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鯛觀賞魚的繁殖乾貨,從配對到小魚培育,給魚缸加點小生命

2020-12-16 養魚說

在野外,我們可以看到慈鯛科的羅非魚身邊有一群小黑點遊動,這些就是羅非的幼崽。慈鯛魚的繁殖方式在我看來還算是挺簡單的。慈鯛魚的產卵頻率高,而且配對也非常容易。但是常常因為管理不當喪失很多小魚。今天的這篇文章就是要來教大家如何做好慈鯛繁殖的每一項工作,保證小魚健康成長。、

第一步,配對。

一般養慈鯛的魚友都沒有抱著太大讓慈鯛繁殖的心態,只是養一大群觀賞。但是其實這樣的配對成功率是很高的,相反如果刻意地把一公一母丟在一起讓他們產卵繁殖就更加不容易。這也算無心插柳柳成蔭,有心栽花花不開吧。其實如果你要真的想要繁殖慈鯛,建議一下子養一群,要公母搭配,讓他們自由戀愛。一般配對成功的一對慈鯛就就會開始形影不離。

當他們要繁殖的時候就會選擇一塊合適的產卵區域,你就會看見母魚的生殖孔有一個短短的管子,這叫做下管,是產卵的徵兆,而公魚則會抖動身子,表現出激動的樣子。母魚會在心儀的產卵區域產卵,公魚會驅趕其他靠近的魚類,包括是同伴也手下不留情。產完一排卵,公魚就會在卵上面蹭一下,這是一個受精的過程。就這樣,母魚產一下,公魚也蹭一下卵。但是個別情況下公魚會吃卵,那樣的公魚是不合格的,不能用於繁殖小苗。

第二步,管理卵。

雖然說是管理卵,但是其實卵都是那對慈鯛自己在護的。只要有同伴或者其他小型魚靠近,親魚就會驅逐他們,把他們趕走。所以其實你可以放心,不要沒事去打擾他們兩口子。產卵後建議各位魚友把水流調小一些,因為孵化後的小魚遊動能力不強,容易被吸走。

幾天後卵就會開始發育。而一些卵會變白。白卵是無法孵化出小魚的,因為他們並沒有受精成功。卵發育後悔長出長長的小尾巴,在水裡面隨著水流擺來擺去。但是他們還不能起飛遊泳,還會繼續黏在產卵區域。

第三步,小魚起飛。

小魚起飛的這段日子裡親魚就更加忙了。慈鯛科魚類都會選擇自己去帶孩子,不會像其他魚一樣把魚卵生下來就不管了或者小魚孵化後就不管了。小魚起飛後公魚會把他們含在嘴裡。當然這只是含在嘴裡,不是吃掉了。為了保護小魚不被吃掉公魚就會把小魚含在嘴裡面。等覺得環境安全了,沒有危險了才會把小魚再次吐出來。

剛剛起飛的小魚卵黃還沒吸收完,一般需要兩到三天才能完全吸收。

第四步,隔離小魚。

一般兩天後魚苗的卵黃就可以完全吸收完了。但是具體還是靠自己觀察。吸收完卵黃你就可以撈出小魚。但是親魚會本能含著小魚,你就需要把含小魚的那條魚撈出來,把它的嘴巴掰開,把小魚倒在你要飼養魚苗的環境再將親魚放回原缸。一般魚缸的標配就是一個水妖精,然後就是裸缸。水妖精不會吸魚,還能起到過濾雜質的效果。

魚苗開口一般以洄水或者是孵化豐年蝦來進行開口。但我個人比較建議用孵化豐年蝦。這樣比較有營養。魚苗每天餵2次,早上一次,晚上一次。每次餵到魚苗肚子鼓起來就可以。

如果第一次沒啥經驗失敗了也沒事,慈鯛魚的繁殖次數相對比較頻繁,一個月一窩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裡是養魚說,如果你也喜歡飼養觀賞魚,不妨動動手指點個關注,所有養魚所要知道的都在這兒。

