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千萬線,基層「第一線」。近日,我們推出了社區戰疫「36計」之22計,其中有幹勁也有巧勁。
連日來,上海各單位從細處下功夫,防疫妙招迭出。今天,我們繼續推出復工防疫14計,一起來看!
第23計了解員工動態軌跡,制定入園「白名單」
燎申智城南部科創產業園施行「白名單」入園制度。各家企業提前提交了入園人員的姓名、身份證號、車牌號,由園區管理方每日更新「白名單」。據園區負責人介紹,「10日『白名單』上共有709名員工,未在『白名單』上者,一律不允許入園。」
森馬集團要求湖北省及14個重點關注地區人員暫不復工。同時,疫情期間,取消班車,減少人員聚眾情況。無私家車人員可實行遠程辦公,大面積減少了企業實際到崗的復工人數。疫情防控期間,員工餐廳只提供打包服務,員工打包餐食後,回到宿舍或工位用餐。對於不得不在餐廳用餐者,森馬將餐廳內的部分桌椅暫時撤出,將桌椅間距拉大,並且保證一張桌子只留一側椅子,引導分散就餐。在取餐區域,每隔一米都貼上了警示線,要求取餐時人與人之間必須間隔一米。
第24計「六個一」有章法,樓宇疫情「零報告」
復工潮來了,社區防疫更要有章法,南京東路街道拿出的辦法是「六個一」——「一街一網」、「一樓一檔」、「一日一報」。
啥是「一街一網」?就是街道聯合專業力量防控。樓宇物業防控須知落實不到位,街道聯合派出所當場提出整改要求,然後「回頭看」。至於沿街商鋪,街道會同市場監管所開展全覆蓋掃街式上門排摸。
啥是「一樓一檔」?就是樓宇企業包幹聯繫制度。街道27名樓宇聯絡員組成突擊隊,每個聯絡員包幹2-3幢樓宇,平均每人聯繫100餘家企業,指導樓宇企業做好來滬返滬員工登記、健康管理、提前復工備案。
啥是「一日一報」?就是樓宇企業疫情日報制度。「樓宇日報」和「企業日報」兩個微信小程序,管用。無論樓宇物業還是企業,都實行疫情零報告制度。
第25計要進門先過通道,「大噴筒」保駕護航
2月10日上午,位於嘉定區的上海城運製版有限公司入口處出現了一條白色通道。它由企業員工利用廠區設備自製而成,在薄膜通道內,消毒液經過稀釋後,通過2臺加溼器釋放獨立空間內,起到臨時消毒作用。員工經過門崗測溫,通過簡易消毒通道才能進入廠區。
隨著復工潮的到來,不少園區也都針對疫情聯防聯控措施提供服務。松江區九亭鎮的上海高科技久富經濟開發區就使出了大功率「重型武器」,為重點企業復工保駕護航。在永大電梯廠區的辦公區域,全新的噴灑消毒工具運作起來「驚天動地」。據介紹,這款大功率的消毒噴霧器,每次可裝載16升消毒液,啟動的20分鐘內,可以對標高3米左右的1千平方米空間進行消毒,效率大大提高。
第26計虹口歐陽路街道,三輪排查築起「七色彩虹」
「這個湖北來滬,是最醒目的紅色,浙江溫州、廣州深圳等7個重點地區來滬的是橙色,其他省市的是黃色,沒出上海的就是綠色,藍色是還沒回來的,聯繫不上的是灰色,黑色是房子空關的意思。」說起這張分色管理的情況表,虹口區歐陽路街道蔣家橋居民區書記丁素芳如數家珍,對居民區的情況可謂爛熟於心,一張張分色圖是居委幹部們從年初二至今對小區排摸三遍後製作出來的。
丁素芳介紹說,這個圖是動態的,湖北回來的居民經過14天隔離,經醫生確認解除隔離後,就會把紅色改為綠色,橙色和黃色的也是,經過確認解除隔離的,都會及時改成綠色。「我們現在每天對藍色和灰色的都會特別注意,一旦有變化當天就及時調整。」
第27計多渠道數據整合,讓「抗疫」更精準
面對企業「返工潮」,普陀區長徵鎮成立園區樓宇抗疫專項工作組,通過開發的一個「疫情申報平臺」,將園區內員工的信息儘可能收集和掌握,為園區的疫情防控提供數據基礎。
據介紹,每個公司都會由後臺生成獨有的連結,員工只要通過該連結進入平臺,輸入姓名和身份證號碼即可開始錄入信息,包括春節行程信息、體溫、是否有身體異常情況等。信息成功錄入後,該員工的公司收集信息就會得到完善,方便園區樓宇抗疫專項工作組工作人員統計和整理信息。
