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智慧農業的發展現狀與傳感器的運用

2020-12-22 騰訊網

自古以來,糧食生產在人口密度大、耕地面積少的中國佔有重要地位。隨著社會的發展,農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幾年,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智慧農業」一詞逐漸發展並且成為現代農業進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傳感器作為現代智能化的重要工具,為推進實現智慧農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1、 國內智慧農業的發展現狀

智慧農業是運用傳感器網絡等多種技術通過移動平臺實現信息採集、生產數據收集等功能並達到對農業生產智能控制的效果。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開展智慧農業項目,不僅能有效改善農業生態環境,還能夠顯著提高農業生產經營效率,徹底改變了農業生產者、消費者的觀念和組織體系結構。

智慧農業是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途徑。為了促進我國農業生產力的提高和加快實現現代化,國家為此發布多個政策並給予諸多的扶持。從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加快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到2019年2月國家發布的《關于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做好「三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到「夯實農業基礎,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提出加快突破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培育一批農業戰略科技創新力量,推動生物種業、重型農機、智慧農業、綠色投入品等領域自主創新」[2]。無一不顯示出智慧農業發展實施的必然性。

我國智慧農業起步雖晚,但發展速度非常快。2018—2019年,在國家相關政策的響應下,諸多國內企業紛紛投資布局智慧農業,加快我國智慧農業建設,比如美團「未來食物農場」、騰訊「智慧農業平臺」、京東「京東農場」和阿里巴巴「AI養豬」等。但是與國外相比,智慧農業起步晚的劣勢仍然存在,技術含量、生產水平等方面普遍存在不足。因此,加大科學技術創新、提高農業技術水平勢在必行。

2、傳感器的概念

傳感器是一種可以將被測量的物理量按一定規律轉換成電信號或者其他形式信息輸出的檢測裝置,具有微型化、數位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系統化、網絡化等優點。

農業傳感器主要包括生命信息傳感器環境傳感器。生命信息傳感器是通過檢測植物生長過程中植物信息元素和農藥化肥等元素含量,並對植物生長體徵進行數位化處理,進而分析植物生長狀況。環境傳感器主要是對水分、土壤、空氣等植物所生長的環境進行監控分析,及時了解環境變化,保證植物成長和農作物質量達到最優水平。目前,常用的農業傳感器主要包括溫度傳感器、溼度傳感器、pH值傳感器、氣敏傳感器、生物傳感器、光電傳感器和壓力傳感器等。

現代智慧農業技術發展離不開傳感器。目前,市場所生產的傳感器質量參差不齊,傳感器的性能選擇也影響著農業生產力的提高。低功耗、材質耐腐蝕、抗低溫性能好的傳感器可在戶外田間的環境中使用。受農業生產地區限制和大多數農民對傳感器知識缺乏的影響,應選擇安裝方式簡單、方便攜帶、穩定性好和校正周期短的傳感器。

3、傳感器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

3.1、 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由於國內傳感器技術具有局限性,傳感器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大多存在於育種育苗過程中。例如,通過使用生物傳感器操縱種子的遺傳基因以達到培育優良品種的目的。另外,在作物生長過程中進行生理生態監測,配合相應的智能化系統,對作物的各項參數進行準確有效記錄,能夠實時了解作物生長狀況,針對監測情況及時做出調整,進而提高收成率。比如,可以利用顏色傳感器、水分傳感器檢測作物的顏色和水分含量來判斷作物的成熟程度以便於在適當的時間進行採摘。

