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條》7天3億《我在》首日2.78億,好萊塢不靈了嗎?

2020-12-18 瀟湘晨報

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新聞周刊」

9月4日,諾蘭新片《信條》在國內上映,作為復工後首部上映的好萊塢大片,其表現並不盡如人意。儘管院方一度給出了超過30%的排片,但票房增長緩慢,上映七天後,《信條》國內票房不足3億元,甚至比不過《我在時間盡頭等你》首日2.78億票房。

就技術上而言,這部電影可謂無可挑剔。但一部電影最打動觀眾的點——情感——卻嚴重缺失。

《信條》劇照

不同於《星際穿越》《盜夢空間》等片中主打親情,《信條》中幾乎找不出什麼情感元素,親情聊勝於無,愛情和友情又實在牽強。因此在宣發策略中,《信條》只能主要突出技術的元素。除了反覆科普「祖父悖論」、「鉗形運動」等概念,還瘋狂鼓勵觀眾對影片「二刷三刷」。在一些網評中,「看不懂只能怪你水平低」這類論調還被反覆提及。

但技術終究無法彌補情感的空洞,某種意義上,甚至加重了空洞。用影評人梅雪風的話來形容,《信條》中沒有情感的掙扎,男主人公只是順手做一件好人好事。時間上的無休無止,還讓死變得失去了它原來的重量,讓影片強調的犧牲的悲壯變得多餘,所有的選擇也就沒有了意義。

《信條》上映不久,緊隨其後的《花木蘭》也遭遇了類似的命運。

背靠經典文化IP,又有1998年的動畫版坐鎮,《花木蘭》的表現原本不至於如此糟糕。但迪士尼選擇的發行策略卻令人摸不著頭腦:先在旗下流媒體平臺Disney+上首映,再上內地院線。這個決策導致高清盜版盛行,對票房造成的打擊難以估量。

隨之崩塌的還有口碑。對於自己的文化形象該怎麼拍,中國觀眾有自己的想法。

一個常見的指控,是「不尊重」,影片中的福建土樓,奇怪的對聯,「對鏡貼花黃」的彆扭妝容,都被解讀成了好萊塢的傲慢。一些觀眾甚至認為,影片中沒有一個人格完滿的亞裔男性角色,1998版動畫中的「李翔」也被弱化,拆成了兩個工具人——往嚴重了說,這是隱性種族歧視,故意打壓亞裔雄性形象的表現。

《花木蘭》劇照

但根據製片人Jason Reed的說法,這更多是出於政治正確的考量:「我認為特別是在Metoo運動時期,一個指揮官同時有愛欲方面的設定,是非常不舒服的,我們認為這不合適。」

無論哪種說法屬實,截至發稿,這部電影在大陸都只拿了2.5億人民幣票房。考慮到這是一部預算2億美元的大製作,中國又是好萊塢如今最大的海外市場,這個成績恐怕並不能讓人滿意。

失去創新 誠然,電影行業周期屬性明顯,歷來有大小年之分。僅憑兩部電影,還無法對好萊塢的運勢作出判斷。但數據表明,好萊塢電影在國內的式微,的確經歷了一個近十年的漫長過程——2012-2019年間,好萊塢電影在中國總票房中的佔比,逐漸由51%下降至36%。

中國人最熟悉的好萊塢導演,當屬卡梅隆、諾蘭、史匹柏這三駕馬車。三人各有其特色:諾蘭擅長運用高概念和時間遊戲;卡梅隆愛用高科技和視效,講好一個最簡單的故事;史匹柏則更像一個全才,涉獵範圍極廣,產量和質量上都屬一流。

僅從票房這個單一維度來評價,三名導演都創造過神話,其中又以卡梅隆最為突出:2010年《阿凡達》在中國大陸上映後,電影票價一度被炒到三位數;2012年於內地重映後的《鐵達尼號》更是攬走了近十億票房,至今再無任何重映片可以望其項背。

但個人產量終究有限。拋開這三位名導,對於中國觀眾而言,剩下的好萊塢影片,辨識度就沒那麼高了。

創新從來都是少數天才的專利,對行業內的大多數庸才而言,創作主要以模仿成功者為主。怪獸片潮,功夫片潮,恐怖片潮,這些「潮」本質上都是缺乏想像力的產物。

近兩年的好萊塢片單,則進入了IP潮。

誠然,純粹從商業的角度考量,IP的確帶來了亮眼收益。近兩年,《復仇者聯盟4》取代《阿凡達》登頂全球影史票房冠軍。《毒液》《死侍2》《海王》《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這些作品,票房上都取得了不俗成績。