如果遇到錄入信息有疑問,工作人員會通過電話與對方溝通,幫助誤填或者不會填寫的企業員工,進一步保證後臺數據的準確性。如果有員工在是否接觸過確診或者疑似病例選項中勾選,工作人員也會根據該員工的信息,及時與他的公司以及所在居委會聯繫,協助他們更好地防止疫情。
第28計防控延伸到居民「屋裡廂」
在浦東新區塘橋街道,由黨組織、黨員、志願者骨幹、居民群眾組成的「樓組包幹群」「片區包幹群」「守望家園群」逐漸成為新型冠狀病毒戰「疫」中的「新型武器」。
這個「新型武器」具體到每一戶家庭、每一個個人的防控信息,經1400多個「樓長」、138位片長,收集匯總給居民區黨總支後第一時間報送街道聯防聯控辦公室。同時,街道聯防聯控辦公室將疫情防控工作提示、通知要求等,通過這個渠道「反向」快速、精準傳遞給塘橋的千家萬戶。
第29計既要嚴格審批,也要當好店小二
面對疫情,寶山區廟行鎮建立企業復工復產調度保障機制,印發了《關於廟行鎮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的工作方案》,抽調業務骨幹建立「駐廠特派員」制度,「一企一策」幫助企業做好復工方案。
上海典範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是專門從事醫療流通行業的優質企業,經鎮相關部門及時協調,交行寶山支行僅用一天時間即為該客戶審批通過了期限一年、流動資金授信2000萬元,2月7日下撥了1000萬元,貸款年利率為2.35%,解決企業燃眉之急。
經濟區全員出動,組成五個「特派員」小組進行復工的檢查、監督,確保企業達到復工要求方可復工;對大樓進行每天兩次全面消毒;安排專人監測體溫並做記錄;與每家企業籤訂《企業復工準備承諾書》;持續加強宣傳、滾動排摸跟蹤外地員工抵滬情況,做好每日一報等匯總上報工作。
第30計奉賢區南橋鎮17個開放小區全封閉
從2月10日開始,奉賢區南橋鎮將在數天內完成所有開放小區的「全封閉」。
據了解,南橋鎮現有開放式小區17個。隨著防疫工作力度的升級,南橋的不少封閉式小區都實施了非常嚴格的出入管理,為了自身安全著想,許多居民都強烈要求將自己的開放式小區實施封閉式管理。
為了響應居民的強烈呼聲,南橋鎮根據路網結構,按大片區實施小區封閉,在不影響小區居民的停車和出進的情況下儘可能實施封閉。開放式小區封閉後將在每個大路的出入口設置貨櫃,小路口設置崗亭,為區域內車輛發放臨時停車證,區域外車輛一律不準進入,各小區物業將安排工作人員落實24小時執勤。
第31計自製8國語言海報,送上疫情防控指導
靜安區知聯會通過前期調研發現,對外籍人士做好疫情防控宣傳普及,已經成為街道、樓宇、企業當前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亟待解決的實際問題。對此,區知聯會發揮智力優勢,決定把疫情防控相關中文材料譯成7種外語,製作商務樓宇和居民區兩個版本,刊印成海報,分別在相關樓宇內進行張貼或以電子版本形式進行發布,用實際行動助力戰「疫」。
截至目前,區知聯會已將官方告知書譯成英語、日語、西班牙語、德語、法語、俄語、韓語等7國語言,加上中文版的一共8種,將電子版海報提供各街道用於線上宣傳,印製的第一批實體海報分發至靜安寺、南京西路、石門二路、大寧路、天目西路等8個街道,還承接各街道個性化翻譯文稿10餘篇。
第32計部門分成89個小組,上汽防控落到實處
化整為零 細化責任。目前,上汽乘用車按部門分成89個工作小組,把現有的組織變成最小單位進行管理,把疫情防控細則落實到位。此外,上汽乘用車嚴格落實廠區出入管理;針對訪客在廠區附近設置指定接待區域,暫停訪客進入公司;食堂實施指定時間、指定部門、指定人員、指定就餐區域的就餐制度,倡議員工自帶午餐,並採用送餐到崗服務。
螞蟻搬家運物資。在泰國基地的大力支持下,通過採購部和安全部門的努力,上汽公司籌集到大量防護物資。由於遇到限制出口令,採購團隊以「螞蟻搬家」的形式,將物資打包成152箱,分別寄往152位員工家裡,再由他們運至公司。