除了育種育苗,農業機械在作物種植以及生長過程中也佔有很大的比重。帶有傳感器裝備的農機不僅會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還可以減輕一定量的人力勞動。傳感器在農業機械方面的應用可以體現在近幾年來非常普遍的智能節水灌溉系統和未來可期的農業機器人等。在智能節水灌溉系統中,利用傳感器進行土壤溼度的檢測是最必需和基本的操作。當溼度傳感器反饋結果為土壤乾燥的情況下,配合智能平臺及時啟動灌溉系統進行相應的灌溉調度;相反,當溼度傳感器檢測到水分已達到合適的標準時,關閉灌溉系統以達到精準灌溉的效果。對於期待值最高的未來農業智慧機器人,它是一個集視覺、力覺(壓力)、避障(超聲波&紅外)、觸覺等多種傳感器於一身並且由平臺控制,從而實現各種作業的機器設備。通過融合多個傳感器的感知,獲得更加精確的信息,完成信息交融。

3.2、 在監測管理中的應用

傳感器在監測管理中的應用大多體現在對作物生長周圍環境的監測,比如土壤、大氣、水環境、雜草等的監測。目前,傳感器在大棚種植中有顯著效果,例如技術較為成熟的大棚智能監測系統。在此系統中,溫度傳感器、溼度傳感器、光傳感器等實時監測育種環境使其作物達到最優生長的條件;土壤傳感器實時監測土壤水分、不同土層溫度、土壤pH值、氮、磷、鉀等農藥化肥元素等,進而精準傳遞土壤水分和土壤顆粒組成的信息;二氧化碳傳感器可以實時監控植物生長環境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以保障植物光合作用;新興的雜草檢測傳感器技術可以進行雜草識別達到除草自動化等。

相應地,在禽畜飼養領域的動物育種繁殖、生存環境等環節也需要應用傳感器。例如,育種使用生物傳感器;生存環境採用氣敏傳感器、溫度傳感器、溼度傳感器、光電傳感器等,及時調整飼養方案,提高飼養質量。

3.3、在加工儲存中的應用

傳感器在加工儲存上的應用主要是監督農產品質量安全。在分類加工成熟的農作物過程中,根據農作物特有的性質進行相應的傳感器檢測。例如,根據水分傳感器來判斷蔬菜新鮮程度。同樣地,在儲存過程中,溫溼度傳感器實時監測倉庫存儲環境,確保農產品保持良好的存儲狀態。

4、傳感器在智慧農業上的未來發展趨勢

《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指出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實施智慧農業工程和「網際網路+」現代農業行動,鼓勵對農業生產進行數位化改造,加強農業遙感、物聯網應用,提高農業精準化水平。發展智慧氣象,提升氣象為農服務能力。在此情形下,實現智慧農業數字智能化和加強與其他現代科學技術相融合是大勢所趨。

對於智慧農業來說,傳感器是實現智慧農業的最基礎,也是最必不可少的「探頭」工具。隨著物聯網和人工智慧技術的逐漸成熟和傳感器行業的飛速發展,傳感器也向更加微型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等方向發展。

成本低、功耗小、使用簡單的無線傳感器網絡就是實現傳感器集成化的一種技術,也是精準農業體系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無線傳感器網絡是一種集成傳感器並通過無線通信進行感知、採集、處理傳輸網覆蓋區域內被感知對象的信息的分布式傳感網絡。在農業生產中,該技術主要用來獲取環境信息,也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一項技術。

無線傳感器網絡為智慧農業發展和真正實現農業精準化水平發揮了重要的促進作用。比如,未來需要發展的智能農業機器人。一個集多種傳感器於一身且可以智能操縱的機器人,不僅可以代替人工實現更加精確的信息數據獲取和田間勞作,還可以配合大數據平臺得到更合適的治理方案。同樣,在遙感領域,無線傳感器網絡在實現地形分析、災害研究、病蟲害監控和植保無人機等佔有主導地位。

此外,傳感器和物聯網、雲計算等技術的結合可以打造一個智能化、數位化的多功能智慧農業平臺,也是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過渡的重要節點。一方面,可以對傳感器所測的數據進行信息整理,整個過程的數據分析、決策支持、遠程控制、災變預警等也同樣需要平臺處理;另一方面,通過與物聯網技術的融合,不僅能夠完善農產品電商平臺的構建,還可以打破農業市場時間和地理的限制性因素,促進農村經濟新業態。