但負面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面對越來越多的同質化產品,導致觀眾難免疲勞。《X戰警:黑鳳凰》《黑衣人:全球追緝》《遊俠索羅》《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等衍生作品均因品質不穩定,造成了口碑的兩極分化,連帶著北美票房整體大盤萎靡。

相關電影海報

《花木蘭》本質上也是IP電影的一種,在大類上,屬於迪士尼公主電影,和《灰姑娘》《冰雪奇緣》同屬一支。近年來,囿於政治正確影響,公主電影的拍攝變得愈發束手束腳,放大無意義的困境,只為突出所謂女性覺醒的主題,成了迪士尼的固有套路。

不難想像,對《花木蘭》女導演妮基·卡羅而言,拿到一個女性題材劇本,又有「替父從軍」的故事梗概,那麼在故事上,走向傳統的「面對系統壓迫→認識自己→接納自己→釋放力量進行反抗→感染他人」故事線,毫不奇怪。

這種理解不能說不對,但太淺了。《流浪地球》已經證明,除了個人英雄主義,中國人還需要更為宏大一些的敘事。對於《花木蘭》這樣一個課本中的形象,人們有著更高的期待。比如說,家族情懷、家國情懷,還有「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的霸氣與悲壯。

但這些東西,對於好萊塢的主導者們來說,似乎有些理解困難了。

文化覺醒 不同於其他國家,美國電影的觀眾群從來都在全球。經濟上,高投入,帶來全球市場的高回報;文化上,推崇個人英雄主義,用個人覺醒的故事線改造從全世界各地收集形象和IP,一直是好萊塢大片過去幾十年中屢試不爽的秘訣。

但這種「一套故事模版吃遍天」的做法原本就有不被所有人接受的風險,隨著全球各地文化覺醒,強行推進只會更難。再加上Netflix等各個流媒體平臺發力自製,深耕各個小語種國家市場,針對性推出劇集和電影,讓好萊塢處在了一個腹背受敵的尷尬境地。

或許也是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為了彌補文化上的鴻溝,好萊塢有意識地讓演員、主創等人員背景更加多元化。根據影視垂直媒體「壹娛觀察」梳理,1996-2004年間,54%的好萊塢電影中至少有一位外籍主演,並且34.6%的好萊塢電影選擇外籍導演執導。

但好萊塢實行製片人中心制,外籍導演或主演撼動不了高層決策。當年張藝謀在接受關於《長城》的採訪時亦直言:「這種爆米花電影真沒啥意思,而且劇本寫得還很老派,寫得中國也不像中國,而且沒法改,也沒這權力。」

歸根結底,好萊塢所謂的「多元化」努力,只是一層表面功夫,啟用女性、黑人、亞裔主演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最終還是製片人們說了算。其他參與者們只能眼睜睜看著項目往奇怪的方向跑去。

沒有人可以窺見製片人們腦子裡在想什麼,但數據能夠說明一些問題。根據「壹娛觀察」總結,在450多名好萊塢高管中,96%是白人,87%是男性,年齡大部分在50歲以上——這和實際的人口比例發展是背道而馳的。2016年的人口普查中,白人佔比已經下降至61.3%,有色人種已經增長至將近40%。

也就是說,一幫老派白人,正在決定其他文化群的故事應該怎麼講,怎麼拍——依賴IP,敘事傲慢,不願意深入理解文化,啃透一個時代,還得面對政治正確的窠臼。如此繼續,好萊塢的命運恐怕不容樂觀。

好在,中國觀眾隨著經濟上的崛起,文化上也發展出了屬於自己的一套審美體系。梳理去年票房數據,2019年,中國電影票房共收入641億人民幣,其中三分之二由中國本土電影所產出,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躋身票房前五。反觀好萊塢電影,僅有《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和《速度與激情:特別行動》兩部作品躋身前十。

