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彎曲的超薄飾面巖板,功能強大的定製家居系統產品,呼應潮流的新型藝術裝飾材料微水泥,體現技術如何改變空間的「機械星聯」展……令人應接不暇的最新設計亮點接連出現在12月3日至12月6日舉辦的2020廣州設計周上。
4天的時間裡,這個從「設計+選材」出發打造出國際影響力的展覽會,足足吸引了40萬觀眾入場。在設計師交流和材料商展示兩大基本功能之外,廣州設計周在設計、藝術、創意、家居、智能和高級定製、文旅等領域的企圖心,看起來並未被疫情阻擋。
在廣州保利世貿博覽館和廣州國際採購中心,廣州設計周的展覽場地總規模達到15萬平方米,來自20多個國家的近1000家品牌機構和城市團體參展,從各自的角度呈現、交流設計,參與推進新生活、新商業、新場景三大主題。
「我這幾天不是在活動的臺上,就是在去活動的路上。」廣州設計周CEO賀文廣一句話總結自己的忙碌日程。4天時間裡的150餘場主題活動、30多場專題策展,吸引了大批設計師和相關領域人士參與。
對於活動現場的超高人氣,賀文廣的感受是「又激動又擔心」,「激動是因為在疫情之下,還有那麼多全國各地設計行業和設計產業的人來到廣州設計周;擔心當然就是因為確實人太多了,每天外面都在排隊,展館裡很多展位也都在排隊。」放眼全球,今年能如此「凡爾賽」地表達擔心的展覽主辦方,應該寥寥無幾。
廣州設計周已經發展到第十五年。從初期參展商在展廳裡「拉起圍擋就辦展」,到如今美輪美奐的展臺競逐,接受第一財經專訪時,賀文廣不時感嘆今昔的巨大反差。今年,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展區之一是高端定製展區,「基本上中國真正做高端定製的品牌都在,這些品牌對展示的投入程度,確實也得到了設計師或者是設計產業從業者的認可」。第一財經記者在現場看到,多家高端定製品牌的展位一直有觀眾排隊,受熱捧程度堪比奢侈品店和熱門藝術展。
發掘設計師的價值
來自成都的設計師何靚,也忙裡偷閒參觀了不少展臺。12月5日,他登上了2020廣州設計周中國新商業空間大獎年度頒獎盛典的舞臺,當選新商業空間設計師TOP10設計師。對他來說,廣州設計周是重要的設計師交流平臺,也是設計師們自我提升的平臺。「最初是來設計周看新材料、新工藝、新品牌的研發,現在來設計周,更多的感受實際上是回家,因為在這裡能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同樣獲得新商業空間設計師TOP10的林嘉誠說,自己設計周那幾天像打了雞血,與設計師朋友們聊天到凌晨三點,「不斷地相互刺激的時候,設計師的成長是極其快的」。
推進設計師與設計師的交流,推進設計師與各個相關領域機構的跨界交流與創新合作,這是賀文廣設想中廣州設計周作為平臺的價值和意義。「我們(辦展會)是為了解決設計師職業成長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他需要社交,需要在最短的時間裡採集各種材料、產品、技術,了解趨勢,因為有這樣的需求,所以我們才辦了一個展會,它是基於這樣的一個邏輯。」
做活動、辦獎項的邏輯也是一樣,「我們做新商業空間大獎,是要在解決設計師成長需求的同時,也去解決市場的問題」。經過十幾年的積累,賀文廣更多地思考該如何進一步發掘設計師的價值,如何跳出狹義的行業,更多地與不同的產業互動。
在他看來,現在各行各業都到了需要設計來驅動的時候。「剛好(設計師與產業)兩邊都有需求,我們就開始試著去做這樣的一些事情,以多元化的探索去踐行設計驅動產業升級。」
商業空間升級蛻變