相關焦點

  • 三湖慈鯛觀賞魚人工繁殖技巧之扣卵孵化
    水族圈裡有相當多的一部分魚友喜歡繁殖觀賞魚。通過自己的精心維護,實現觀賞魚的繁殖,孵化,育成……如此反覆讓心愛的魚兒在家中的魚缸裡繁衍生息。更有一些魚友玩家通過飼養和繁殖觀賞魚,實現了水族這項愛好的收支平衡或者成為了增加家庭收入的一項副業。
  • 連觀賞魚的名字都不知道,是養不好的魚的,但有些魚就沒名字
    購買了一群黑尾大勾,捎帶一條小燈科魚,找了半天才找到名字前些天養魚老道購買了一群黑尾大勾,不是說這種觀賞魚的群遊效果很好嗎,我也想在魚缸裡實踐一下,畢竟在魚店裡看到的,和自己飼養的效果會不一樣,需要進一步驗證,無意中發現商家多給了一條小魚,這條小魚可把我愁壞了,因為我不知道叫啥?
  • 為什麼有些觀賞魚能養大卻不能繁殖?
    昨天有網友私信我諮詢坦湖底棲息類繁殖需要注意的事項。他告訴我說飼養三湖魚已經很多年,對於馬鯛和大部分坦鯛類都能夠從孵化到育成再到繁殖有著豐富的經驗,唯獨是坦湖底棲類總是不能順利繁殖。由此讓老青年不由聯想起來,相信有很多魚友都能夠把自己魚缸中的觀賞魚養大,但是除了像孔雀魚之類的水族小強之外,一些比較珍稀名貴的觀賞魚種能夠順利繁殖並育成的玩家應該就不多了吧?今天老青年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養定並達到性成熟階段的觀賞魚如何促進發情並保證順利繁殖的一些經驗。
  • 發現觀賞魚在魚缸裡產卵,有三種處理方式,兩種都可以孵化小魚
    各位魚友大家好,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飼養、繁育實踐知識,敬請大家關注!最近一直沒有時間去管理我的那兩條迷你鸚鵡魚的種魚,因為其他新魚入缸的不同需求,以及金魚和孔雀魚的繁殖等問題,它們一直被我給倒來倒去。
  • 萬魚計劃|三湖慈鯛的美,狂野而不失高冷,值得你擁有
    前言:萬魚計劃是「大李話魚」推出的首項專屬介紹各種觀賞魚的美文活動,旨在用通俗、簡便的語言,讓眾多的觀賞魚愛好者有機會了解更多的觀賞魚品種,以便更好的輔助養殖選擇。如果你有想了解的魚,請在下方留言,小編一定竭盡全力,完善其簡介說明。
  • 觀賞魚混養高階技巧,魚缸配角小魚的選擇,分享我養魚實戰經驗
    喜歡大型魚的魚友常常會為一個大魚缸裡面只住了一條魚顯得非常枯燥乏味感到煩惱,並且也不知道應該混養一點什麼其他魚才能使主角不吃這些魚。其實還是有很多魚可以混養大型魚的。但是,前提必須是你缸裡養的主角魚一定要是性格比較溫和不怎麼吃魚的,達到這個要求之後,如何進行挑選配角魚呢?
  • 繁殖觀賞魚總想等著別人教?談談虎皮魚、金菠蘿,我的繁殖經歷
    我也早就說過了,那個年代沒有加熱管,那就把魚缸放在炕上,沒有氧氣泵,那就使用車胎緩慢放氣來為觀賞魚供氧,當時根本不知道什麼酸鹼度的問題,也能夠把燕魚和鬥魚順利繁殖出來,那時候的觀賞魚也確實沒有現在的觀賞魚嬌貴。
  • 最適合觀賞魚新手的熱帶寵物魚,除了鬥魚,就數紅寶石魚了!
    譁仔最多被問到的養魚問題就是:請問譁仔,什麼魚最容易養啊?譁仔的答案通常是:熱帶魚玩鬥魚,冷水魚玩錦鯽。可是,沒有人問第二好養的觀賞魚。哈哈哈~~今天譁仔就來說說第二好養的熱帶魚——紅寶石魚。看到這個名字,肯定很多魚友聽說過,也有很多魚友一臉蒙圈。為什麼說紅寶石魚是容易飼養的觀賞魚呢?
  • 藏在貝殼裡的觀賞魚,把家埋在砂裡
    雖然每種魚都有其觀賞價值,但斑馬貝更受魚友歡迎。也有一些人工培育品種可以超過6cm,甚至接近8cm。雖然體型變大也增加了更多混養的可能性,但體形大的斑馬貝看起來不如正常體型的斑馬貝更可愛。如果你想養幾條斑馬貝,可以選一口不太小的魚缸,尺寸大概在45以上即可。
  • 水族店裡好看又好養的觀賞魚都有哪些?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水族新人們要怎樣選擇既好看又好養的觀賞魚?還有這些好看又好養的觀賞魚能不能夠回混養到一起呢?水族市場上的觀賞魚種類特別多,我們在水族店中看到的漂亮的觀賞魚其實並不是全部都是既漂亮又好養的種類,甚至有一些觀賞魚品種是比較嬌貴的,如果沒有一定的飼養經驗是很難讓這些觀賞魚達到較好的狀態,甚至還會把他們養死。
  • 這魚比紅鸚鵡魚好養,也能在魚缸自然人工繁殖,適合養魚新手