作為好萊塢在海外的最大票倉,倘若失去中國市場,對於製片人們而言,後果是難以接受的。好萊塢恐怕到了不得不做出改變的關鍵時刻。

【來源:新聞晨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好萊塢災難片拍成劇情片,《末日逃生》票房慘敗,《除暴》3天2億
    好萊塢災難大片一向是中國觀眾喜歡的類型,當年的《2012》《後天》以及前幾年的《末日崩塌》《摩天營救》等都在中國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績。上周五,同樣有一部好萊塢災難片《末日逃生》在中國內地上映,首周末三天卻僅拿到2140萬元票房,豆瓣5.7分,堪稱票房口碑雙撲街。國產警匪片《除暴》以3天2億的票房成績,成為周末票房冠軍。
  • 《信條》3天票房破2億 但依然沒贏過《八佰》
    作為今年影院復工後迎來的第一部好萊塢超級大片,《信條》在各國的票房表現都不錯,在韓國、義大利、美國等國家都輕鬆當上周末票房冠軍。《信條》在中國內地周末三天票房為2.04億元,成績也不錯,但該片並沒有在內地影市奪得周末票房冠軍,因為連續三天票房都輸給了《八佰》。也就是說,這部上映三個星期的國產大片《八佰》,本周末以2.208億元票房,第三次當上周末票房冠軍。
  • 國慶檔數據洞察:8天39.5億歷史第2,單日7億刷新年度紀錄
    其中,10月1日當天日票房7.42億,創2020年度最高單日票房,在10月3日年度票房突破100億,而10月8日迎來影院復工以來票房的第100億票房,這8天的成績超出了復工暑期檔43天的36.1億。2020年國慶檔票房前10的影片分別為《我和我的家鄉》《姜子牙》《奪冠》《急先鋒》《一點就到家》《八佰》《2019閱兵盛典》《木蘭:橫空出世》《信條》《赤焰》。
  • 好萊塢15億拍的科幻大片,三次撤檔進退兩難,指望中國觀眾救場
    甚至有的大片先期已經花了不少的宣發費用,但又不能上映,等於這筆錢就白花了而中國內地電影市場隨著情況好轉,正式宣布復工7月20號復工首日全天票房為350萬,23部上映電影中大部分是公益放映,片方不參與分帳,票房收益全部歸電影院,中國製片公司願意用這種方式拯救中國電影!
  • 《信條》口碑炸裂,但內地票房卻只收3.2億,進口大片不吃香了
    最近又迎來了幾部好萊塢超級大製作,但成績依舊沒什麼起色,票房更是被國產大片甩開老遠。在映進口片中,《信條》的口碑爆棚,不過很可惜還是轉化不了票房,進口大片不吃香了?當前國人對這些電影確實是沒什麼興趣了,儘管院線給足了放映場次,但就是吸引不了大眾進場。
  • 《復仇者聯盟3》全球票房破78億!12天刷新12項紀錄
    《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集結漫威電影宇宙22位超級英雄,對抗超級大反派滅霸。截至2018年5月8日,上映13天內票房全球累計達12.26億美元,約人民幣78億。不僅如此,《復仇者聯盟3》在12天內突破了12項紀錄,《復仇者聯盟3》一上映就打破了兩項票房紀錄,分別以$2.57億美元和 $6.4億美元的成績刷新北美和全球首周票房紀錄。它強勢成為了影史最快破$10億票房大片,僅用11天,平均一天$1億美元之趨勢,打破了《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保持12天最快記錄。被打破的紀錄,還包括:01.
  • 超人總動員2內地票房3天破1億,遠不及北美票房3天11億
    皮克斯經典動畫《超人總動員2》6月22日起在內地上映,截止6月24日,電影上映3天,票房正式突破1億元。目前該片的電影票房約為1.28億元左右。超人總動員是皮克斯的經典IP,第一部上映於2005年。時隔13年後,超人家族強勢回歸,在北美掀起了轟動,首周末三天票房(周五、周六、周日)高達1.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1.7億元),打破多項紀錄,成為世界影史上首周最賣座的動畫電影。北美票房大爆,電影在內地上映時也被給予厚望,但《超人總動員2》上映3天票房「才」破億,目前累積票房「僅」1.28億,這個數字差不多只是北美的十分之一了。
  • 上線5天票房1億,代表好萊塢最後希望的《神奇女俠1984》票房遇冷
    再加上今年受疫情影響,多部好萊塢大片都紛紛撤檔,而《神奇女俠1984》成為了今年為數不多堅守2020的好萊塢大片,而這部大片也成了好萊塢2020年最後的希望。但是從影片上映首日到現在,票房表現並不理想。
  • 從《信條》到《花木蘭》,它們是如何影響好萊塢電影產業走向?
