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入選央視詩詞大會百人團,東莞這個「牛娃」為何愛詩詞?
當前,東莞市「中華詩詞大會」正在火熱進行中。全市中學校詩詞隊伍展開了一場場精彩絕倫的詩詞比拼,其中也湧現出了眾多熱愛詩詞、表現驚豔的「詩詞小達人」。
在今年東部產業園片區賽中,來自常平振興中學代表隊的孫金楷取得「全對」的個人成績,他所在常平振興中學代表隊也順利從片區預賽中出線,晉級總決賽。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還在上六年級的孫金楷就曾作為廣東省唯一的小學生,經過層層選拔,進入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百人團」參與節目錄製。
他對詩詞的愛好從何萌生而來?又是如何練就了超強記憶?南方+帶你一起認識這位東莞「牛娃」!
詩詞精神重振信心,破除學習「行路難」
「金楷平時背誦詩詞的速度很快,對古詩詞表現出不同尋常的理解和感悟能力,所以學校選拔時,科任老師第一個就推薦了他。」作為今年比賽期間的指導老師,廖曉馨評價說,孫金楷謙遜有禮、性格開朗,看起來十分文靜,其實內心世界非常豐富。
優秀並非一朝一夕練就。事實上,面對詩詞大會的賽場孫金楷已然熟悉——早在小學五年級期間,他就開始接觸詩詞比賽。回想詩詞學習的經歷,孫金楷說那也是最艱難的時候。
詩詞大會的比賽,不僅考驗參賽者的詩詞底蘊,還要求在現場能夠準確無誤地迅速應答。單憑一點興趣,稍顯力不從心。為了取得更加出色表現,升入五年級的那年暑假,孫金楷開始了一段集中的詩詞訓練。「有些詩詞還是很難背的,那時候會很痛苦,自己也一度想要放棄。」
陷入困境的孫金楷向家人袒露了心聲,獲得了母親的耐心鼓勵。而另一方面,經典詩詞力量也潛移默化影響著他。他說,讀到自己所喜歡的李白筆下的《行路難》,便想到古人如此不得志依然樂觀勇敢地面對,反觀自己卻因為一點點壓力而退縮。「我對自己說,不能選擇逃避,要用毅力和實力贏得勝利。」
就是這樣,他重振詩詞學習的信心,並一路過關斬將,從學校走向全市,走到央視的舞臺。去年11月,作為廣東省唯一的小學生,他進入到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百人團」。
學習自律巧用功,詩詞積累量達千餘首
對於孫金楷來說,參加央視詩詞大會收穫不淺。「見到了許多詩詞精英人才,他們中有人詩詞量能達到幾千首。讓我拓寬了視野,是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錄製結束後,孫金楷對自己作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使比賽結束了,每天回家也要至少背上兩首詩。
在自己的堅持下,如今孫金楷不僅記憶力有了很大的提高,還摸索出了一套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背誦古詩前先自己查找出處,理解古詩詞大意,這時往往腦海中已刻畫出一幅場景;有時甚至自己動手,用漫畫的方式作出詮釋,幫助記憶。時至今日,孫金楷的詩詞積累量已經突破了1000首,詩詞背誦也成為了自己的每天的「必修課」。
今年9月孫金楷正式邁入了初中學習階段,就在不久前的啟動的2020年東莞市詩詞大會上,他再次作為4名選手之一,代表常平振興中學參賽,並順利從片區預賽中出線,晉級總決賽。
這一結果並不讓人意外。在外人看來,孫金楷最大的特點之一便是自律。許多師長對他的評價中都提到,凡是定好的任務,孫金楷一定會雷打不動地按質按量完成。這也是他這個年紀難得的品質。
良好家風薰陶奠基,家校共育聯手培養特長
在成績的背後,除了個人的努力,也離不開家庭和學校的悉心培養。
據了解,孫金楷的媽媽李利群本人就是一名閱讀和運動達人。接受記者採訪時,她說現代社會風氣浮躁,因此在教育方面,她更希望孩子從小能涵養自身精神內涵,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
「金楷一歲多的時候已經開始認字,三歲時已經能自己閱讀。」孩子尚幼時,作為母親李利群就常常和孩子一起讀詩,家中的魚缸、牆壁上、家具上還貼著許多金楷背詩寫下的便利貼。關於孫金楷的「成長日記」她堅持寫了10來年,其中就有不少關於孫金楷背誦詩詞的片段。
「有時我們就面對面坐著,一個人出題一個人背詩,這算是我們家的『保留節目』吧。」李利群坦言,這樣的親子互動也讓她十分享受其中。
「孩子能積澱這樣豐厚的文學底蘊離不開家學淵源,以及家長的關愛。」國家語言文字督導委員會專家、東莞市教育局市語委辦副主任司學松認為,這樣的家風值得大力提倡,也為家校共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與此同時,從小學到初中,孫金楷所就讀的學校都有著良好的文學氛圍。例如,常平第一小學針對一至六年級同學開發了的「經典誦流傳」系列校本教材;常平振興中學每周都會組織第二課堂,熱愛古詩詞的學生會組成「誦讀經典」興趣小組開展活動等等。每年在東莞舉辦的詩詞大會同樣激發著學生對傳統文化學習的熱情,學校也大力支持詩詞隊隊員參加學習訓練。
常平第一小學教師、孫金楷的小學語文老師張玉煥認為,好的教育更多在於「揚長」。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我們要做的就是去發現並支持他們。」
【撰文】 毛敏 王慧
【作者】 毛敏 王慧
教育莞家