    迷你鸚鵡魚從去年到現在,在水族圈的熱度一直不減。除了它們體型小巧可愛,觀賞性非常強同時也比較好飼養之外。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迷你鸚鵡魚非常好繁殖。與活躍在水族觀賞魚市場十幾年的紅鸚鵡魚相比,迷你鸚鵡魚最大的區別,除了它的體型之外,還有一方面的原因是迷你鸚鵡魚可以完全進行自然繁殖的,而紅鸚鵡魚卻不行。其實紅色的鸚鵡魚也會產卵,但是它們產的卵一般是非受精卵,因此是無法孵化的。所以只能把這些非受精卵處理掉,避免發黴汙染水質。這無形之中就減少了很多飼養鸚鵡魚的樂趣。
  • 最容易飼養的水草,可以用來繁殖多種觀賞魚,效果一定不錯
    竹節草可以用來繁殖金魚,已經很成功凡是喜歡繁殖的魚友,都知道很多觀賞魚之所以能夠順利繁殖,其實是需要水草刺激的,特別是金魚類的觀賞魚更是如此。竹節草可以繁殖各種卵胎生觀賞魚這個我在昨天的文章中就提到過了,無論是孔雀魚、瑪麗、月光、紅箭等,在它們雌魚繁殖的時候,我們都可以加入一點竹節草,讓小魚苗有一個適當的躲避空間。
  • 想要混養幾種小型熱帶觀賞魚,使用一個魚缸夠用嗎?
    圖文/養魚老道 原創一位飼養小型熱帶觀賞魚的魚友,問到了養魚老道這樣一個問題,就是自己混養的一缸小型熱帶魚魚,只用一個魚缸來飼養夠用嗎?3、還有就是原缸隔離,很多魚友看到觀賞魚出現打鬥的現象,就會採用原缸隔離的方式,但是大家會發現,當我們把觀賞魚原缸隔離之後,魚缸的水質就再也調理不清了。
  • 有的土豪不玩龍魚,玩三湖慈鯛,那魚缸,美得不要不要的
    三湖慈鯛三湖情,千種寵魚千種景。坦湖馬湖和維湖,笑傲魚缸獨橫行。歡迎大家再次回到譁仔寵魚學院。對不起,我是譁仔!從今天開始,我們走進眼花繚亂的三湖慈鯛的水世界。三湖慈鯛不是大眾觀賞魚,但是,它們在水族圈的地位絕對可以排進前三。別的不說,單說魚的種類,絕大多數寵物魚都得靠邊站。
  • 水質不好的地區,新手養觀賞魚別忽略它,皮實簡單好養又好看
    如果是本地的水質偏鹼性,硬度又比較高,尤其是在我國北方地區的魚友,想簡單地養點觀賞魚,選什麼比較好呢?一般我們常見的觀賞魚裡,大部分的觀賞魚還是比較喜歡中性或者是偏弱酸性的水質的,而鹼性太強,有的魚兒受不了。 那有沒有辦法把硬度比較大又偏鹼性的水質調節一下呢?
  • 攢了一波觀賞魚鬥魚的問題,集中回答一下,純接地氣的養魚技術貼
    用藥的時候,記得單獨隔離用藥,別把健康的魚也一起泡藥了。用藥時可以泡一陣子撈走,也可以一直泡著,如果一直泡著,那麼藥量別下太多。 鬥魚繁殖問題 鬥魚其實也非常好繁殖,很多魚友都喜歡搞繁殖,尤其是新手朋友,哈哈!估計是沒看過小魚出生,想體驗一把。
  • 魚缸裡放幾條魚,才算正常密度
    陽光在屋裡反覆折射,又透過玻璃,照在水草跟鱂魚身上,於是魚缸的通透感,鱂魚如凝脂一樣的質感,水草深深淺淺的綠色塊,跟光影反覆交疊,會讓人心情舒暢,在枯燥的現代化城市裡,靜謐溫雅而有意境。但等你看到更多好玩的觀賞魚,或許不會甘心一直守著這口小魚缸,甚至你經常會覺得,自己值得擁有一口大一點的魚缸,好看一點的魚。
  • 兩者都是「人造魚」,前者能繁殖
    迷你鸚鵡魚的問世時間 迷你鸚鵡魚其實出現得並不久,跟鸚鵡魚「漫長的歷史」比起來,迷你鸚鵡魚據說是2016年在臺灣改良而來,而親魚是一種叫九間始麗魚的觀賞魚,其實也是南美慈鯛的一種,大家去查資料可發現,其實迷你鸚鵡魚和九間始麗魚長得還挺像的。
  • 還想生小魚吧?迷你鸚鵡和瑪麗哪個更適合新手
    當我養了幾年的魚以後,聽到家人說:「你的魚缸越來越多,可是養的魚越養越小,好像好幾年沒有買魚了?」這才發現自己養魚的變化,才發現真的魚養得越來越小,魚缸越來越多,不僅不買魚了,還經常送魚給朋友們。究其原因無外乎就是兩個:1、養好養的魚。2、體驗繁殖的樂趣。
  • 十大爆缸能力超強的觀賞魚,新手也能養爆缸,你知道幾種?
    對於每個剛接觸觀賞魚的人來說,繁殖基本上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話說連能不能養活都需要絞盡腦汁考慮的問題,誰還管它能不能繁殖啊。但是在自然界任何魚都是要繁殖的,也都是很普通很平常的一件事,只是我們一般的水族箱很難達到自然界的條件,一般人也不知道怎麼去創造跟自然界相近的環境。想體驗爆缸的樂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