「老娘舅」們齊上線。連日來,上汽大眾黨委積極發揮各方力量,成立了一支500人左右的志願者服務隊伍。同時,上汽大眾300多位部門「老娘舅」「外派員工聯繫人」,還主動做好對特殊群體員工每日詢問和關心工作。
醫護人員專車送。上汽集團旗下的享道出行在上海組建「防疫保障車隊」,為上海瑞金醫院奮戰在疫情防控一線的醫護人員提供專車出行志願服務,保障出行需求。昨天,享道出行上海4座車輛防疫服務中心全新落成並投入使用。同時短時間內,享道出行還將在鄭州、蘇州、崑山、杭州、寧波五城陸續建成多座防疫服務中心。
第33計寶武鋼鐵集團,實施遠程辦公
中國寶武鋼鐵集團總部從昨天復工之日起全面落實《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遠程辦公方案(試行)》,要求各一級子公司創新工作方式,參照總部方案策劃實施遠程辦公。
根據實施方案,中國寶武將充分利用現有遠程網絡辦公系統,包括「寶武VPN」「中國寶武APP」「寶武雲盤」等,適當運用第三方視頻會議軟體,通過有效覆蓋和快速響應,為員工提供遠程網絡辦公工具,滿足辦文、辦會、辦事等遠程辦公場景需要。
第34計62幢商務樓亮出防疫「紅色組合拳
在濰坊新村街道轄區內,62幢商務樓、1647家企業復工、15721人陸續復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樓宇黨組織亮出「組合拳」、織密「防疫網」,在井然有序中守護著每個人的安全與健康。
志願者和一米線。29人的「早高峰志願者」隊伍從2月3日就吹響了「集結號」,他們在商務樓電梯門口的地面上,每隔1米都貼上了標記。在志願者的引導下,原先常常扎堆的人群,排出了簡約式的「北歐風」。
議事會和錯峰制。紅色物業聯盟「樓宇議事會」平臺發出了「錯崗上班、輪流到崗、遠程辦公、居家上班」的倡議,大樓內30多家企業積極響應,全樓50%員工居家上班,上班的50%員工中又有50%錯峰上班。
第35計熱成像測溫儀助力商務樓防疫
位於長寧路上的兆豐廣場辦公樓,利用熱成像測溫儀等防範疫情,獲得了入駐企業好評,也讓白領們安心工作。據介紹,經過測試,這臺測溫儀每個人測溫最多2秒,相比目前普遍使用的額溫槍,至少快3秒以上。儀器測量精度高,達到了正負0.3度。此外非接觸式測溫大大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
為了應對復工人流高峰,物業方還在大堂用圍欄設置了等候區、測溫區、出口區等三個區域。在電梯等候區,安排兩位保安維持秩序,每部電梯每次最多只允許進入8人。電梯內貼著溫馨提示,提醒乘坐電梯人員勿脫下口罩,儘量避免在電梯內交流攀談。
第36計訪客進帳篷,快遞需專處
復工後的企業如何防控新型冠狀病毒?位於閔行區顧戴路上的上海市南電力(集團)有限公司顧戴路基地嚴格排摸後,已實行單一的「一進一出」方式對員工分流測溫;對外來的人和物,則採取了「專室」、「專處」等方式。
基地大門入口處,已用帳篷搭出了兩個訪客室,每個長寬都達到了3米。「疫情防控期間,嚴格控制外來人員、物品、車輛進入,如無必要原因一律不準入內。」該基地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已要求各部門通知對口協作單位,疫情防控期間外來人員(含內部及協作單位)均須在門衛處籤訂《復工健康承諾書》,佩戴口罩、測體溫、消毒,配合測溫人員填寫登記表、身份證實名登記及聯繫方式。
內部員工每天也需過體溫檢測關。該基地明確,防控期間,員工個人生活快遞一律不得送至公司,工作快遞需消毒後由收件人本人至門衛處當場拆封,快遞包裝須設置帶蓋的固定回收桶,由物業負責回收處置。
(原題為《白名單、大噴筒、七色彩虹…上海各單位復工防疫妙招迭出,細處下功夫》)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