此內容由騰訊新聞提供

相關焦點

  • 改變國內智慧農業現狀,匯金海從國外智慧農業的發展看到了機會
    美國在上世紀40年代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如今通過使用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不斷革新智慧農業技術,改變農業「看天吃飯」的現狀。日本在2004年開始將農業物聯網技術納入政府發展計劃,普及農業機器人,同時也培養了很多專業人才,研發水平大大提升。
  • 未來5年中國智慧農業發展規模預測分析
    中國智慧農業發展制約瓶頸 智慧農業」的全面和深度發展離不開物聯網技術的成熟和推廣,從當前國內一些「智慧農業」試點來看,反映出的首要問題是:
  • 青島市智慧農業發展服務中心開展「智慧農業+區塊鏈」調研研討
    日前,青島市智慧農業發展服務中心探討「智慧農業+區塊鏈」如何助推農業發展。「智慧農業+區塊鏈」對於消費者可以滿足知情權,選擇自己信任的農產品;對於採購商可以通過對種植過程以及大數據分析,選擇信任的種養戶。
  • 反思疫情,也許為我國智慧農業發展帶來新契機
    我國農業發展現狀 20世紀後半葉,我國廣大農村普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業生產條件改善,農副產品產量增加,農民生活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我國農業的基礎地位依舊比較脆弱,農業發展速度相對滯後,農業仍是制約國民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
  • 美菜網促進農業智慧化發展,幫助中國農民增收
    隨著時代發展,5G網絡的發展與逐步普及,以自動化機械、智慧機器人等新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標誌著我國智慧農業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智慧農業可以大力提高農產品生產效益、有效解決農產品供需矛盾,對我國農業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 智慧農業發展研究報告
    【前言】智慧農業涉及農業的生產、流通和銷售三個環節。目前,智慧農業多應用於生產環節,即利用新技術實現農業生產環節的精細化、智能化和現代化發展。億歐智庫從中國實際現狀出發,詳細列舉說明了智慧農業四大典型應用,根據目前行業內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幾點關於智慧農業未來發展的建議。
  • 2020年智慧農業物聯網行業的發展趨勢及農業前景分析
    打開APP 2020年智慧農業物聯網行業的發展趨勢及農業前景分析 聖啟物聯農業 發表於 2020-07-05 11:30:51
  • 土壤傳感器在智慧農業中的作用
    當今社會科技的飛速發展,對於農業種植土壤的要求,已經不需要傳統的靠經驗來判斷,各種智能土壤傳感器的面世,讓現代農業更加高效精準,各種不同的土壤檢測器為農業種植生產提供科學的數據依據。那具體需要監測的參數有哪些?都有什麼作用呢?
  • 智慧農業——未來已來,只是尚未流行
    作物氣味傳感器、智慧氣象、植保無人機、北鬥導航農機自動駕駛系統……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沒有哪一項技術能像信息科技這樣深刻廣泛地影響人類認知世界、改造世界和推動產業創新的能力。 「智慧」一詞體現著信息科技的成果,今天這一科技力量已經深深浸潤到農業領域,並形成了智慧農業這一新興業態。
  • 寶能區塊鏈發布智慧農業解決方案,助力數字農業建設
    數字經濟時代下,區塊鏈依託去中心化、防篡改、信息透明、可追溯等技術特徵,正逐漸成為我國智慧農業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基石。近日,寶能區塊鏈中心發布了智慧農業解決方案,該方案從我國智慧農業發展基本現狀著手,探究目前農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並基於寶能區塊鏈的核心技術助力智慧農業建設。
  • 智慧農業|GIS+物聯網,讓春耕更加智慧
    李克強總理提出明確要求,促進農業發展,確保糧食安全。那麼如何促進農業健康安全地發展,最大程度保證糧食安全呢?多年來,蒼穹數碼一直致力於農業信息化、農業大數據平臺、智慧農業的研究,打造了蒼穹數碼物聯網綜合管理平臺。
  • 農業版「人機大戰」來了!從「一顆草莓」看中國智慧農業的未來
    (來源:Pixabay)如今,智慧農業已成為當今世界現代農業發展的大趨勢,將人工智慧(AI)、物聯網(IoT)、大數據(Big data)等技術與農業生產結合,可以因時、因地、因人地促進農業生產,更精細化地配置農業生產資源,填補農業勞動力的未來缺口。
