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聽六倍利這個名字,感覺像是中草藥,但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山梗菜(兩個名字的風格差異真是很大啊!)
這個素材是臨摹自飛樂鳥的《典藏花之繪》,喜歡的原因就是很像歐洲手繪植物圖鑑的風格,很復古,如下圖。
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跟超寫實的彩鉛作品相比,復古植物圖鑑都有點被「壓扁」的感覺,以至於我第一次看到素材,我就想只要簡單平塗就能搞定了,不用刻畫太多細節。
然而畫完作品,我才發現一個小技巧:
扁平的花瓣也需要「嘭」起來(體積感),否則整個畫面就會很單調。因此看似平塗的地方,更需要漸變疊色來實現微妙的光影變化。
技巧演示
下面就用一個小花瓣來展示一下「平平無奇」到「嘭嘭Q彈」的過程吧~
1. 睜大眼睛,觀察並畫出深淺變化。
A. 用原色號稍微用力的疊加;
B. 用深一個色號輕輕疊色。
重點就是顏色變化不要太明顯,例如紫→深紫色號比較接近,但如果是紫—普藍,變化太強烈,這樣就變得沒有清透感。
2. 褶皺紋理的明暗也不同,不是只畫一條線
上面的圖的上部分的褶皺感,是畫完一條線後,往左邊繼續塗深顏色,這樣跟右邊的淺色一對比,就有鼓起來的感覺~可以理解為一座山因為有高度,所以太陽的照射會形成「向陽面」(亮)和「向陰面」(暗)。花瓣也如此,明暗有了對比就有體積感。
3. 淺色系的彩鉛更有優勢
因為需要比較自然的過渡,所以淺色系彩鉛不太擔心會顏色太重,所以我用的是紅輝(顏色比較淺),如果是霹靂馬可能就太厚重了。
每次畫完一個彩鉛作品,都是當總結一下技巧對於零基礎自學的小夥伴很有幫助的。這樣才能舉一反三,不用總是只會機械地臨摹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