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承恩捉妖記》是一部不走尋常路的志怪小說,為何這麼說?
吳承恩所著的《西遊記》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更是一部經久不衰的傳奇之做,由這部小說衍生出來的影視作品也被多次搬上熒幕,其中最為經典的86版西遊記更是每個暑假必不可少的黃金檔,陪著我們長大,在成為我們童年中不可磨滅的記憶的同時,還在無形之中充當了志怪「啟蒙」的作用,帶我們走進一個如夢似幻的神話世界。
可也正因為如此,吳承恩這個名字早已和「西遊記」三個字捆綁在一起了,似乎每每只要提起吳承恩,人們的第一反應一定是西遊記。同樣,只要提起西遊記,我們的第一印象就一定會是師徒四人降妖除魔去往西天求取真經的故事,甚至耳中還會迴蕩著孫悟空的那一聲:妖怪,哪裡逃!
於是,《吳承恩捉妖記》的出現其實也是一個新的契機,當這樣一部腦洞大開的志怪之作與吳承恩的故事聯繫起來的時候,也讓我們看到了另外一種可能,趣味性大增。
《吳承恩捉妖記》的人物設定可以說是全部顛覆了我們對於西遊人物的固有印象,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旅程:
在這裡,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書生變成了降妖除魔的戰士,六根清淨的和尚面對塵世情緣險些破了這情之一戒,憨厚忠誠的沙和尚卻意想不到地成了罪惡滔天的妖怪捲簾,殺人如麻的白骨精竟是那煎熬九世只為尋得心念之人的白骨夫人……
我們依稀可以看到「西遊」的一些元素,人物設定依然是基於西遊記,卻以一種非常新奇的方式被「打亂重組」,進行了一場全新的演繹而不讓人感覺突兀。
最為有趣的是,寫書的人竟搖身一變成了那書中之人——吳承恩依然在執筆寫著他的妖怪故事,卻也被寫入了這故事當中。
書中的吳承恩經歷了一個又一個妖怪「相愛相殺」的故事,其中不乏深情和感動,這些經歷被他寫進了他的「遊記」當中,篇篇讓人動容,章章讓人驚嘆!
一筆一紙一故事,寫人寫妖寫萬物
吳承恩用來書寫這些故事的「墨水」並非我們常見的墨,而是來自於妖丹,只見那妖丹一點,便被吳承恩潑墨一般寫進了那一張張看起來平平無奇的紙張之上。
然而,看似破滅,實則度化。
寫書的吳承恩在這本書中依然以一個書生形象登場,可是,他貌似文弱卻藏有「袖裡乾坤」。
這可是出神入化的功夫,舉手之間,大筆一揮,便可讓眼前之景,面前之怪,隨著意象一齊化為具象,被記錄在他的「遊記」當中了,而這一手本領自然也成為了降妖除魔的一項強大工具。
他與師兄青玄在機緣巧合之下成為了不二搭檔,一個袖裡乾坤,一個五行之法,配合得天衣無縫。
悄無聲息之間已經將那故事伊始之時,以一種石破天驚的方式隆重登場的齊天大聖一筆點化,而並沒有把它當作主角,反而「沙和尚」卻是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重量級角色,濃墨重彩地描寫了他們與終極大boss捲簾的鬥法,一招一式盡數寫進書裡。
誰說書生百無一用?
之後便開啟了一個「組團歷險之旅」,不再是四個和尚一匹馬的固定搭配,其中愛恨情仇的糾纏也是一大看點。
他們一路途徑南秀城、黃花鎮等興妖作孽之地,結識了李棠、杏花仙等肝膽相照的一種好友,降服了蜘蛛精、蜈蚣精等魑魅魍魎之妖。
這一路的過關斬將、鬥智鬥勇固然精彩紛呈,但在我看來,最戳人心的卻終敵不過一個情字。
種種情誼互相交織,讓故事更加深入人心,人也好,妖也罷,就算那九天之上的神仙,這萬事萬物只要一遇到情,往往就亂了章法、慌了心神。
就是這一個「情」字使然,多少人選擇奮不顧身,多少人走向痴迷不悔——於是天真弱小的杏花仙奮不顧身為李棠擋下致命一擊,於是白骨夫人等待九世只為追尋一人輪迴。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西遊記》中,玉兔精曾變成天竺公主模樣,欲招唐僧為駙馬,內心卻別有所圖;女兒國國王雖痴心一片只繫於玉帝哥哥一人,卻奈何落花有意流水無情。
《大話西遊》中與白骨精生出刻骨銘心愛情的是那齊天大聖至尊寶,唐僧似乎永遠是那個心如止水的出家人。
而「這一世」,白骨夫人苦苦等待、苦苦尋覓了九世,終於等到了那個金蟬子轉世,雖然一開始誤認為吳承恩是她等待千年的意中人,不過終於在生命的終點到來之時等來他為了自己不惜破了情戒。
破了這一戒,卻也是一劫,是她的劫更是他的劫。
她多想告訴他,等了這九世不過為了再見他一面;她多想讓他知道,為了讓他記起自己當年的模樣,她收集了這無數張年輕女子的麵皮,其實並不曾枉殺一人;她多開心看到,當他聽說她除去永生蠱之後便即將死去時,那憂鬱的神情……
人妖殊途,這一開始便註定結局的情,也是著實讓人唏噓。
《吳承恩捉妖記》的寫作陣容也保證了這部作品的質量,有時右逝執筆,馬親王馬伯庸和海棠兩位實力作家共同完成故事結構,是這部作品精彩看點和優良品質的保障,對於西遊的全新解讀和演繹讓我們眼前一亮,一個「有趣」顯然已經不能形容心中的千思萬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