自近代以來,關於它的故事都離不開「艱險」二字。
  • 杭州37名熱血老人,自駕走遍半個中國
    如果不看年齡,你或許會以為這只是眾多熱血自駕團中的一支。但這支「開心自駕隊」裡的自駕客平均年齡超65歲,70歲以上有3人。奮鬥了大半輩子,退休後的他們,和家長裡短與生活瑣碎短暫告別,一起去看祖國大好河山。在堵車的公路上,他們跳舞做瑜伽;在清晨的湖畔,他們像年輕人一樣迎著朝陽奔跑;他們為貧困縣的孩子送去愛心,也會對路邊的遊人伸出援手。
  • 10條最全西藏自駕遊路線,累了就來一次自駕遊吧
    這條公路是海拔最高的了,也是最早建立進藏的路線,現在來說也是路況比較好的。在路途中平均的海拔都是在4000米往上的,從西寧開始路途還需翻山越嶺的。這條路上基本是沒有什麼人煙的,可能會比較蒼涼。在路途中可以去看看塔爾寺,茶卡鹽湖,可可西裡。第三條是最美的一條滇藏線,從昆明到大理到麗江,過香格裡拉去飛來寺。
  • 疫情過後 猿金剛推薦這幾個地方越野
    猿金剛推薦這幾個地方近期,全國都籠罩在新型肺炎的陰影下。但令人振奮的是,隨著醫療學者、科研人員等對病毒的研究,以及疫情的發展,很多好消息也相繼出現!武漢加油,中國加油![鍾南山表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病例已經在一些地區出現下滑,預計峰值將在2月中下旬出現,4月前可能結束。]
  • 人民代步車自駕進藏,挑戰不可能!
    來自江蘇南通的鄭鴻博 他要挑戰開著宏光MINIEV進藏自駕遊 每一次的出發,走出生命遼闊 每一次的探索,發現本色真我 當鄭鴻博順利到達巴塘之後 看著時間還早 他就想挑戰日行270公裡 希望當天能夠抵達芒康 雖然車子充好電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了 但是鄭鴻博還是堅持要出發去芒康 出了巴塘以後都是在修路 可以說路況真的是很差了 鄭鴻博一直在擔心車子的輪胎扛不住 幸好宏光MINIEV很給力 黑夜的公路靜謐得可怕
  • 地球上能被稱為「極地」的地方,只有三個!北極,南極和中國的西藏!
    相比直飛進藏,其實我覺得性價比更高的,還是公路旅行進藏。 這裡的「性價比最高」,並不是指花費最低,而是和直飛差不多費用下,能收穫更多的風景、人文、與內心意義——進藏一路上的見聞,遠比你想像中更加震撼。
  • 人民代步車自駕進藏,挑戰不可能!_易車網
    來自江蘇南通的鄭鴻博他要挑戰開著宏光MINIEV進藏自駕遊每一次的出發,走出生命遼闊每一次的探索,發現本色真我黑夜的公路靜謐得可怕路上只有車子行駛的聲音也沒有其他的車和人車子像是一頭扎進了無盡的黑暗之中
  • 首次自駕西藏旅遊,海拔低、風景又好,應該選哪條線路?
    那麼,對於首次自駕西藏的遊人來說,選擇哪條線路海拔更低,風景更好呢?答案是:川藏線。這一答案已經經過無數旅行者的實踐,得到大多數遊人的認可,首次自駕西藏,川藏線是最好的選擇。如下圖所示,紅色的線路為G318國道川藏線,青色的線路為G109國道青藏線。
  • 4條優選進藏線,重新發現距離我們最近的藏地秘境!|自駕地理
    今天給大家推薦《康巴腹地》這本書,涵蓋4條優選進藏線路,由4位熟悉路線的戶外專家親自編撰,分享最全面、詳實的出行經驗,帶你了解康巴文化,深度挖掘康巴腹地之美,先看書再跑線路,你就是那個最了解昌都的老司機!
  • 國內自駕最美的8條路線,路上的風景美成油畫
    214國道起點是青海,終點為雲南,在這條全程充滿風景的2500多公裡的的道路上,你可以上到高原在雪山雪地裡打滾,也能下到平原在熱帶雨林裡穿梭的線路。一路上經歷著不同的氣候,全程走下來確實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