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閒來無事,鑑於176話遲遲還未更新,175話能討論的又都已經討論完了,一拳君便再去看了一遍《一拳超人》第二季動漫。都說一部作品看第一遍只是了解其故事,看第二遍才能看懂其細節,雖說一拳2由JC社操刀,看不出多少細節,卻也或多或少收穫了一些。
一拳第二季早已在去年完結了,第三季肯定要做到以擊敗餓狼劃上終點,而漫畫到目前為止都沒有畫到那部分劇情,因此要討論第三季什麼時候出,或是第三季由哪個公司製作都還為時尚早。
比起第一季,由JC社來做的第二季,結果是質量好不到哪裡去,當然第一季的主創都是神仙陣容,即便是JC錢到位了,也不一定能做出第一季的水平。但質量差也恰恰是因為這一點,錢給得不到位,所以第二季裡出現不少糊弄觀眾的鏡頭,也裁剪掉了漫畫許多精彩片段。
但是,JC罵罵就好,它是一個商業公司,所以它要做著商業公司應該做的事——賺錢。動漫製作並非是商品生產那樣簡單,即便邁入了21世紀,2D動漫仍然以手繪為主,即便是科技推動了生產力,也只不過是從以前在紙上手繪,到如今依靠電子設備手繪而已。
比起3D的一次建模,多次使用來說,2D動漫的每一個工作都需要原畫師畫出關鍵幀,然後再一點點的補齊,整個過程非常的肝,如果說是日常番還好,角色不需要太多動作,一旦是熱血番,那麼整場戰鬥下來畫的動作多不勝數,鏡頭也不停地切換,這就十分考驗原畫師的水平了。
一拳2確實在不少地方崩了,即便是不崩的地方,也處處透露出貧窮的味道,但即便是這樣,對於國漫來說仍然難以趕上。
一拳君認為,第二季裡最好的一處打鬥要數是小傑和蜈蚣長老(還有餓狼)的戰鬥了,其他戰鬥包括埼玉和水龍,或是埼玉和吹雪都未免顯得太過敷衍。國漫也有不少熱血番,比如《一人之下》,又或者《鎮魂街》,還有《刺客伍六七》,都是非常精彩且有名的熱血番,只不過他們對於戰鬥場面的安排,並未像一拳這樣密集,在這些作品當中,一拳君最看好的就是《刺客伍六七》了。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這樣一種感覺,看國漫的時候總感覺裡面的動作還是角色,並不是那麼地流暢,而相反日漫,總會給大家帶來一種行雲流水的感覺。要說在之前,國漫確實存在幀數低的問題,如今這些問題早已沒有了,感覺卡的原因,是因為國漫關鍵幀設計得不是很好(鏡頭的運用也十分糟糕)。
要說國漫在動作方面的進步,其實也是肉眼可見的。扛起國漫熱血番大旗的《一人之下》如今已經發展到了第三季,第三季裡面許多打鬥場景都非常良心,無論是鏡頭的運用,還是人物的動作都已經相當成熟了,從第一季追來的小夥伴也應該能發現這一點。
另外《刺客伍六七》作為近年來崛起的黑馬,也在動作方面有不少的建樹,《伍六七》的動作戲並不算少,即便是放入如此密集的動作場景,也沒因此降低了質量,劇情方面也是非常精彩,兩季豆瓣評分均在9分左右,其中既有大家對國漫的支持,也有作品本身質量夠硬的原因。
但一部動漫的製作,不只是畫面,還包括配樂、配音,總的來說,是一部影視作品。如今國漫剛剛可以說在畫面上看到了日漫的車尾燈,但劇情還是比較一言難盡。
對於許多漫畫改動漫的製作團隊來說,其動漫的觀看群體仍然是漫畫的粉絲群體,而製作過程中又要考慮盈利性等原因,如果不是憑藉著情懷,是做不出高質量作品的。騰訊視頻上面有不少漫畫改編的「動漫」,其中有不少「動漫」是僅僅給一張畫配上聲音的作品,這類作品製作初衷就不是奔著「做出好作品」的目的去的。
當我們說到國漫時,會牽扯出一大堆問題,比如市場不完善,法規不允許等等,這些確實都限制了國漫的創作,要說真正的原因,還是做動漫吃力不討好,賺不到錢,以做動漫的技術去做一些廣告或是遊戲都賺得比較多,何苦去日夜加班的做動漫呢。