    我曾提及今年4月10日,環球以影院、VOD平臺同步發行的動畫電影《魔發精靈2》,將如何成為好萊塢傳統片廠發行策略的一個重要裡程碑。當時的我天真地認為《魔發精靈2》已是一回史前無例的影史革命時刻,沒想到七月底環球再度丟下一顆核爆等級的超大震撼彈,與環球撕破臉的AMC雙方達成協議,將原先院線發行傳統的空窗期從90天大幅縮減為17天,完全讓業界一陣驚呼與騷動。
  • 成本3億的好萊塢流水線爛片,中國觀眾不買帳,2天票房僅1394萬
    其中1號的日票房已經突破了2815萬,日排片為37.9%,票房佔比42.8%。各項數據都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徐崢商業眼光毒辣,但《寵愛》的缺點也很明顯從《囧》系列到《我和我的祖國》的奪冠片段,徐崢總是能精確把控觀眾的觀影口味,元旦檔很適合《寵愛》這種溫馨全家歡電影。
  • 《信條》首周4天票房2億,豆瓣評分跌破8分成諾蘭評分最低電影?
    《信條》9月4日上映首日,票房8000萬。隨後三天,票房佔比排片不斷下降,周五42.4%,周日跌破33.8%。截止今日,《信條》總票房2.2億。四天時間,票房僅破2億。《信條》剛好錯過暑期檔,再加上今年疫情原因影院剛剛復工,各方面也都不能實現最大的觀眾流量人數。
  • 《失孤》3天破億,擊敗好萊塢群狼
  • 22部分帳大片票房僅21億,好萊塢陷質量危機
    好萊塢又慌了。映前普遍預測6-7億的超英大片,最終票房或許將不足2億。而本周五與北美同步公映的《心靈奇旅》,首日排片佔比也僅僅只有3%,完全不敵其他在聖誕檔公映的國產片。截至目前,2020年票房最高的進口片是9月4日上映的《信條》,其4.56億的票房僅位列今年年度票房第8位,而伴隨著《緊急救援》《拆彈專家2》《送你一朵小紅花》等片在未來幾天內的持續發力,進口片最終也將失守年度票房前十,這也是1994年票房改革以來,內地影史第一次出現年度票房前十沒有進口片的情況,年度票房前十全部被國產片霸佔。
  • 《信條》首周末突破2億,好評如潮引全民解析狂歡
    由傳奇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執導的最新原創科幻動作奇觀大片《信條》(Tenet) 正在全國熱映中,首周末票房勇破2億人民幣。
  • 內地影市一周報收12.02億《極限特工》累計破9億
    由範-迪塞爾主演,吳亦凡、甄子丹等出演的動作片《極限特工3:終極回歸》再奪4.99億蟬聯周票房榜冠軍,累計票房9.22億。僅2月14日情人節當天,電影就拿下了1.62億票房。《極限特工3》即將成為2017年內地首部票房過10億的好萊塢大片,而此前公映的《星球大戰:俠盜一號》內地票房4.78億,《太空旅客》3.14億。
  • 《俠盜一號》首周3天吸金2.1億 IMAX版炫目驚豔
    《俠盜一號》首周3天吸金2.1億 IMAX版炫目驚豔 時間:2017.01.09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Kylee 分享到:
  • 馬上有錢 2014年春節檔7天票房破14億
    12014春節檔7天票房破14億  [中關村在線投影機頻道原創]剛過去的2014年7天春節假期,許多去過影院的朋友都會有這樣一種感受:今年春節的電影票比春運的火車票都難買。這也成就了國內電影新的票房記錄的誕生:總票房14.1億人民幣、觀影人次3900萬和放映場次84.3場。
  • 燒腦電影《信條》,上映2天破2億,諾蘭的又一神作誕生!
    現在各個地方的影院都開始營業了,前段時間爆火的《八佰》票房突破20億,現有《信條》這部電影,剛上映2天就突破2億。 《信條》跨越7國拍攝,總預算超過了2.27億美元(上一部戰爭懸疑大片《敦刻爾克》都才只花了1億美元),成為了諾蘭導演生涯中成本第二高的電影。
  • 《驚奇隊長》2天4億,《馴龍高手3》票房破3億!
    3月9日,這個周六,因為《驚奇隊長》的上映而變得格外熱鬧!(數據來源藝恩電影智庫,截止至2019年3月9日22:00)截止至晚上十點,單日電影票房大盤有3.36億,其中有6部電影單日票房過千萬,想想都知道電影院很熱鬧。
  • 日票房僅218萬,上映7天就被劉德華擊敗,這部耗資13億大片有點慘
    12月24號是電影院寄予厚望的平安夜,但以目前票房情況來看並不樂觀 24號有兩部新片《拆彈專家2》和《明天你是否依然愛我》上映,其中《拆彈專家2》票房表現最佳 59歲劉德華扛起港片一片天,《拆彈專家2》首日難過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