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二十多年前創立的蘇州工業園區開啟了蘇州近三十年的騰飛史,那麼蘇州正在「激活」一個全新的園區將它的榮耀推入新時代。
近日,蘇州工業園區與相城區攜手打造的蘇相合作區正式進入實體化運作,並頻頻按下快進鍵。蘇州園區相關領導表示,將「用心用情用力打造更精彩的園區升級版。」
撬動經濟的超級引擎「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從90年代到現在,蘇州工業園區作為中國的知名園區,始終是國內甚至國際上的一面旗幟。」上海社會科學院城市與人口發展研究所區域經濟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健對澎湃新聞記者表示。
蘇州工業園區頗負盛名,被譽為「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國際合作的成功範例」。蘇州工業園區是中國和新加坡兩國政府間的重要合作項目,1994年2月,蘇州工業園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同年5月實施啟動。行政區劃面積278平方公裡,其中,中新合作區80平方公裡。
「經過26年的發展,園區在構築特色產業體系、建設美麗宜居環境、實施聚力創新戰略、深入推進開放創新等諸多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蘇州工業園管委會主任丁立新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借鑑新加坡成功經驗,現已出臺110項接軌國際通行規則、符合國情的規章制度,經過運行,又內化為自身發展模式,從而形成「園區經驗」。
作為撬動蘇州經濟的超級引擎,蘇州園區的實力毋庸置疑。
2019年,蘇州工業園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743億元,同比增長6%;進出口總額871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9.82億美元,固定資產投資391億元……在國家經開區綜合考評中實現四連冠,在國家高新區考評中綜合排名上升至第五位。園區可謂是經濟發展的超級引擎。
全蘇州向北看園區價值要實現更大化,需要讓這棵參天大樹長出更多繁茂的枝葉。
2011年,蘇州工業園區和相城區合作共建蘇相合作區。「蘇州園區的飛地模式應用已久,園區先後在宿遷、滁州、南通、霍爾果斯等地建立了合作開發園區,但在蘇州市轄區內,蘇相開發區是蘇州工業園區第一塊以飛地模式合作的區域。」李健表示。
蘇相合作區面積約50平方公裡,採用蘇州工業園區全面主導、相城區全面推進的實施路徑。合作區成立8年來,先後引進項目294個,總投資達336億元。此次合作區的「快進鍵」按下後,蘇州市對該區域定下了更高目標:「開創蘇相合作區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嶄新局面,確保每年GDP增速達到20%以上,五年工業銷售規模超1000億元、財政收入超30億元,」
李健分析,兩個區域攜手是個優勢互補的好事。首先,解決了蘇州工業園區發展空間的問題。其次,園區的產值很高,走出了一條高質量發展的道路,由園區來主導,將會對整個區域的招商引資、產業轉型和發展起到關鍵作用。「這將是一個雙贏的結果。」
另外,蘇相合作的進一步深化也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推測:蘇州的發展格局或將生變。「以往蘇州的發展軸主要是沿著滬寧線東西向發展,南北軸的發展比較弱。然而南邊的吳江開發區域不會很大,如果接下來蘇州想追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只能向北走。」李健表示,相城是蘇州的窪地,蘇相合作區的推進可能是第一步,它將慢慢影響整個北部的發展,為支持片區發展,政府應該會有一系列的「組合拳」。
「一張藍圖繪到底」在蘇相合作區推進會議上,「一張藍圖繪到底」、「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定有我」等金句頻現。這些金句皆為蘇州工業園區多年以來總結出的經驗之談。
丁立新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科學規劃」是學習借鑑新加坡經驗的第一課。公開資料顯示,當時國內不少開發區還停留在「邊開發、邊規劃」「先開發建設後補規劃」的階段。借鑑新加坡經驗,蘇州工業園區投入3000多萬元巨資從高水平規划起步,由中新雙方專家聯合編制了第一版總體規劃。「先規劃後建設、先地下後地上」、九通一平的高標準基礎設施……幾乎成為後來全國開發區遵循科學開發規律的範本。
由此可見,有一張靠譜的藍圖很重要,對藍圖的捍衛也至關重要。有了園區對規劃一以貫之的成功經驗,憑藉其產業層次、開放水平、人才、營商環境等方面積累的優勢,足以在蘇相合作區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管理、高質量發展」。
一張更有想像力的宏大藍圖早已躍然紙上——開創蘇相合作區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的嶄新局面。蘇相合作區重任在肩,換個角度看,它也是整個蘇州被寄於厚望的全新引擎,有望繼園區之後,將蘇州帶至更輝煌的明天。
近期,《蘇州工業園區蘇相合作區總體規劃(2020-2035)及城市設計》項目已成功開標。站在新的發展起點,蘇相合作區以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決心,推動合作區高標準、高質量發展。時間上,該項目要求5月底至7月中旬現場勘察並形成初步方案,9月中旬提交最終成果。
紅利效應凸顯蘇相合作區實體化運作後,蘇州工業園區和相城區的優勢政策和資源將全面疊加。蘇相合作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沈磊此前表示,合作區將在優化服務上做到「24小時不打烊」,打造高效政務服務環境,全力為項目建設做好保駕護航。在相城區委、區政府以及蘇相合作區黨工委、管委會的大力協助下,蘇州國家質量基礎(NQI)基地項目近期已在漕湖大廈旁破土動工。
政務服務的優化促進營商環境的改善,將進一步釋放紅利效應。該項目建成後,將在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納米技術等技術標準、產品檢測領域形成產業帶動效應,吸引更多的高新技術企業和高端人才落戶蘇州,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
隨著區域內商業、交通等配套設施的加速兌現,蘇相合作區逐漸發展成為蘇州一個嶄新的價值潛力板塊。為了分享蘇相合作區的發展紅利,有識之士們已經摩拳擦掌,將目光瞄準了區域內唯一在售新盤——恆大珺睿庭。
該項目位於蘇相合作區與中央公園交匯處,區域發展前景和自然生態環境俱佳。項目總建築面積約55萬方,容積率僅1.8。社區內部重金打造約18萬方法式宮廷園林,嵌入約4700平方米私家內湖。秉持恆大9A精工體系,精築建面約112-142平方米成品住宅,是世界500強恆大匠心打造的區域人居標杆。據項目負責人表示,自4月蘇相合作區啟動實體化運行以來,售樓中心每日接待的來電來訪者絡繹不絕,主推的洋房產品尤其受市場青睞。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