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非常愛好數字,常將一些數字當做幸運數,像是「666」、「888」都是日常生活當中使用率最廣泛的數字,因為這兩個數字諧音非常吉利,同理而得,中國人也有一些不太喜歡的數字,比如:4。
4的諧音通「死」,不吉利,有一些大樓也會用別的數字取代4,相對而言,古人更加偏愛5和9。
《說文解字》中說:五,陰陽在天地之間交午也。
五從二,在古意當中「二」是指天地,五在天地之間、陰陽交匯口,只有五存在的時候,天地萬物才能相生相剋,正如陰陽五行。
古人根據九和五,又創造出了「龍生九子」、「鳳育五雛」。
鳳凰是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不過在逐漸演變當中,鳳凰的形象逐漸雌雄不分,整體還是被「雌」化了,古代後宮嬪妃也常自比為鳳。
鳳凰最早可見《山海經》:丹穴之山有鳥,狀如雞,五採而紋,飲食自然,自歌自舞,見 則天下安寧。
鳳凰並非神族,在《山海經》當中,它只是被歸納為瑞獸,它的卵甚至還可以食用。《山海經·大荒西經》載:沃之野,鳳鳥之卵是食,甘露是飲。
古代的鳳凰有「九雛」、「五雛」兩種說法,《晉書·穆帝紀》中曰:鳳凰將九雛見於豐城。不過鳳育九雛的形象在古代文獻當中並沒有提及,只有五雛記載頗多。
五種鳳凰分別為:赤鳳、鵷鶵(yuānchú)、青鸞,鸑鷟(yuè zhuó),白鵠。
赤鳳全身紅色,生來就具有火焰能力,鵷鶵全身都是金色或者黃色,代表著富貴;青鸞全身青色,它常年都伴隨著西王母,世界也只有一隻,根據《山海經》的說法,青鸞在浴火重生後,很有可能會蛻變成鳳凰。
鸑鷟全身黑色或者紫色,漢代之後就統一為黑色,因為鸑鷟象徵明臣賢士,而王莽篡漢,又被認為是紫袍奪朱,紫色也就成了一種「反叛」色。
鵠是一種白色的大鳥,李時珍在《禽經》中說:鵠大於雁,羽毛白澤,其翔極高而善步,所謂鵠不浴而白,一舉千裡。
龍生九子,人們就聽得多了,不過龍生九子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第一種九子為:囚牛、睚眥、嘲風、蒲牢、狻猊、贔屓、狴犴、負屓、螭吻。
第二種九子為:贔屓、螭吻、蒲牢、狴犴、饕餮、蚣蝮、睚眥、狻猊、椒圖。
這兩種說法,有好幾種龍子重複了,這裡就不一一介紹了,主要介紹幾種人們很少聽過了龍子。
椒圖:椒圖的形象就像是一個螺蚌。遇到外敵時就會像蝸牛一樣將頭縮進殼中,因為面色猙獰,人們將它掛在門口的鐵環上,鎮守家宅。
蚣蝮:蚣蝮,好水頭部有點像龍,也有一對犄角,身體、四肢都有龍鱗,傳說蚣蝮犯了天條,結果貶下凡,看守大運河,因此在一些河道上,我們也能看到一頭石雕蚣蝮趴在河邊。
嘲風:嘲諷象徵著吉祥,它生性好望,常常立在高處,因此人們就將它雕刻在宮殿的殿角上。
饕餮應該是龍子當中名聲最不好的,不過在西周時期,饕餮地位最為尊貴,它常常都被雕刻在青銅鼎上。
由於篇幅有限,就不一一介紹了,想要了解更多可以看看《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