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醫學(precision medicine )的發展得益於基因組學(genomics)的不斷發展,隨著癌症登月計劃(Cancer Moonshot Initiative)的提出,越來越多的精準醫學項目開始進行。然而僅僅依靠基因組學的數據,無法為臨床決策(clinical decision)提供足夠的支持,其他數據例如蛋白質組學(proteomics) 數據、健康科學(healthcare)數據等依然需要被納入到精準醫學的數據處理之中。
符合精準醫學研究需求的蛋白質組學數據需要提供儘可能多的蛋白質或蛋白質變體(proteoforms)的信息(包括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化),並且要滿足高通量的實驗需求。因此能否高通量並且穩定的提供蛋白質組學數據,就成為評價蛋白質組學實驗體系的金標準。
在2020年10月16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上,來自Thermo Fisher的軒玥博士發表了基於全球11個實驗室的實驗數據,展示了基於數據非依賴型採集方法(Data-Independent Acquisition, DIA)的完整工作流程及其測試結果(1)。
在該論文中,來自不同地區的實驗室都基於相同的DIA流程進行了不間斷高通量(24×7)實驗,以考察該儀器平臺和工作流程的穩定性。標準品(來源於不同物種的蛋白質以特定的比例混合)的引入為實驗質控提供了依據;標準化的數據分析流程則為後期分布式數據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作為核心的液相色譜-質譜平臺,則選用了成為行業金標準的QE HF-X(圖1)。
圖1 | 完整的HRMS1-DIA工作流程
為了展示工作流程的穩定性和重現性,實驗選了2個樣品(Sample A和 Sample B)在全球11個實驗室進行了相同的7×24h的數據採集,共生成了240個DIA數據。後續數據分析鑑定出7600個蛋白質,其中6500個蛋白質可以被穩定的定量(11個實驗室均可以定量);針對單個實驗室,其中5784個蛋白質可以被每個實驗室定量,證明了整套實驗流程的在定性和定量結果上穩定性和重現性(圖2)。
圖2 | 跨實驗室定性/定量結果比較
精準醫學的研究需要準確的定量數據,為了進一步展示該工作流程在定量結果上的可靠性,作者對不同實驗室對標準品的定量結果進行了比較(圖2),以真實值/理論值的偏差和定量重現性對結果進行了展示,顯示出該工作流程在定量結果上的優異性能。
圖3 | 不同實驗室對標準品定量的結果比較
除了日常高通量檢測外,精準醫學的研究還涉及到生物標誌物的發現工作。為了展示該工作流程在更為複雜的臨床樣品中的作用,作者聯合其中3個實驗室,將該工作流程運用到卵巢癌組織中,並進行了進一步的差異化分析,展示了該工作流程在研發流程上的應用。
圖4 | 卵巢癌組織實驗結果
DIA技術的誕生就源自於科研工作者們對定量穩定性的追求,隨著色譜、質譜硬體技術的不斷發展,數據的獲取變得越來越容易,進而帶來的結果就是數據的容量也越來越大,精準醫學也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對數據分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作者在本文中,也採取了雲平臺對數據進行分析,為今後精準醫學大數據的處理,提供了思路。
小鹿推薦
1.對於精準醫學研究來說,理想的實驗平臺是既能穩定而高通量的產生實驗數據,又能為科研提供新的思路。本文通過跨實驗室比較,展示了基於QE HF-X質譜平臺的DIA工作流程,為精準醫學研究,提供了參考方案。
2.鹿明生物在2019年就引進了的文中提到質譜平臺(QE HF-X)詳情請戳上新啦!分享一次說來就來的蛋白組、代謝組新儀器裝機,經過近2年的努力,已成功幫助多位客戶完成了實驗檢測。
3.同時,鹿明生物已經引入了剛剛榮獲HUPO技術突破大獎的布魯克公司的timsTOF Pro質譜,詳情請戳鹿明生物再添高端質譜儀:tims TOF Pro—基於捕獲離子淌度的4D蛋白質組學,為精準醫學研究的客戶提供更多的選擇方案。
易明學院更多DIA蛋白組學課程等您學習
參考文獻:
Y. Xuan et al., Standardization and harmonization of distributed multi-center proteotype analysis supporting precision medicine studies. Nature Communications 11, (2020).
更多DIA及PCT-DIA諮詢
◆4D-DIA:鹿明生物再添高端質譜儀:tims TOF Pro—基於捕獲離子淌度的4D蛋白質組學
◆DIA熱點:DIA與AI的結合—NM又發新文(IF:28.467),通過神經網絡和幹擾校正實現高通量蛋白質組的深度覆蓋
◆DIA+PRM熱點:2019年值得關注的技術:DIA+PRM質譜檢測+驗證技術
◆PCT-DIA:臨床SCI研究福音:FFPE、微量樣本等臨床樣本怎麼研究?有這招就夠啦
◆PCT-DIA:西湖大學郭天南/李子青團隊運用PCT-DIA技術與神經網絡機器學習結合分辨良惡性甲狀腺結節
◆PCT-DIA:【爆品上市】 強力攻克:石蠟/甲醛處理的組織樣本及微量樣本的蛋白組學難題----PCT-DIA技術
END
文章來源於鹿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