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在即,各家電影都攢足力氣決戰賀歲檔,現在的幾部電影除了國產電影《誤殺》、《半個喜劇》、《葉問4》等佔據票房主要位置以外,其他影片確實略顯疲態。其中有一部美國勵志電影《為家而戰》能算是「矬子裡拔將軍」,故事平淡卻有些感人,美英方式的成功勵志學說,對國內觀眾來說也算是一種學習吧。
在美國,摔角運動(注意:不是摔跤)是一項受到廣大美國民眾所喜愛的體育運動,全美三大頂級體育節目之一,摔角聯盟WWE與NBA、NFL齊名。不過,這項體育運動目前僅限於美國、日本、墨西哥等少數國家的少數地區存在。影片中,女主角佩奇作為一名英國人,是摔角運動的狂熱追隨者,但是,摔角這項運動只是民間愛好者自發組織的活動,沒有英國官方正式舉辦這類賽事,佩奇的父母也是摔角運動的喜愛者,恰巧他們經營著一家摔角館,她的兩個哥哥都是勵志成為摔角職業選手,而佩奇不僅想成為一名職業摔角運動員更有將這項運動的冠軍腰帶收入囊中的雄心壯志!這是因為佩奇在13歲時有一次臨時替補上場的機會,從那以後,佩奇就對摔角情有獨鍾了!
摔角與摔跤僅僅一字之差,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體育運動。摔跤,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摔跤被公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競技體育運動,希臘、埃及、中國以及日本等國家的古代文明中都有摔跤的文字記載。古代奧運會在公元前776年誕生之時,摔跤就是其中的一項比賽,而且一直是歷屆奧運會的比賽項目。現代摔跤運動起源於希臘,古希臘人非常崇尚摔跤運動。當時希臘有許多著名的哲學家、詩人和軍事將領都是摔跤手,如古希臘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柏拉圖,就是當時的摔跤名將。相比較之下,摔角運動起源於法國,卻盛行於美國,它沒有摔跤運動這樣的古老,摔角崛起不過百年,和其他體育競技項目的不確定性不同的是,摔角運動是提前有套路和劇本的,臺上博弈的兩名選手最後結果都是早有劇本決定好的,這樣的運動有點「假」,但是,美日很多觀眾真的可以接受!
結局雖然有劇本,不代表參加比賽的選手不用日常的努力就能輕易拿到入場資格,WWE也是一個正規的聯盟,摔角運動也是一項正規的體育競技,不僅有娛樂性更有其嚴肅性。能夠入選參加比賽的選手,平常的魔鬼訓練是必不可少的,他們與體育運動員一樣也經常會受到傷病的困擾。他們需要有強健的體魄,在全球範圍內遴選合適的選手進行特訓,最終僅僅有極少數的人能脫穎而出,多數人無法逃避被淘汰的命運,電影中,佩奇的哥哥就是落選者!摔角運動在臺上具有表演性,讓這場比賽披上戲劇化的色彩,編劇和導演甚至還大膽地拿巨石強森和範·迪賽爾壓根就不相干的兩人讓摔角運動員在臺上演繹,臺下的觀眾也是一片歡呼!
《為家而戰》這部電影主要是講述女主角佩奇成為摔角女王的傳奇故事,劇情方面平淡無奇,只有到最後成功那一刻才會讓觀眾覺得有些激動。看過這部電影海報介紹的觀眾,有一大部分是為了看巨石強森而來,結果,強森僅僅在電影中客串了兩場,並沒有在摔角臺上大展拳腳,只是對佩奇和他的哥哥進行了「怒吼」式的勵志說教而已。不過,翻閱大量資料後發現,佩奇並不是巨石強森發現的選手,影片只是因為巨石強森與摔角運動有關聯,能夠起到「明星效應」才做了這樣戲劇化的改編,看看美國電影擴充一下眼界就行了,不用較真!
在相同電影題材之間比較的話,印度版的《摔跤吧,爸爸》故事性、情感性、勵志性會更好一些,《為家而戰》傳統意義上來講僅僅是美國電影的拍攝模式,沒有什麼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