日本動漫行業已經發展了許多年,由此建立起來的完整市場,仍然讓日本許多動漫製作公司吃不飽,即便是在外銷的情況下,也很難出現一家公司成為迪士尼。JC社是其中一家公司,同類型的公司多不勝數,大家聽說過的有骨頭社、瘋房子(這兩個或許還是因為一拳而聽說的)、京阿尼(因為大火而聽說)等等,沒有一家公司真的依靠做動漫成為了行業巨頭,有的只是在各自擅長的領域裡辛苦耕耘而已。
但日漫帶來的文化輸出卻不容小覷。對於90後來說,他們的童年是日本動漫陪伴的,《柯南》、《櫻桃小丸子》、《灌籃高手》《龍珠》、《海賊王》這些信手拈來的作品名字,他們或多或少都有看過,裡面的角色他們能輕鬆說出,裡面的精神也對他們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當我們說起美國時,我們會想到什麼?超級英雄,軍事強大,迪士尼,泡著妞拯救世界的美國人。
當我們說起日本時,我們會想到什麼?動漫,櫻花,武士道。
當我們說起韓國時,我們會想起什麼?泡菜,俊男靚女(現在韓國的偶像團體在國內影響力不大了,但在歐美地區還是很有名的)。
以上種種便是文化輸出的結果,當老外提到中國時,他們會想起什麼?五千年文化,每個人都會功夫,這些都是中國有意無意對外輸出的文化。但中國如今在崛起,不甘心只輸出這麼些文化,還想輸出中國強大、美麗、進取,五千年歷史燦爛等等,這些只能通過文藝作品傳播到全世界。
動漫作品作為文化輸出的一個重要陣地,是必須要佔領的。早些年日漫已經擊敗了美漫,動畫領域美國靠3D才能扳回一城,2D則是被日本打得找不著北,如今我們國內無論是2D還是3D,都有著想要從美日嘴裡搶肉吃的決心,不僅僅是為了做好自己的動漫,也是為了自己的動漫走出國門,為了自己國家的文化走出國門。
但是說得容易做的難,而且還不是一般的難。日本人非常死腦筋,不願意變通,但這樣一種態度也容易培養出有「工匠精神」的人,這類人只會做一件事,且有著要把這件事做好的決心,所以為什麼日本動漫能做得那麼好,而掌握了先發優勢的日本智慧型手機品牌,卻在時代的洪流中消失了。
比起日本人,我們更願意變通,一種方法完成不好,就換另一種方法,正因為如此,我們動漫領域也缺乏了能沉住氣認真創作的人,即便有,也是十分至少。一拳君能列舉出來的有《刺客伍六七》的導演何小瘋(給自己的藝名),還有《羅小黑戰記》的主創MTJJ(同是藝名)。
何小瘋早年創作的《小胖妞》我在初中時候看過,也看過《小胖妞》火了之後記者對他的採訪,很佩服他過來這麼多年沒有放棄自己的動漫夢,MTJJ在《羅小黑》火起來後不願擴大主創團隊,加快更新頻率,原因是擔心質量降低,也擔心與自己創作初衷相違背,這兩個人都是一拳君十分敬佩之人。
比起這兩個比較幸運且能堅持的人,《魁拔》系列就悲慘了許多,趕不上好時代使得它無限期延期,對魁拔主創人員來說,無限延期是一個多麼艱難的決定,卻也說明了國漫領域發展之艱辛。
說了那麼多,其實對國漫來說,希望還是在的。如今國與國之間交流越來越頻繁,日本又剛好步入老齡化社會,十分缺乏勞動力,一部日本動漫在創作過程中,其實已有不少中國人參與其中,國內有些動漫的創作也請到了日本的大師操刀,這些都是社會化分工的結果,相互學習才能相互進步,只不過對於我們來說,我們向他們學習比較多。
另外關於市場部分,優秀作品的的出現一旦得到追捧,得到利益回報,就不至於讓這個行業凋零,而是會有越來越多的人看上這個行業帶來的利潤,投身到這個行業當中,那些苦苦掙扎的人也看到了光亮,不至於選擇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