何靚最近的一個項目,是為一家建材品牌設計迥異於以往展廳的新型空間。建材商通常會找做CI設計的廣告公司或者專賣店形象系統設計公司,為展廳做一套設計體系,並要求全國經銷商依照這一設計體系搭建展廳。標準化設計的弊端明顯,模板往往無法適應各地經銷商的不同情況,也與市場需求的變化脫節。
「在成都,一些比較有前瞻性的品牌嘗試和我們這樣比較新銳的設計公司或者說有流量的設計師合作,做一些不一樣的東西,我們今年也是在做這樣的嘗試。」如何打破產品冰冷質感導致的與潛在消費人群的隔閡,讓產品展示空間自帶流量,吸引更多非剛需的消費者進入,這是何靚和小夥伴們需要為甲方解決的難題。
由廣州設計周和靈感家聯合發起的中國新商業空間大獎(NCA),看到了商業空間升級蛻變的趨勢,面向精品酒店與民宿、書店、主題餐廳、快時尚餐廳、咖啡館、茶空間、共享空間等新商業業態的「甲方/業主」參評,通過連接設計師和新商業機構,「搭建新商業市場新模式,新趨勢探討和設計的共襄融匯,助力商業空間在顏值和內容時代的品牌價值提升和體驗升級」。
林嘉誠告訴第一財經,設計師們都很喜歡參加競賽,「目的不是拿獎,是要看其他人的水平到哪。設計師永遠要競技,不斷競技才能往前走」。從福建漳州起步的林嘉誠表示,新商業空間大獎這樣的獎項讓他得到更多被甲方關注的機會。今年,他在廈門啟用了公司的新辦公室,將繼續致力於幼兒園、親子餐廳等兒童空間的全品類設計。
推動設計深度介入商業空間、品牌和產業的升級,在賀文廣看來前景極為寬廣。「比如,能不能讓設計和親子幼教產業發生點關係?我們就在設計周的時候做了主題策展,設計周結束之後就會開始和產業互動,做具體的實踐項目。」賀文廣告訴第一財經,除了親子和幼教領域,廣州設計周也在聯合設計師推進與文旅、服裝、藝術與時尚等產業的連接。
「我們會做一系列運營,希望在多元化的探索過程中,不斷讓設計師群體與不同產業連接,在這個過程中再去尋找新的可能性。」舉辦至第三屆的新商業空間大獎,希望把新商業空間的業主和設計師拉到一起,碰撞出更多合作機會。
搭建新商業圈層
沉浸設計領域多年,賀文廣認為,設計本身的價值是很難被定義的。他堅決否定邊界的存在,「各種各樣的連接我們都在嘗試,在今天這樣一個時代,設計的邊界不斷地模糊,越來越多元,我們應該順勢而為去做摸索」。
廣州設計周在文旅產業的探索已經有了成果,據賀文廣介紹,國際設計嘉年華項目明年將在廣州的國家級溼地公園海珠湖公園落地,與西安西鹹新區的合作項目也在推進之中,計劃運用嘉年華的理念打造一個住宅公園。「只有去探索,只有去做多元的連接,才有機會做實踐,否則的話就都是在做紙上談兵而已。」廣州設計周的商業目標並不遮遮掩掩,「(有了連接)我們可以反哺設計師和參展企業,可以邀請設計師做設計,可以邀請企業參與項目的經營,對大家其實都是有好處的事。」
新商業空間蓬勃發展的大背景,是新生代消費群體的崛起。他們對個性化、差異化的消費體驗有著強烈的訴求。這必然倒逼很多商業機構重新審視自己的業態模式。他們自然要問,面對新的消費需求,誰最了解新消費群體?誰能提出解決方案?「最懂體驗、最懂差異化需求的一定是設計師群體。」賀文廣堅定地說。
他認為,當90後、95後乃至00後成為消費者的時代到來,人人都是設計師的時代也隨之到來。年輕一代習慣於每天都沉浸於美學設計之中,一定程度上具備了設計師的視野和標準,在這樣的時代,「設計師與具有設計師特質的消費者之間其實是能夠形成共鳴的,新商業的業主要把品牌做好,把業態做好,當然就要擁抱設計師」。
賀文廣希望通過新商業空間大獎,把渴望擁抱新商業的業主請進來,把能夠全方位把握新商業思維的設計師也請進來,給他們搭建一個小圈層,一個小平臺。「現在它(新商業)還是一個小型細分領域,未來它可能變成一個比較大的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