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闊平坦的道路兩旁,樹木枝葉迎風搖曳,金色的樹葉格外耀眼;農家小院乾淨整潔,拱棚內的葡萄顆粒飽滿……初冬時節,走進臨清市的農村,層林盡染的美景與新農村景色遙相呼應,一幅秀美畫卷徐徐展開,令人心曠神怡。
臨清市把生態宜居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主線,以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以垃圾、廁所、風貌「三大革命」為切入點,立足「清」、聚焦「保」、著力「改」、促進「美」,全民動手,美化家園,村容村貌持續改善,人居環境不斷提升,天更藍水更清,宜居臨清建設成效顯著。
鄉村美景呼之欲出
松林鎮麻佛寺村胡同寬敞、平坦、整潔,由垃圾坑改建成的蓮藕池碧波蕩漾;廢棄宅基地上建起的休閒小廣場、文化健身廣場均是彩磚鋪地,廣場上石桌、石凳配備齊全,健身器材應有盡有。「以前家裡的東西亂堆亂放,現在經過清理打掃,家裡煥然一新。」一名村民表示,「我們持續保持院落清潔、家裡整潔,不拖村裡的後腿,不影響村容村貌……」
在大辛莊街道千戶營村,路邊寬約5米的綠化帶裡月季花正在開放。除了月季,千戶營村還種植了海棠、百日紅、石楠、櫻花等花樹15000多棵,村裡道路的硬化率、戶戶通率均達到100%,村民的幸福感越來越高。「不僅村裡的環境變好了,村民的素質也提高了,村民致富的信心更足,求發展的願望更加強烈。」千戶營村黨支部書記鄧廣福說。
臨清市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作為造福當代、惠及子孫的一項民心工程來抓,臨清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召開專項會議,把握城鄉銜接、產業協同、差異化發展等關鍵環節,科學制定規劃。臨清市成立了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專班,常態化、制度化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工作。
臨清市創新思路和措施,通過走訪、入戶調查及鄉村大喇叭、微信公眾號、報紙等農民群眾易於接受、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相關政策措施,動員農民群眾積極參與,形成「人人參與、家家爭先、共同維護」的良好氛圍;完善「組織機構、保潔隊伍、資金保障、督查考核、講評獎罰」長效機制,開展「三清一改」「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集中攻堅月」等攻堅行動,打好「三場戰役」,打造百姓幸福宜居的美麗家園。
建立鄉村治理長效機制
走進新華路街道東陶村,坑塘碧波蕩漾,魚兒穿梭其中,池塘邊,農家書屋、標準化籃球場、垂釣中心、荷花池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新華路街道黨工委著力解決老百姓「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對村莊清潔、廁所改造、美麗庭院創建等工作對標對表,找準薄弱環節,打造生態環境好、鄉村容貌好、基礎配套好、文明風尚好、服務管理好的「五好」美麗鄉村長效機制。
群眾的事是天大的事。臨清市著力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更加精準地把握髮展與環境保護的關係,將人居環境整治列入民生保障優先領域,從多個方面營造良好環境,實現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
中冶紙業深度處理系統投入運行,臨清市碧水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項目積極推進。臨清實施裕民渠河流水質提升改造工程,改善河流水質;實施臨清市水源置換封井工程,已封填自備井73眼、封存7眼,有效遏制了地下水超採趨勢;狠抓汙染物總量控制,統籌抓好工業企業、餐飲企業等汙染物排放;提高水質、土壤、危固廢管理標準,涉水企業均安裝自動在線監控設施,並與生態環境部門聯網,定期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人工監測,確保水質達標排放;臨清市19家鄉鎮衛生院、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和10家民營醫療機構均安裝了汙水處理設備;提高農村生活汙水治理標準,開展汙水處理站建設和管網鋪設工作。
舊貌換新,用美景延續鄉愁;變中生新,接續鄉村振興脈絡。如今的臨清,村民的環境衛生意識普遍增強,衛生習慣逐步養成;農村清運保潔機制逐步完善,垃圾分類回收公司化運作試點工作有序開展,「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處理模式進一步優化。
(責任編輯:李 世超) 【來源:聊城新聞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