  • 羅錫文院士:智慧農業是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在田間日活動現場,農業機械雜誌社旗下農機TV記者對羅錫文進行了專訪。他詳細介紹了智慧農業、無人農場的特徵、功能,以及目前中國智慧農業的技術水平、發展趨勢。智慧農業:中國農業未來的發展方向羅錫文介紹,智慧農業是依託生物技術、智能農機、信息技術,能夠實現信息感知、定量決策、智能控制、精準投入和個性化服務5大功能的一種現代化農業生產方式。這裡面蘊含了3層含義。一是智慧農業是一種生產方式,一種現代化的農業生產方式。
  • 加快現代智慧農業布局,推進鄉村高質量發展
    當前,推進佛山鄉村高質量發展,應加快對現代智慧農業的產業布局,推進人工智慧、5G等新技術應用,開啟「萬物生長」的數造時代。智慧農業是農業生產的高級階段,它集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和物聯網技術為一體,可為農業生產提供精準化種植、可視化管理、智能化決策。
  • 全球與中國直線位移傳感器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全球與中國直線位移傳感器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針對當前直線位移傳感器行業發展面臨的機遇與威脅,提出直線位移傳感器行業發展投資及戰略建議。  《全球與中國直線位移傳感器行業現狀研究分析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2020年)》以嚴謹的內容、翔實的分析、權威的數據、直觀的圖表等,幫助直線位移傳感器行業企業準確把握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競爭戰略和投資策略。
  • 智慧農業區塊鏈 - CSDN
    ,融合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智慧農業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先行之路。首先,分析了我國農業的發展現狀,進而闡述了智慧農業發展及其與區塊鏈應用融合的必要性;其次,介紹了區塊鏈的內涵及發展現狀;第三,分析了區塊鏈在智慧農業創新發展中可能的應用領域;最後,闡述了區塊鏈的發展前景,並提出了區塊鏈在農業領域應用的一些建議。
  • 民生智庫 | 從中國數字鄉村發展,看智慧農業未來走向
    報告強調,要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部署要求,加快建設智慧農業,推動數字經濟與農業農村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一是加強規劃布局,總體謀劃「十四五」數字鄉村發展。二是夯實發展基礎,加快建設鄉村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三是釋放數字紅利,培育壯大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四是創新治理模式,提升鄉村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五是推動融合發展,統籌發展數字鄉村與智慧城市。
  • 兮達科技與富士康智慧農業深度交流,探索現代農業+區塊鏈技術發展...
    北京時間2020年10月14日,富士康智慧農業代表團到訪成都兮達科技交流指導工作,代表團成員有李健先生、朱玲女士、羅丹女士、羅黎先生,以及胡磊先生。雙方就智慧農業落地應用場景,以及如何更好得把農業發展及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興技術相結合等議題展開了深度討論。
  • 康美星藉助農業+區塊鏈技術,賦能智慧農業發展 - 中國日報網
    近年來,智慧農業的概念逐步被大眾熟知,它是充斥著數位技術、區塊鏈技術的新型發展模式,智慧農業的產生標誌著傳統農業推陳出的時代即將到來,為傳統農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 解析智慧路燈的發展現狀及未來趨勢
    智慧城市不能只是空中樓閣或局限於小規模測試場景,5G帶來智慧連網與城市改造的效益是看得到、能期待的,但智慧燈杆的改造,必須先解決基礎建設的時代交替問題,同時也需搭配5G 技術與成熟的商用運營環境,才能獲得豐厚的回報。智慧照明要具備3i特徵,一是用傳感器感知所有物體和環境的狀態實現感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